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56905)

作品数:178 被引量:1,435H指数:22
相关作者:唐朝枢杜军保廖端芳李振光伍期专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南华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6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6篇医药卫生
  • 17篇生物学

主题

  • 63篇血管
  • 49篇动脉
  • 36篇细胞
  • 32篇肌细胞
  • 31篇肺动脉
  • 29篇平滑肌
  • 27篇硫化氢
  • 25篇平滑肌细胞
  • 24篇血压
  • 21篇高血压
  • 21篇肺动脉高压
  • 18篇基因
  • 17篇蛋白
  • 16篇血管平滑肌
  • 15篇心肌
  • 15篇一氧化碳
  • 15篇溶血
  • 15篇溶血磷脂
  • 14篇低氧
  • 14篇血管平滑肌细...

机构

  • 95篇北京大学第一...
  • 39篇南华大学
  • 31篇北京大学
  • 19篇第二军医大学
  • 1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2篇潍坊医学院
  • 1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1篇北京中医药大...
  • 6篇郧阳医学院
  • 5篇中南大学
  • 4篇威海市文登中...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济南军区总医...
  • 3篇解放军总医院...
  • 2篇宁夏医学院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卫生部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国家教育部

作者

  • 95篇唐朝枢
  • 59篇杜军保
  • 26篇廖端芳
  • 16篇李振光
  • 14篇伍期专
  • 14篇许顶立
  • 13篇金红芳
  • 13篇袁文俊
  • 13篇赖文岩
  • 12篇齐永芬
  • 12篇齐建光
  • 12篇杨永宗
  • 11篇张春雨
  • 11篇蔡大勇
  • 11篇于占彩
  • 10篇魏冰
  • 9篇王远臣
  • 9篇李针
  • 8篇陈晓波
  • 8篇卜定方

