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项目(2005)
- 作品数:13 被引量:185H指数:8
- 相关作者:沈晋良高聪芬苏建亚杨峻陶岭梅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农业部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杀虫剂对褐飞虱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30
- 2008年
- 【目的】评估7类14种杀虫剂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重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hinus lividipennis(Reuter)成虫、若虫和卵的安全性。【方法】在室内条件下,用药膜法、稻株喷雾法及稻茎浸渍法测定杀虫剂对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结果】药膜法测定结果表明氟虫腈、噻虫嗪和异丙威3种杀虫剂对成虫不安全(Ⅳ级),LC50值为0.20~0.74mga.i.·L-1;氟硅菊酯、醚菊酯对成虫安全(Ⅰ级),LC50值>160.0mga.i.·L-1。稻株喷雾法测定结果表明噻嗪酮在药后1d对成虫安全(Ⅰ级),死亡率为1.7%;在药后4~10d,丁硫克百威、氟虫腈、噻虫嗪、吡虫啉为较不安全或不安全(Ⅲ级或Ⅳ级),死亡率为70.0%~100.0%。稻茎浸渍法测定结果表明除噻嗪酮和阿维菌素外,其余供试杀虫剂均对黑肩绿盲蝽若虫不安全(Ⅳ级)。稻株喷雾法测定结果表明醚菊酯、阿维菌素、氟硅菊酯、敌敌畏、噻嗪酮对卵安全(Ⅰ级),孵化抑制率<20%,而丁硫克百威对卵较不安全(Ⅲ级),孵化抑制率为52.24%。【结论】IGR类噻嗪酮对黑肩绿盲蝽各虫态均很安全,其它供试杀虫剂对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因杀虫剂和虫态的不同而异。
- 孙定炜苏建亚沈晋良徐建陶
- 关键词:黑肩绿盲蝽褐飞虱天敌杀虫剂安全性评价
- 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被引量:11
- 2008年
- 为了筛选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采用点滴法测定了7类32种药剂对不同水稻生态区二化螟种群的室内毒力。基于这些毒力数据,推荐对二化螟毒力较高的7种新型农药(氟虫腈、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呋喃虫酰肼、氟铃脲和氟啶脲)和一些中低毒性的有机磷品种(如辛硫磷、喹硫磷、毒死蜱和哒嗪硫磷)作为大田药效试验的候选替代药剂。评估了田间二化螟对10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发现7种对鱼高毒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氟氯氰菊酯、λ-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和S-氰戊菊酯)对二化螟的毒力高于大多数有机磷类农药。虽然我国禁止上述菊酯类杀虫剂在水稻上使用,但是浙江瑞安田间种群(RA05)已对高效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λ-高效氯氟氰菊酯等产生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66.7、51.9、41.3和36.8倍)。对鱼低毒的3种菊酯类农药(乙氰菊酯、醚菊酯和氟硅菊酯)对抗性二化螟(RA05)的毒力高于三唑磷。因此,可考虑将这些对鱼低毒的菊酯类农药作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和抗性治理的轮换品种。
- 何月平邵振润陈文明梁桂梅李永平周威君沈晋良
- 关键词:二化螟高毒农药替代药剂昆虫生长调节剂拟除虫菊酯抗药性监测
- 棉铃虫中肠钙黏蛋白Cry1A结合区编码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 2010年
- 通过RT-PCR扩增出棉铃虫中肠钙黏蛋白毒素结合区编码基因片段Cad-tb,将其克隆到pET-30a原核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融合表达的包涵体,经过变性、Ni-NTA柱亲和纯化、复性等方法处理包涵体,获得可溶性纯化蛋白,用纯化后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ELISA检测其效价。结果显示,以pET-30a-Cad-tb表达载体转化BL21菌后,经IPTG诱导成功获得分子量为37 ku左右的重组蛋白,单抗-His的Western blot鉴定其正确表达。纯化后的蛋白成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其效价高于1∶16 000。
- 黄晶晶常菊花陈楚芹沈晋良沈文飚
