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3406)

作品数:62 被引量:431H指数:10
相关作者:龚剑瞿伦玉崔善子燕铁斌向建南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7篇理学
  • 6篇化学工程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电气工程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唾液
  • 5篇聚苯
  • 5篇聚苯胺
  • 5篇苯胺
  • 4篇杂多酸
  • 4篇斯氏按蚊
  • 4篇卒中
  • 4篇唾液腺
  • 4篇物理老化
  • 4篇纳米
  • 4篇脑卒中
  • 4篇按蚊
  • 4篇玻璃态
  • 3篇电刺激
  • 3篇热法
  • 3篇力学性能
  • 3篇基因
  • 3篇力学性
  • 2篇代谢

机构

  • 9篇东北师范大学
  • 6篇长春工业大学
  • 5篇湖南大学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山东大学
  • 4篇吉林农业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香港理工大学
  • 3篇白城师范学院
  • 3篇中北大学
  • 2篇东北电力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长春大学
  • 1篇北华大学

作者

  • 8篇龚剑
  • 7篇瞿伦玉
  • 6篇崔善子
  • 5篇燕铁斌
  • 5篇向建南
  • 4篇罗云清
  • 4篇郭友华
  • 4篇王继春
  • 4篇李巧玲
  • 3篇申莉
  • 3篇徐评议
  • 3篇蒋志云
  • 3篇党奎峰
  • 3篇景红霞
  • 3篇邓小强
  • 3篇朱艳秋
  • 3篇刘文丛
  • 3篇陈超越
  • 3篇刘英杰
  • 2篇樊红莉

