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州市科技局对外合作项目(H20090012)

作品数:11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杨运俊陈伟建梁盼高凌云钟鸣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对外合作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4篇颅内
  • 4篇颅内动脉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出血
  • 3篇大脑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血管成像
  • 2篇血管成像诊断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中动脉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机构

  • 7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9篇杨运俊
  • 8篇陈伟建
  • 4篇梁盼
  • 2篇谭显西
  • 2篇钟鸣
  • 2篇郭翔
  • 2篇高凌云
  • 1篇曹国全
  • 1篇潘克华
  • 1篇王镇章
  • 1篇程建华
  • 1篇吴恩福
  • 1篇王宏清
  • 1篇邰云鹏
  • 1篇韩钊
  • 1篇付凤丽
  • 1篇王小同
  • 1篇张勇
  • 1篇兰莉
  • 1篇张明升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不同危险级别患者脑血管痉挛的MSCTA评价
2011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不同危险级别患者的脑血管痉挛(CVS)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32例SAH患者进行低、高危险级别分组后,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的CVS程度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低危险级别25例,高危险级别7例,发生CVS患者12例(占37.5%)。25例低危级别患者中,18例(占72%)MSCTA表现正常,7例(占28.0%)出现轻度CVS,多无临床体征;7例高危级别患者中,2例(占28.6%)MSCTA表现正常,5例(占71.4%)出现中重度CVS,临床表现为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低、高危险级别患者与MSCTA检出的CVS程度比较,Z=-2.936,P<0.05。结论:MSCTA可准确无创地评价SAH后CVS程度,指导临床分组治疗。
杨运俊张明升陈伟建梁盼赵兵钟鸣谭显西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
前交通动脉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前交通动脉瘤是前循环最常见的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的30%~40%,起源于前交通复合体。前交通动脉是平衡和调节两侧大脑半球血流的重要桥梁,是前循环较为重要的解剖区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危害极大,并可反复出血,病死率、致残率较高。
梁盼陈伟建杨运俊王小同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大脑半球反复出血前循环
大脑中动脉开窗及其CTA、MRA及DSA诊断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大脑中动脉开窗是一种比较罕见的颅内血管变异,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等,各种检查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本文就大脑中动脉开窗的发生机制及上述各检查方法在开窗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王娜娜杨晨杨运俊陈伟建
关键词:X线计算机
伴房颤的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伴房颤的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MCI)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38例伴房颤的MMCI和21例不伴房颤的MMCI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头颅cT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在发病年龄、性别、风湿性心脏病史、起病状态、出现意识障碍的时间、24h内出现脑疝比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出现率及死亡率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既往卒中史、呕吐、癫痫发作、去骨瓣减压术、岛带消失、出现梗死低密度影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房颤的MMCI更早有意识障碍、24h内更易脑疝、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出现率更高,死亡率更高。
程建华韩钊杨运俊
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脑血管CT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脑血管CT成像中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与图像质量及剂量间的关系,以确定最优管电压和迭代重建的参数。方法:利用ATOM 701-D型成年男性仿真人头颅模型,配置碘水混合造影剂自制脑血管。采用320排容积CT以80、100、120 k V管电压分别联合自适应迭代降剂量技术(AIDR 3D)迭代重建4个等级(off、mild、standard、strong)共12种方案,按管电流等其他参数不变进行颅脑单圈扫描,记录辐射剂量。获得横断面血管CT值及噪声、血管周边脑组织CT值及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管电压扫描及不同迭代算法水平重建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管电压100k V时较120 k V时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分别降低39.29%、39.52%和39.42%;管电压80 k V时较120 k V时CTDIvol、DLP及E分别降低66.88%、67.02%和67.31%。管电压一定,不同迭代水平重建时:血管噪声、血管周边脑组织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CT值及血管周边脑组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迭代重建水平一定,不同管电压扫描时:血管CT值、血管噪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周边脑组织CT值、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周边脑组织噪声在AIDR 3D off和mild水平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tandard和strong水平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 k V管电压扫描联合standard或strong水平的迭代重建算法会获得较高质量的脑血管成像。