传媒

  • 20篇中国动脉硬化...
  • 17篇北京大学学报...
  • 13篇实用儿科临床...
  • 13篇中国病理生理...
  • 8篇中华医学杂志
  • 8篇中国药理学通...
  • 8篇基础医学与临...
  • 6篇南华大学学报...
  • 6篇中国药师
  • 5篇高血压杂志
  • 5篇中华老年心脑...
  • 4篇中国应用生理...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生理科学进展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第一军医大学...
  • 3篇国外医学(生...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神经科学...
  • 2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19篇2006
  • 21篇2005
  • 29篇2004
  • 45篇2003
  • 34篇2002
  • 11篇2001
  • 2篇2000
1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AMP对ADM舒张血管作用的初步研究
2003年
目的 :观察肾上腺髓质素原来源的两个不同肽段Adrenomedullin (ADM )和 proadrenomedullinN -ter minal 2 0 peptide (PAMP)单独或联合作用对血管张力的影响。 方法 :在孵育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上预先加入苯肾上腺素使之收缩达最大张力后 ,单独或联合加入不同浓度的ADM和PAMP ,用张力换能器和多导生理记录仪 ,记录其对离体血管环张力作用曲线。结果 :10 - 9~ 10 - 7mol·L- 1的ADM浓度依赖地抑制苯肾上腺素诱导的血管收缩 ;相同浓度的PAMP对苯肾上腺素诱导的血管收缩或基础状态下的血管张力无显著影响。不同浓度的PAMP与ADM联合应用对苯肾上腺素诱导的血管张力反而有增强作用。血管去除内皮或用L -N -硝基精氨酸预先孵育后 ,ADM的舒血管效应及PAMP对其的拮抗作用均消失。结论 :ADM可诱导血管舒张 ,PAMP可拮抗ADM的舒血管效应 。
任永生周萍李莲王明江马铁民唐朝枢李菊香
关键词:PAMPADM舒张血管作用肾上腺髓质素血管舒张血管收缩
大黄素防治肝肺综合征的可能性初探
2010年
大黄素(emodin)化学结构为1,6,8-三羟基-3-甲基蒽醌(C15H10O5),存在于具有泻下作用的多种药用植物中。通过竞争ATP结合位点,大黄素能够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具有抗感染、抗炎、抗增生等药理作用。针对肝肺综合征的多个发病环节,本文综述了大黄素对其防治相关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并讨论其成为防治药物的可能性。
张涛陈明蔡大勇
关键词:大黄素肝肺综合征药理作用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中溶血磷脂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2008年
目的观察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中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动态变化的特点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选择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SAH患者67例为SAH组,另选同期住院的非SAH患者55例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1、7、14及28天测定脑脊液中LPA的含量,又将SAH组患者经脑血管造影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确诊后分为CVS组(21例)和无CVS组(46例)。结果SAH组患者发病1天时脑脊液中LP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AH组患者发病7天时明显升高(P<0.01);14天时仍高(P<0.01),28天降至基线水平。CVS组患者发病1天时脑脊液中LPA含量与无CV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VS组患者发病7天时明显升高(P<0.01);14天时仍高(P<0.01),28天降至基线水平。结论SAH后7和14天脑脊液中LPA含量与CVS的发生明显关联。检测脑脊液中LPA含量对预测CVS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李振光于占彩伍期专王道珍鞠卫萍詹霞吴喜娟周丽唐朝枢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髓液溶血磷脂素类
不同抗栓治疗模式对房颤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不同抗栓方式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变化的影响,为临床进行抗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35例未接受抗栓治疗的NVAF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治疗组(A组)、阿司匹林/固定剂量华法林治疗组(B组)及适宜剂量华法林治疗组(C组)。测定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6周血浆LPA含量,分析各年龄亚组的变化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B组在2周和6周后血浆LPA含量的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其他两组:A组中〈60岁年龄亚组血浆LPA在2周和6周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他曲个年龄亚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B组的〈60岁和60~75岁年龄亚组的血浆LPA含量在2周和6周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75岁年龄组在治疗前后则无显著变化;C组符年龄亚组的山浆LPA含量在2周和6周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不同抗栓治疗方式对不同年龄段NVAF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有不同影响。小于60岁者可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60~75岁的患者可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固定剂量华法林治疗,大于75岁的患者推荐应用适宜剂量的华法林(INR1.5~2.1)治疗。
于占彩李振光伍期专王道珍鞠卫萍王远臣詹霞吴喜娟周丽唐朝枢
关键词:心房颤动血栓溶解疗法溶血磷脂素类血小板活化
比较全血DNA提取法适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比较两种提取冰冻全血基因组DNA的方法,即分离白细胞法和裂解红细胞法所获得基因组DNA的质量。方法分别测定所获DNA的效率和纯度,同时,笔者用PCR/SNP敏感性分子开关技术,对两种方法获得的模板DNA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分离白细胞法DNA产量与纯度均高,裂解红细胞法获得的DNA产量、纯度相对较低;PCR/SNP敏感性分子开关检测表明:分离白细胞法和裂解红细胞法制备的DNA模板,均可在体外进行有效的PCR扩增,但分离白细胞法获得的目的DNA带特异性凸显,而裂解红细胞法获得的目的带特异性相对较差。结论预先分离纯化白细胞是从冰冻全血中获得较高纯度DNA和有效提高DNA产量的重要操作步骤。
彭翠英陈琳玲秦志峰胡卫民李凯廖端芳李国庆
关键词:SNP分析聚合酶链式反应
