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州市科技局对外合作项目(H20090005)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郭翔吴楠林怡陈伟建童秋云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对外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性
  • 1篇延迟性
  • 1篇蛛网膜
  • 1篇蛛网膜下
  • 1篇蛛网膜下腔
  • 1篇蛛网膜下腔出...
  • 1篇蛛网膜下腔出...
  • 1篇网膜
  • 1篇下腔出血
  • 1篇膜下
  • 1篇灌注
  • 1篇CT灌注
  • 1篇出血
  • 1篇出血患者

机构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篇王殊
  • 1篇张辉
  • 1篇童秋云
  • 1篇陈伟建
  • 1篇林怡
  • 1篇吴楠
  • 1篇郭翔

传媒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基线CT灌注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延迟性缺血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基线CT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age,SAH)延迟性缺血(delay cerebral ischemia,DCI)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54例动脉瘤性SAH患者基线和1周后CTP。计算优势出血侧与对侧各参数比值,即相对血容量(rCBV)、相对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F),感兴趣区(ROI)选基底节为中心的两层大脑前动脉分布区(ACA区)、中动脉分布区(MCA区)、后动脉分布区(PCA区)、基底节区及前、后分水岭区。结合复查CTP、CT平扫及神经功能临床评估确定DCI组和无DCI组,对两组基线、复查CTP分别行两样本t检验;对DCI组两次CTP行配对t检验;基线rCBF分为≤0.75、0.75〈rCBF〈0.85、≥0.85组,用,检验分析组间DCI发生率差异,运用SPSS16.0软件,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运用MedCalc9.62.0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预测DCI的理想基线rCBF、rMTT、rCBV值。结果18例(18/54,33.3%)发生DCI,基线CTP比较,DCI组、无DCI组平均rCBF分别为0.78和1.01(t=6.63,P〈0.01),rCBV分别为0.90和1.01(t=4.43,P〈0.01),rMTT分别为1.24和0.96(t=5.29,P〈0.01)。DCI组复查较基线rCBF减低(t=3.18,P〈0.05)、rCBV减低(t=2.83,P〈0.05)、rMTT无统计学差异(t=0.99,P=0.38)。不同基线rCBF水平DCI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38.00,P〈0.05)。ROC分析:理想基线rCBF为0.84,预测DC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87.5%、90.62%,曲线下面积(AUC)为0.945(95%CI:0.824~0.992);rMTF为1.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00%、84.37%,AUC为0.844(95%CI:0.694~0.939);rCBV为0.94,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00%、71.87%,AUC为0.781(95%CI:0.622~0.896)。结论在基线期采
吴楠陈伟建王殊童秋云林怡张辉郭翔
关键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灌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