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10DZ2271800)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崔喜艳刘相国孙小杰尹悦佳窦瑶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玉米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重金属污染
  • 1篇重金属污染土...
  • 1篇皱缩
  • 1篇污染
  • 1篇污染土
  • 1篇污染土壤
  • 1篇理化性
  • 1篇理化性质
  • 1篇金属污染
  • 1篇金属污染土壤
  • 1篇菌渣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定位
  • 1篇复合污染
  • 1篇复合污染土壤

机构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2篇刘相国
  • 2篇崔喜艳
  • 1篇张继晓
  • 1篇何池全
  • 1篇窦瑶
  • 1篇尹悦佳
  • 1篇佟珊珊
  • 1篇孙小杰
  • 1篇胡广宇
  • 1篇程雪

传媒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菌渣对蓖麻修复镉和锌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以蓖麻(Ricinus communis)盆栽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重金属污染处理组(Cd0Zn0,Cd1Zn0, Cd1Zn100, Cd1Zn500, Cd1Zn1000),研究添加无机肥和菌渣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探讨将菌渣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应用到镉和锌复合污染土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经过144 h,添加5%菌渣的实验组,其累计水损失量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减少了78.6%,同时土壤孔隙率提高了19.7%;相较于无机肥添加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提高了65.5%~81.4%;此外,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了78%~126%.这表明,菌渣能够通过提高土壤孔隙率来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土壤的微生物活性,从而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石正驰何池全熊鹏鹏程雪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理化性质菌渣
1个新的玉米半透明皱缩胚乳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解析半透明皱缩玉米胚乳形成机制.【方法】以纯合玉米突变体M-E-479为供试材料,通过对M-E-479籽粒进行表型鉴定、遗传分析、主要成分测定及扫描电镜观察,构建定位群体,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对突变基因进行遗传定位.【结果和结论】M-E-479突变体胚乳中脂肪含量增加,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下降,淀粉粒的大小、形状、排列空间发生改变;用F2群体将突变基因定位在10号染色体SSR标记bnlg1074与umc1506之间,两标记的遗传距离约为3.6 cM,两标记的物理距离约为2.2 Mb.可见M-E-479是一个新的玉米半透明皱缩胚乳突变体,突变性状是由隐性单基因控制.
崔喜艳胡广宇孙小杰佟珊珊陈众峰刘相国
关键词:玉米基因定位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分析玉米SSⅠ与PPDK1之间的蛋白互作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玉米胚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Ⅰ)与质体型糖酵解途径关键催化酶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1)的蛋白互作关系,揭示可能发生互作的亚细胞位置。【方法】采用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326-CYCHA-ss1和326-CYNEE-ppdk1双分子荧光互补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EHA105,瞬时浸染烟草叶片组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SSⅠ和PPDK1相互作用产生的荧光信号。【结果】双酶切试验鉴定表明,326-CYCHA-ss1和326-CYNEE-ppdk1重组载体构建正确;PCR结果证实,植物表达载体成功转化到农杆菌EHA105中;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中,可观测到SSⅠ和PP-DK1相互结合而产生的黄色荧光信号。【结论】证实SSⅠ和PPDK1能够在植物活体细胞内发生真实的蛋白互作。
崔喜艳张继晓窦瑶孙小杰尹悦佳刘相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