高肺血流所致肺血管结构重建时内源性一氧化氮体系的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讨高肺血流所致肺血管结构重建时内源性一氧化氮 (NO)体系的变化。方法对大鼠行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分流术。 1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 (mPAP) ,检测右心室 /左心室 +室间隔 [RV/(LV +S) ]的比值。观测肺血管显微及超微结构的变化 ,并且以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NO含量 ,分别以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肺动脉内皮型NO合酶 (e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分流组大鼠mPAP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2 2 5± 2 6)mmHg、(15 8± 2 8)mmHg,1mmHg =0 13 3kPa ,P <0 0 1],RV/(LV +S)比值也明显增加。光镜下 ,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 ,肺中、小型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明显增加。电镜下 ,肺腺泡内动脉内皮细胞增生、变性 ,内弹力层粗细不均 ,平滑肌细胞肥厚、向合成表型转化。并且分流组大鼠血浆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 (为3 0 2± 7 9) μmol/L、(19 7± 5 7) μmol/L ,P <0 0 1],肺动脉eNOS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 结论 NO体系 eNOSmRNA表达。
齐建光杜军保汤秀英李简魏冰唐朝枢
关键词:高肺血流肺血管结构重建内源性一氧化氮肺性高血压
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对左向右分流大鼠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体系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H2S)对左向右分流大鼠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体系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分流组,分流+炔丙基甘氨酸(PPG)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组+PPG组,每组8只。分流组及分流+PPG组大鼠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建立左向右分流动物模型。术后4周,测量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测定血浆NO、肺组织H2S、NO含量及NOS活性;用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肺组织eNOS含量。结果分流术后4周,分流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MPAP无明显变化;分流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浆NO(23·2μmol/L±3·6μmol/Lvs17·9μmol/L±3·4μmol/L,P<0·05)、肺组织H2S(37·6μmol/mg±2·1μmol/mgvs14·4μmol/mg±1·8μmol/mg,P<0·05)、肺组织NO(38·5±6·5μmol/μgvs31·8±6·5μmol/μg,P<0·05)、肺组织NOS活性(15·1U/mg±2·4U/mgvs12·0U/mg±1·4U/mg,P<0·05)及肺组织eNOS含量(0·3±0·1vs0·2±0·1,P<0·05)均明显升高。分流+PPG组大鼠MPAP较分流组及假手术组分别升高了15·82%和20·55%(19·5mmHg±1·7mmHgvs16·4mmHg±1·7mmHg和19·5mmHg±1·7mmHgvs15·5mmHg±1·3mmHg,P<0·05),肺组织H2S含量降低(28·8μmol/mg±2·2μmol/mgvs37·6μmol/mg±2·1μmol/mg,P<0·05),而血浆NO(27·8μmol/L±4·8μmol/Lvs23·2μmol/L±3·6μmol/L,P<0·05)、肺组织NO(46·0μmol/μg±6·0μmol/μgvs38·5μmol/μg±6·5μmol/μg,P<0·05)、NOS活性(20·9U/mg±3·9U/mgvs15·1U/mg±2·4U/mg,P<0·05)及eNOS含量均明显升高(0·4±0·1vs0·3±0·1,P<0·05)。结论内源性H2S可能通过抑制NO/NOS体系调节左向右分流大鼠肺动脉压力。
李晓惠杜军保丁亚光金红芳卜定方唐朝枢
关键词:硫化氢心血管畸形一氧化氮合酶
内源性一氧化氮与硫化氢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相互作用被引量:45
2004年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 /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ygnase ,NOS)体系和硫化氢 (hydrogensul fide,H2 S) /胱硫醚γ 裂解酶 (cystathionine γ lyase,CSE)体系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将 2 5只大鼠随机分为 4组 :低氧组 (7只 )、低氧 +L NAME组 (给与NOS抑制剂Nω 硝基 L 精氨酸甲酯处理的低氧组 ,6只 )、低氧 +PPG组 (给与CSE抑制剂炔丙基甘氨酸处理的低氧组 ,6只 )和对照组 (6只 )。低氧 2 1d后 ,测定肺动脉平均压、血浆NO及H2 S含量 ,分别测定低氧组、低氧 +L NAME组及对照组CSE活性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低氧组、低氧 +PPG组及对照组的肺动脉内皮细胞eNOS表达。结果 :低氧 2 1d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力明显增高 ,同时血浆中NO和H2 S含量、肺动脉内皮细胞eNOS表达及肺组织CSE活性亦明显下降 ;而低氧 +L NAME组 ,伴随着NO含量的下降 ,肺动脉平均压显著上升 ,同时 ,血浆中的H2 S含量及肺组织CSE活性较低氧组显著上升 ;在低氧 +PPG组 ,伴随血浆H2 S含量的降低 ,肺动脉压力显著升高 ,同时血浆中的NO含量及肺血管内皮细胞eNOS表达也较低氧组显著上升。结论 :内源性NO/NOS体系与H2 S/CSE体系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呈现相互的负性调节作用。
张清友杜军保石琳张春雨闫辉唐朝枢
关键词:内源性一氧化氮硫化氢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免疫组织化学血管内皮细胞
牛磺酸减轻β-甘油磷酸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钙化的形成及逆转作用的影响 ,探讨牛磺酸在血管钙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β -甘油磷酸制备钙化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 ,测定细胞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45Ca]沉积及 [3 H] 胸腺嘧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钙化细胞的钙含量、ALP活性和 [45Ca]沉积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牛磺酸与 β -甘油磷酸同时孵育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钙化发生。在牛磺酸逆转实验中 ,钙化细胞的钙含量、ALP活性和 [45Ca]沉积均较换液前明显降低 (P <0 0 1) ;且牛磺酸呈剂量依赖性地逆转已钙化细胞。与对照组相比 ,钙化细胞的细胞数量和[3 H] TdR掺入量增加 (P <0 0 1) ,牛磺酸早期干预组显著抑制钙化细胞的增殖 ,但牛磺酸对已钙化的细胞 ,增殖抑制效应不明显。结论 :牛磺酸可抑制细胞钙化形成且能逆转已形成钙化。
张宝红姜智胜王述恒牛大地庞永正李菊香唐朝枢杜军保
关键词:牛磺酸钙化平滑肌血管
茵陈蒿汤防治肝肺综合征可行性初探
2011年
茵陈蒿汤作为中医治疗肝胆疾病的基础方剂,药理作用是近年实验研究重点。本文基于药理研究成果,结合当前肝肺综合征发病机制的认识,探讨茵陈蒿汤防治肝肺综合征的可能性。
张涛陈明蔡大勇
关键词:茵陈蒿汤肝肺综合征药理作用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