- 关键词:棉铃虫钙黏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 防治稻纵卷叶螟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被引量:21
- 2008年
- 为筛选高毒农药替代药剂,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定了8类29种杀虫剂对广西南宁和江苏南京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这8类杀虫剂的毒力顺序为:抗生素类杀虫剂≥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噁二嗪类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机氯类杀虫剂≥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对两地区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触杀毒力最高,其LC50值介于0.2~0.8mg/L;氟虫腈、茚虫威、呋喃虫酰肼、丁烯氟虫腈、虫酰肼、氟啶脲和氟铃脲的LC50值介于1.8~53mg/L。推荐对稻纵卷叶螟毒力最高的10种新型杀虫剂(甲维盐、依维菌素、阿维菌素、氟虫腈、茚虫威、呋喃虫酰肼、丁烯氟虫腈、虫酰肼、氟啶脲、氟铃脲)和一些有机磷杀虫剂(喹硫磷、辛硫磷、丙溴磷、毒死蜱、哒嗪硫磷)作为高毒农药替代的候选药剂进行大田药效试验。此外,还讨论了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措施。
- 高忠文陶岭梅苏建亚高聪芬畅红周立邦沈晋良刘学杨峻
-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高毒农药替代药剂毒力
- 棉铃虫钙粘蛋白N端多肽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对Bt抗性的初步检测被引量:1
- 2010年
- 用重组表达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中肠钙粘蛋白N端多肽片段制备兔多克隆抗体,并利用其对Bt抗性进行鉴定。通过RT-PCR方法对棉铃虫中肠钙粘蛋白N端多肽的基因片段Cad285进行PCR扩增,将其克隆到pET-30a原核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35ku的重组融和蛋白,融合表达的包涵体经过变性、Ni-NTA柱亲和纯化、复性等方法处理包涵体,获得可溶性纯化蛋白,用纯化后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其效价高于1∶16000;利用最终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对室内纯合Bt抗/感品系的棉铃虫中肠钙粘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敏感和抗性品系之间有明显差异,表明其能够应用对Bt抗性进行初步检测。
- 黄晶晶韩斌常菊花沈文飚沈晋良
- 关键词:棉铃虫钙粘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 2007年江浙地区二化螟抗药性检测被引量:18
- 2009年
- 【目的】2007年测定江苏、浙江地区二化螟对杀虫单、三唑磷、氟虫腈、阿维菌素及拟除虫菊酯类等9种杀虫剂的抗性,以及6类20种杀虫剂对东海二化螟的毒力,为指导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4龄幼虫点滴法测定。【结果】(1)瑞安、苍南、高淳种群对杀虫单具有极高水平抗性(164.8~248.1倍),连云港和东海种群具有中等水平抗性(18.1和25.1倍)。(2)5个种群对三唑磷的敏感性变化很大,其中瑞安、苍南、高淳种群为极高水平抗性(204.8~1395.2倍),连云港和东海种群未检测到明显的抗性(1.8和3.1倍)。(3)瑞安、苍南种群对氟虫腈为中等水平抗性(12.3和26.8倍),其它3个种群为敏感水平(1.3~2.9倍)。(4)苍南种群对阿维菌素产生低水平的抗性(7.6倍),其它种群尚处于敏感水平(0.9~2.0倍)。(5)瑞安、苍南种群对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及溴氰菊酯为中~高水平的抗性,其它3个种群对除氰戊菊酯以外的4种拟除虫菊酯为低~中水平的抗性(5.3~31.2倍)。(6)测试的20种药剂对东海种群二化螟的毒力次序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伊维菌素、高效氟氯氰菊酯>丁烯氟虫腈、氟虫腈、氰戊菊酯、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虫酰肼≥辛硫磷、喹硫磷、呋喃虫酰肼、三唑磷、哒嗪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氟硅菊酯>杀虫单。【结论】不同地区二化螟种群对药剂的抗性存在差异,应根据当地的抗性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抗性治理。
- 陈文明胡君何月平刘叙杆周威君沈晋良王彦华
- 关键词:二化螟抗药性毒力杀虫剂拟除虫菊酯