曹国全唐坤潘克华邰云鹏陈晓吴恩福王镇章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管电压脑血管
多层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比较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MSCTA对最大径≤3mm颅内微小动脉瘤(IM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826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全部患者住院前(发病后2h-4d)均采用16层螺旋CT行MSCTA,全部颅内动脉瘤均经DSA、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RA)或手术证实。MSCTA、DSA及3DRA等影像资料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进行分析。以DSA或3DRA为标准,计算MSCTA诊断IM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采用Kappa分析,评价DSA或3DRA与MSCTA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颅内IMA的一致性。采用χ2检验分析IMA与非IMA患者多发动脉瘤的患病率。结果826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中,788例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单发706例,多发82例,共发现889个动脉瘤,38例MSCTA、DSA或3DRA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经DSA或3DRA检查证实,212例患者(271个动脉瘤)共有232个IMA。MSCTA检出229个IMA,假阳性1例,漏诊4个。以DSA或3DRA为标准,MSCTA诊断IM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8.3%(228/232)、97.4%(38/39)、98.2%(266/271)。两种检查方法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27,P〈0.05)。IMA与非IMA患者多发动脉瘤患病率分别为21.2%(45/212)、6.4%(3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21,P〈0.01)。结论MSCTA诊断IMA具有较高价值,鉴于MSCTA对IMA的检出达到≤3mm水准,提出将颅内IMA影像大小界定从4~5mm调整为≤3mm。
付凤丽陈伟建杨运俊王宏清段玉霞杨博洋林元为谭显西钟鸣诸葛启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X线计算机蛛网膜下腔出血
经HRCT探讨肺磨玻璃结节与血管的关系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肺磨玻璃结节( ground glass nodule , GGN)与血管的关系及其分型,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GGN患者(其中2例患者有2个GGN)的HR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GGN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分3型:Ⅰ型,血管清晰穿过和/或紧邻GGN;Ⅱ型,血管在GGN内扭曲和/或扩张;Ⅲ型,GGN内血管截断和/或合并以上的形态。分析此分型与GGN病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8例GGN患者中,病理证实良性病变11个、浸润前病变26个、浸润性病变23个。Ⅰ型、Ⅱ型和Ⅲ型的GGN分别为13、23和24个。各型血管关系在不同性质的GGN中显示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17.92, P =0.01)。 GGN血管Ⅱ型、Ⅲ型合并,浸润性病变组、浸润前组及良性组各有22个(96%,22/23),21个(81%,21/26),4个(36%,4/11),血管表现为异常时,恶性的可能性越大,3组GGN与血管是否正常存在相关性( r =0.462, P <0.01)。结论不同类型GGN与血管的不同关系有助于GGN的定性诊断。
郑葵葵周晓璇徐浩力陈伟建杨运俊
关键词:血管腺癌
颅内动脉多发开窗畸形的CT血管成像诊断被引量:8
2012年
颅内动脉开窗畸形(fenestrationofintracranialartery.FIA)也称有孔型脑动脉,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以往多于尸检和血管造影中发现。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进步,CTA可清晰、直观、多角度地显示FIA及其合并症,但FIA多为单发,有关多发FIA的病例却鲜有报道。笔者回顾性分析CTA诊断的10例多发FIA,
高凌云杨运俊郭翔兰莉梁盼陈伟建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技术血管发育异常开窗畸形颅内动脉多发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发生机制被引量:10
2012年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rossedcerebellardiaschisis,CCD)是幕上脑损伤后对侧小脑半球的继发性变化,临床表现为与原发病灶不相符合的定位体征。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损伤相关网络与康复相关网络在解剖结构上有重叠,故一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可由卒中后远隔部位脑组织功能所促进,提示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恢复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中起关键作用,急性期脑梗死交叉侧小脑若出现明显的灌注减低,往往提示较差的临床预后。
梁盼陈伟建杨运俊
关键词: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脑梗死脑损伤后脑组织功能小脑半球定位体征
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开窗畸形合并静脉畸形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开窗畸形(FIA)合并颅内静脉畸形(IVM)的CT血管成像(CTA)特点,以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868例患者的头颅CTA资料,将所有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容积重组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并进行分析。结果 3868例行头颅CTA检查的患者中,FIA合并IVM11例,检出率为0.28%,FIA共12处,其中前交通动脉开窗6处,椎基底动脉开窗3处,大脑前动脉开窗1处,大脑中动脉开窗1处,大脑后动脉开窗1处;裂隙型开窗9处,凸透镜型开窗3处。11例患者中,10例IVM位于幕上,其中颞叶3例,枕叶3例,额叶2例,基底节1例,顶叶1例;仅1例IVM位于幕下,其中7例CT平扫表现为IVM相应部位出血。结论 FIA可以伴发静脉畸形的发生,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CTA对于FIA合并IVM这一变异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
周文胜邵晓彤林博丽高凌云郭翔陈伟建杨运俊张勇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脑血管造影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