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GQN0230)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陈文波赵丽红李海峰贺伟聂承静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农业大学闽江学院浙江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地利用
  • 1篇动机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土地利用时空...
  • 1篇驱动机制研究
  • 1篇驱动力
  • 1篇主城区
  • 1篇环境影响
  • 1篇环境影响评价
  • 1篇建成区
  • 1篇城市
  • 1篇城市建成区

机构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浙江林学院
  • 1篇闽江学院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3篇陈文波
  • 2篇赵丽红
  • 1篇余敦
  • 1篇刘士余
  • 1篇许艺萍
  • 1篇钱奇霞
  • 1篇龙惠芳
  • 1篇聂承静
  • 1篇贺伟
  • 1篇邹秋明
  • 1篇李海峰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论文在综述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的内涵,提出安全格局构建原则与步骤。并以鄱阳湖区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2015年用地需求为目标,综合考虑生态、经济与粮食安全因素,将指标控制与格局调整相结合,构建了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土地利用格局不但面积上能够满足未来各类用地需求,分布上也符合区域生态经济的基本规律。本研究不但能丰富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的理论与方法,而且可为鄱阳湖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依据,具有现实意义。
陈文波赵丽红钱奇霞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对象,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计算模型、相关分析法等技术与方法的支持下,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指数分析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草地与耕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每年约有0.6%的草地景观发生了变化,约有0.3%的耕地景观发生了变化;水体与未利用地景观的稳定性最好,每年发生变化的仅有0.05%左右。就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而言,南昌县为最高,每年有近4.9%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发生了变化;进贤县为最小,每年只有约0.046%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发生了变化。土地综合动态与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有较好的相关性,由于受到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土地政策的影响,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2004年较1992年略有下降。
许艺萍
关键词:土地利用
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南昌市主城区为例被引量:3
2009年
基于土地利用环境影响的相关研究和城市土地利用特点,构建了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模型,将建成区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总结为细化、抽象、对应和评价4个基本过程,并以南昌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噪声、气味、粉尘和危险4个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噪声的影响范围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9%;气味和粉尘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主城区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危险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主城区的东南方向,是南昌市工业较集中的区域,影响面积达19.6km2.该模型将城市建成区环境影响评价分为4个基本过程是可行的,可为研究区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陈文波刘士余余敦邹秋明
关键词:土地利用环境影响建成区
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以大连市为例被引量:9
2009年
选取经济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区大连为研究区,通过1996-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矩阵,揭示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情况。并从自然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制度政策因素4个方面对大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即外在驱动机制(时空效应驱动)和内在驱动机制(自然-人文驱动)及其相互关系。从研究中得到重要启示:对土地利用驱动力和驱动机制的研究,需要运用系统论思想,使宏观、中观分析与局部地区环境下的微观分析相结合,并做到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
聂承静陈文波李海峰赵丽红龙惠芳贺伟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