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526402)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徐卫林欧阳晨曦杨红军左丹英李毅清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纺织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乙烯
  • 2篇丝素
  • 2篇偏氟乙烯
  • 2篇膜结构
  • 2篇聚偏氟乙烯
  • 2篇氟乙烯
  • 2篇PVDF
  • 1篇涤纶
  • 1篇织物
  • 1篇织物增强
  • 1篇人造血
  • 1篇人造血管
  • 1篇水凝胶
  • 1篇丝素蛋白
  • 1篇热力学
  • 1篇热力学性质
  • 1篇人工血管
  • 1篇组织相容性
  • 1篇纬编
  • 1篇离子

机构

  • 3篇武汉纺织大学
  • 2篇东华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武汉科技学院

作者

  • 4篇徐卫林
  • 2篇杨红军
  • 2篇欧阳晨曦
  • 2篇左丹英
  • 1篇许海叶
  • 1篇李利燕
  • 1篇祝国成
  • 1篇鄢芸
  • 1篇王维慈
  • 1篇赵三平
  • 1篇金毕
  • 1篇李毅清
  • 1篇张震
  • 1篇刘洪涛
  • 1篇曹孟杰
  • 1篇李红军
  • 1篇王琰

传媒

  • 1篇化学学报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功能材料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年份

  • 4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天然纤维粉体对聚偏氟乙烯多孔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2011年
采用溶液相转化法制备了羽绒粉体/聚偏氟乙烯(PVDF)和苎麻粉体/PVDF复合微孔膜,对膜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结果显示苎麻粉体/PVDF复合膜、羽绒粉体/PVDF复合膜、纯PVDF膜的形态一致,均为致密皮层和多孔亚层,孔隙率和水通量依次降低,结晶度依次增加;但膜的吸水率按照羽绒粉体/PVDF复合膜、苎麻粉体/PVDF复合膜、纯PVDF膜依次下降;这说明复合膜水通量主要受孔隙率的影响,而膜吸水率主要受纤维粉体吸水性大小的影响。膜力学性能测试显示加入粉体之后,PVDF膜的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
左丹英李红军王琰
关键词:膜结构膜性能
金纳米粒子杂化超分子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1
2011年
在制备水溶性硫辛酸酯封端的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MPEG-PCL-ALA)单层包覆金纳米粒子的基础上,在水溶液中,利用α-环糊精(α-CD)与单层包覆金纳米粒子的包合作用构建杂化超分子水凝胶.透射电子显微(TEM)照片显示,金纳米粒子的尺寸为6~8 nm.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所制备的水凝胶中含有α-环糊精与MPEG-PCL嵌段共聚物包合形成的多聚准轮烷的特征衍射峰(2θ=19.7°).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单层包覆金纳米粒子的水溶液及其与α-CD包合形成的水凝胶在525 nm处均出现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单层包覆金纳米粒子溶液存放3个月后,其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未发生明显红移,表明单层包覆金纳米粒子的水溶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赵三平曹孟杰李利燕徐卫林
关键词:环糊精包合作用超分子水凝胶表面等离子共振
天然纤维粉体对PVDF/DMAc体系热力学及膜结构的影响
2011年
考察天然纤维粉体/聚偏氟乙烯(PVDF)/N,N-二甲基甲酰胺(DMAc)铸膜液热力学性质,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天然纤维粉体/PVDF共混膜,表征了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明,按照棉花粉体、羊毛粉体、无粉体的顺序,制膜体系越来越容易发生液固分相;并且棉花粉体/PVDF共混膜、羊毛粉体/PVDF共混膜、PVDF膜的孔隙率和水通量依次降低,结晶度依次增加,但膜形态一致,均为致密皮层和多孔亚层。共混膜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纤维粉体亲水性的不同,添加亲水性较好的羊毛粉体的铸膜液成膜速度慢,而添加亲水性较低的棉花粉体的铸膜液成膜速度较快。
左丹英刘洪涛徐卫林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共混膜热力学性质膜结构
纬编织物增强小口径丝素聚氨酯人造血管的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在涤纶/氨纶管状织物上复合丝素/聚氨酯的方法制作一种复合结构的小口径人造血管,这种复合结构的人造血管截面显现多微孔结构,并且微孔分布均匀,内表面也较光滑。力学测试的结果表明,随着管壁厚度的增加,人造血管的断裂强力、断裂功和初始模量都上升;随着氨纶含量的增加,人造血管的断裂功和初始模量下降,但断裂伸长和断裂强力先增大后减小;随着丝素粉体含量的增加,所有测试的力学性能指标均有所下降。
祝国成杨红军欧阳晨曦徐卫林张震鄢芸
关键词:聚氨酯管状织物人造血管
高分子人工血管材料大鼠肌肉内的急性期反应被引量:5
2010年
本实验研究临床常用的几种人造血管生物材料在大鼠体内引起的急性期组织反应,并与自主研发的丝素蛋白改性聚氨酯(Silk fibroin-polyurethane(1:1),SF-PU(1:1))材料相比较,以期找出组织相容性最佳的材料。将涤纶(Dacron)材料、膨化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rafluoroethylene,e-PTFE)材料、聚氨酯(Polyurethane,PU)材料、以及丝素蛋白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SF-PU(1:1))埋植入大鼠肌肉内,通过大鼠急性毒性实验、肌肉植入局部组织反应实验、局部组织切片染色、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探讨几种材料对大鼠的局部及全身影响,研究比较各组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结果表明:涤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较差;其余各组材料的局部组织炎性反应较轻,且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故认为涤纶作为临床上常用的人造血管材料组织相容性最差,所研发的SF-PU(1:1)材料及另两种临床上常用的e-PTFE材料和PU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较好,尤以SF-PU(1:1)材料的组织相容性最好,结合SF-PU(1:1)优异的物理性能,在小口径人造血管的研制方面有很大的研究前景。
王维慈金毕欧阳晨曦李毅清徐卫林杨红军许海叶
关键词:丝素蛋白涤纶人工血管组织相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