- 防治白背飞虱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其对噻嗪酮的抗性风险评估被引量:8
- 2008年
- 为筛选出防治白背飞虱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2006年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6类20种杀虫剂对采自广西南宁白背飞虱种群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嗪、氯噻啉、烯啶虫胺、啶虫脒、丁烯氟虫腈、氟虫腈、毒死蜱、异丙威、敌敌畏等5类11种杀虫剂具有较高毒力,推荐它们作为大田药效试验的候选品种。用噻嗪酮对2006年8月采自江苏南京的白背飞虱种群进行了14代抗性筛选,抗性上升了9.6倍,其抗性现实遗传力(h2)为0.2754,表明白背飞虱对噻嗪酮具有较高的抗性风险。
- 薄仙萍高聪芬李淑勇王彦华余论严鑫沈晋良杨峻陶岭梅刘学
- 关键词:白背飞虱高毒农药替代药剂毒力噻嗪酮抗性风险评估
- 一步法同时提取棉铃虫中肠RNA和蛋白质
- 2010年
- 利用一步法从单个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的中肠样品中分离出RNA和蛋白质。进一步试验证明提取的RNA纯度和完整性较高,能应用于RT-PCR;所获得的棉铃虫中肠蛋白的SDS-PAGE电泳显示,蛋白条带清晰且能应用于Western blot分析。该方法具有简便和快速的特点,并能够实现核酸和蛋白水平上的相互验证。
- 黄晶晶韩斌徐晟沈文飚沈晋良
- 关键词:一步法棉铃虫RNA蛋白质
- 灰飞虱对氟虫腈抗性风险评估、遗传分析及杀虫剂敏感性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进行了灰飞虱对氟虫腈抗性风险评估、抗性遗传分析和杀虫剂的敏感性研究。于2005年采自无锡麦田的灰飞虱种群在室内饲养43代期间用氟虫腈筛选了41代,结果此灰飞虱种群的抗性从8.4倍上升到230.5倍。根据Tabashnik介绍的方法计算,现实遗传力(h2)分别为0.0388(1~31代)、0.2636(32~43代)和0.1113(1~43代),表明灰飞虱对氟虫腈具有一定的抗性风险。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2007-2008年江苏无锡和浙江长兴两地灰飞虱种群对1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丁烯氟虫腈和乙虫腈的毒力最高(LC50=0.2~1.7 mg/L),其次为烯啶虫胺、噻虫嗪、毒死蜱、吡蚜酮(LC50=1.7~9.7 mg/L),其余杀虫剂的毒力较低;按照年度间敏感性变化,发现2008年无锡灰飞虱种群对氟虫腈和乙虫腈的敏感性比2007年降低了1.1倍。近年来氟虫腈已广泛用于防治这种害虫,但乙虫腈几乎没有使用。因此,对氟虫腈敏感性降低的大田灰飞虱种群似乎对乙虫腈存在交互抗性。通过抗(R)、感(S)亲本、正反交(F1、F1′)、自交(F2)及回交(BC)后代对氟虫腈的剂量反应研究了灰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其抗性为常染色体的不完全显性遗传[D(F1)=0.20,D(F1′)=0.38],抗性由2个或2个以上等位基因控制。还对灰飞虱的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 彭永强高聪芬马崇勇毛玉霞沈晋良
- 关键词:灰飞虱杀虫剂抗性遗传抗性治理
- 防治水稻白背飞虱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对吡虫啉的抗性风险评估被引量:22
- 2009年
- 为筛选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7类共21种杀虫剂对2006年和2007年采自南京市江浦地区的白背飞虱种群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噻虫嗪、吡虫啉、噻嗪酮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最高(LC50=0.04~0.26mg/L);烯啶虫胺、丁烯氟虫腈、吡蚜酮、啶虫咪、氯噻啉、毒死蜱、氟虫腈等也有较高的毒力(LC50<4.50mg/L);异丙威、敌敌畏虽然触杀毒力稍低(LC50>19.85mg/L),但两者在生产上仍广泛应用,所以把以上12种药剂作为田间药效试验的推荐品种;同时还比较了该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供试药剂敏感性的年度间差异,其中对毒死蜱、异丙威、丁硫克百威、速灭威这4种药剂的敏感性下降了66.7%~71.4%。对2006年南京江浦种群用吡虫啉连续筛选15代的结果表明,1~15代抗性上升4.33倍,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2295,存在抗性风险。另外,还讨论了白背飞虱的综合防治。
- 李淑勇刘学高聪芬薄仙萍苏建亚王彦华余论严鑫沈晋良杨峻陶岭梅
- 关键词:白背飞虱高毒农药替代药剂吡虫啉抗性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