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0620611136D-1)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1
- 相关作者:袁涛刘怀军雷建明全冠民李顺姬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顺平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实验性急性脑梗死CT灌注成像对血管表面通透性与继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CT灌注成像中血管表面通透性(PS)参数变化与继发出血(HT)的相关性。方法:75只兔颈内动脉注射自体血栓制作急性脑梗死模型,证实脑梗死的动物3~72h依次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并获得PS图。采用欧洲急性中风合作研究方法对病理证实的HT进行分型。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比较无HT与不同程度HT组之间PS差异及PS值增加幅度与HT发生的相关性。结果:59只(78.67%)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其中无HT组21只(35.59%,21/59)、HI组31只(52.54%,31/59)、PH组7只(11.87%,7/59)。各组脑梗死区PS值升高均以3h最明显,此后逐渐下降。非HT组与HT组3h、6h、12h及48h、72h病变区PS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0~0.010),24hHT组PS值与非HT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93)。PH组3~12h病变区PS值明显高于HI组(P=0.019~0.030),24~72h两组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h、12h、48h及72hPS与HT的有无及程度明显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718~0.805(P=0.004~0.000);3h及24h时间点二者仅为中度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564及0.553(P=0.000及0.014)。结论:脑梗死急性期PS与HT的发生存在着较明显的正相关,原因可能是HT组微血管结构破坏更显著。
- 全冠民袁涛雷建明李顺姬杨洁曹志勇刘怀军
- 关键词:脑梗塞脑出血
- CT灌注成像对脑缺血超急性期血管通透性连续观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通过CT灌注技术PS参数变化连续观察脑缺血6h内微血管通透性变化。方法:将55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实验组(50只),实验组颈内动脉注射自体血栓,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所有动物行0.5、1、2、3、4、5和6h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并获得表面通透性(PS)图,测量并比较不同时间点梗死区和镜像区PS值。结果:对照组兔脑无异常。实验组41只(82%)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均在CTP图像上显示局部异常灌注,病理学上可见不同程度神经元肿胀及破坏、组织水肿、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及淋巴细胞浸润等。缺血局部脑组织Evans蓝染。PS图上缺血区为宽片状或斑点状通透性增大,伪彩图为红色或接近红色彩阶。PS值变化以0.5h为著,1~6h缺血区PS值波动不明显。各时间点缺血区的微血管通透性明显大于镜像区(t值在2.617~10.612,P值均〈0.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有效显示脑缺血超急性期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脑缺血超急性期缺血局部PS较镜像区明显增大。
- 全冠民刘怀军袁涛雷建明李顺姬曹志勇李彩英耿左军
- 关键词:脑梗死灌注
- 兔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血管通透性的CTP研究
- 2008年
- 目的:观察静脉内溶栓治疗是否增加急性脑梗死的继发出血(HT)率,探讨溶栓对缺血区血管表面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颈内动脉注射自体血栓2h后45只兔静脉缓慢注射尿激酶、45只兔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5只仅分离颈动脉。术后3~72h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并获得表面通透性(PS)图。采用欧洲急性中风合作研究(ECASS)方法,HT分为斑点状出血(HI)与较大出血(PH)两类。比较两组HT出现率及PS差异。结果:实验组75只(83.33%)模型制作成功。非溶栓组HT16只(39.02%,16/41)包括HI13只、PH3只,溶栓组HT21只(61.76%,21/34)包括HI17只、PH4只,两组HT出现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85,P<0.05),两组出血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H出现率,χ2=0.00052,P<0.90)。非溶栓组各时间点PS为(7.53±3.88)^(10.47±9.80)ml/(100g·min),溶栓组为(7.59±4.22)^(12.21±6.77)ml/(100g·min)。结论:自体血栓栓塞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CTP检查PS显著异常的发生率增高,HT出现率明显增加,提示溶栓后PS值升高会增大HT的危险性。
- 全冠民袁涛刘怀军雷建明尚华高国栋
- 关键词:颅内出血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超高场MR扩散系数值对兔急性脑梗死后出血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MR扩散系数值对急性脑梗死继发出血(HT)预测的价值。方法:75只兔颈内动脉注射自体血栓制作急性脑梗死模型,证实脑梗死的动物在3.0TMR设备上依次行3、6、12、24、48及72h扩散加权成像(DWI),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及指数扩散系数(EDC)图。采用欧洲急性中风合作研究方法(ECASS)对病理证实的HT进行分型,包括无HT组与HT组,后者又分为斑点状出血组(HI)及较大出血组(PH)。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比较无HT组与不同程度HT组之间ADC及EDC值有无差异。结果:59只(78.67%)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其中无HT组21只(35.59%,21/59)、HI组31只(52.54%,31/59)、PH组7只(11.87%,7/59)。无HT组3~72h梗死区ADC值为(0.601±0.128)×10-3~(0.813±0.060)×10-3,HT组ADC值为(0.432±0.091)×10-3~(0.618±0.060)×10-3,各时间点两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17~5.986,P值为0.000~0.031)。无HT组3~72h梗死区EDC值为(0.415±0.039)~(0.502±0.009),HT组EDC值为(0.559±0.040)~(0.583±0.064),两组各时间点E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002~6.995,P值为0.000~0.002)。HI组3~72h梗死区ADC值为(0.435±0.091)×10-3~(0.631±0.045)×10-3,PH组ADC值为(0.390±0.180)×10-3~(0.586±0.104)×10-3,除24h(t值为4.664,P=0.002)外,其余时间点HI组与PH组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t值为0.057~1.996,P值为0.171~0.956)。HI组3~72h梗死区EDC值为(0.545±0.039)~(0.638±0.042),PH组EDC为(0.575±0.054)~(0.649±0.019),各时间点两组间EDC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值为0.051~1.698,P值0.150~0.960)。结论:脑梗死急性期ADC值及EDC值变化与HT的发生存在着相关性,ADC值下降及EDC值增高有可能预测HT的出现,但仅根据扩散系数值不能预测HT的程度。
- 全冠民袁涛魏志刚刘怀军尚华高国栋雷建明李彩英耿左军
- 关键词:脑梗塞脑出血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