传媒

  • 7篇东北师大学报...
  • 3篇眼科新进展
  • 3篇湖南大学学报...
  • 3篇高分子材料科...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Chines...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化工时刊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合成树脂及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Journa...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精细化工中间...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14篇2007
  • 10篇2006
  • 16篇2005
  • 13篇2004
  • 1篇2003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蚕chi、gluE和fruA基因与微生物相应基因的同源性及基因水平转移初探被引量:9
2004年
通过对家蚕 (Bombyxmori)大规模EST的分析 ,发现家蚕的chi、gluE和 fruA基因分别与微生物的相应基因存在高度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 ,且进化关系很近 ,但与线虫 (Caenorhabditiselegans)、果蝇 (Drosophilamelanogaster)、按蚊 (Anophelesgambiae)以及家蚕近缘昆虫的类似基因之间的相似性却非常低。这表明它们可能分别与微生物的同源基因具有共同的祖先 ,即微生物的基因水平转移给了家蚕 。
程廷才夏庆友刘春赵萍查幸福徐汉福向仲怀
关键词:基因水平转移几丁质酶基因系统进化家蚕
纳米铁氧化物的微波化学制备及TEM表征
2005年
李巧玲景红霞周浩力
关键词:化学制备铁氧化物微波促进TEM表征生物医学工程化学稳定性
行波型超声电动机定子振动模型及其驱动设计被引量:3
2004年
利用复合梁振动理论对典型结构的行波型超声波电动机(TWUSM)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定子结构的特点,将定子简化为一系列简支梁,由此建立了描述定子在逆压电效应作用下的强迫振动模型。此外,该模型还考虑了粘滑阻尼转矩和外部阻尼力的影响。最后借助于广义模态方法对该方程进行了求解,从而获得了在不同控制变量和不同结构参数下TWUSM的振动特性。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设计制作了一台TWUSM样机和专用驱动器。样机试验结果与模型的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刘锦波艾兴
关键词:压电陶瓷超声波电动机行波型振动数学模型
光降解法制备聚苯胺纳米棒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采用高聚物聚乙烯醇(PVA)存在下的现场聚合法制备了可溶性的聚苯胺(PANI),并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手段获得了PANI-PVA/TiO2的微米纤维毯.使用电子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TiO2为催化剂,研究了PANI-PVA/TiO2微米纤维毯在254 nm光照射下的催化降解过程,同时探讨并给出了可能的光催化降解PVA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经过64 h的紫外光照射,PANI-PVA/TiO2中的PVA已基本分解,最终获得了PANI的纳米棒.
罗云清李雨名刘文丛李伟龚剑瞿伦玉
关键词:聚苯胺聚乙烯醇TIO2光降解
12-硅钨酸/PMMA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光致变色性能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流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硅钨酸(H3SiW12O40)/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薄膜。用红外光谱(IR)和X射线衍射(XRD)对所制得的薄膜进行了表征。IR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复合薄膜材料中仍然保持着完好的Keggin结构,多酸H3SiW12O40与PMMA分子间以氢键的形式结合,并随着多酸含量的增加氢键逐渐加强;XRD分析表明,复合薄膜材料整体呈无定型态,并且复合材料短程有序的层间距离随多酸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用UV光谱对复合薄膜光致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多酸和PMMA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并随多酸含量的增加,多酸与PMMA之间的作用增强。
尹荣关晓晖赵吉丽龚剑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光致变色
斯氏按蚊生长发育中唾液腺配子体激活因子的变化
2007年
为探讨斯氏按蚊生长发育过程中唾液腺抽提物配子体激活因子的消长,应用体外雄配子体出丝观察方法比较羽化后未吸血及吸血组雌性斯氏按蚊唾液腺抽提物中配子体激活因子对柏氏疟原虫雄配子体出丝诱导活性的动态变化。羽化后未吸血组按蚊唾液腺配子体激活因子活性与按蚊生长、发育呈同步变化。羽化后当日至羽化后第6 d,吸血组按蚊唾液腺抽提物的GAF活性变化与未吸血组相似,吸血后该组GAF活性下降,羽化后14 d恢复到吸血前水平。吸血后斯氏按蚊唾液腺配子体激活因子活性的降低与蚊卵发育可能相关。
王继春申莉蒋志云单风平
导电聚苯胺纳米片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3
2008年
以过二硫酸铵为氧化剂,以H4SiW12O40为质子酸和掺杂剂,通过低温固相研磨法成功合成出H4SiW12O40掺杂的聚苯胺(PANI)纳米片.以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杂多酸掺杂PANI纳米片进行了表征.采用标准四探针法对H4SiW12O40掺杂的PANI纳米片进行了测定,测得其电导率为1.5 S/cm.
罗云清刘文丛龚剑瞿伦玉
关键词:聚苯胺杂多酸固相反应纳米片电导率
高导电H_3PMo_(12)O_(40)掺杂聚苯胺微米棒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8
2005年
分别以静电纺丝法制备的H3PMo12O40/PVA和纯H3PMo12O40微米管为模板,制备了H3PMo12O40掺杂的聚苯胺微米棒材料,并运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扫描电镜进行了表征.四探针法测定了产品的电导率.结果表明:聚苯胺微米棒的直径在400 nm左右;最高电导率为3.3 S/cm.
王凤春高凤梅龚剑刘艳波瞿伦玉
关键词:杂多酸电导率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在胆道感染患者中的表达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了解胆道感染患者外周血髓系细胞触发受体 1(TREM 1)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 3 2例胆道感染患者 (研究组 )和 7例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外周血标本 ,以半定量RT PCR检测白细胞TREM 1mRNA表达水平 ;ELISA检测血清TNF α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TREM 1mRNA半定量比值为 0 .48± 0 .0 72 ,研究组 1,2 ,3 ,7天外周血TREM 1mRNA半定量比值分别为 0 .93± 0 .0 70 ,0 .90± 0 .0 60 ,0 .82± 0 .0 92和 0 .66± 0 .0 62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5 )。急性重症胆管炎组患者第 1天和第 7天TREM 1mRNA半定量比值高于非重症胆管炎组 (P<0 .0 5 )。TREM 1与TNF α表达水平高度正相关 ( r =0 .75 2 ,P <0 .0 0 1)。结论 TREM 1表达上调可能在胆道感染脓毒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李占飞尹燕华白祥军邹声泉裘法祖
关键词:胆道感染血液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脑局部血流量的影响被引量:32
2006年
目的观察单次(1 h)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即刻脑局部血流量(rCBF)的影响。方法将22例脑卒中初发患者随机分为TENS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分别接受2次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检查,2次检查间隔1 h,TENS治疗组在2次检查之间接受1 h的TENS治疗,治疗部位选取偏瘫侧上肢的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穴以及下肢的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和昆仑穴等8个穴位。对照组2次检查之间不做TENS治疗,仅休息1 h。采用半定量值、不对称指数和变化率来分析治疗前、后患侧病灶及其周边区域以及病灶对称部位及其周边区域(镜像部位)rCBF的变化。结果单次TENS治疗后, TENS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放射性计数、半定量值和变化率明显增加,不对称指数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TENS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患侧和健侧大脑半球的rCBF,且以改善患侧rCBF为主,推测TEN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可能与TENS增加rCBF,激活脑细胞的功能活动有关。
郭友华燕铁斌卢献平Hui-Chan CWY
关键词:脑卒中经皮电神经刺激脑局部血流量随机对照研究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