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210032)

作品数:70 被引量:540H指数:14
相关作者:李政倪维斗金红光蔡睿贤林汝谋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1篇动力工程及工...
  • 23篇化学工程
  • 9篇电气工程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多联产
  • 11篇气轮机
  • 11篇燃气轮机
  • 10篇多联产系统
  • 10篇能源
  • 10篇煤气
  • 9篇甲醇
  • 8篇变工况
  • 7篇能源系统
  • 7篇热电
  • 7篇热电联产
  • 7篇联产
  • 7篇IGCC
  • 6篇天然气
  • 6篇气化
  • 6篇冷热电联产
  • 6篇联产系统
  • 6篇煤气化
  • 6篇变工况特性
  • 5篇甲醇合成

机构

  • 36篇清华大学
  • 32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北京化工大学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三菱重工业株...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工程院
  • 1篇中国华能集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6篇李政
  • 32篇倪维斗
  • 21篇金红光
  • 13篇蔡睿贤
  • 10篇林汝谋
  • 8篇冯静
  • 6篇刘广建
  • 6篇王明华
  • 5篇韩巍
  • 5篇洪慧
  • 5篇黄河
  • 4篇冯志兵
  • 4篇高林
  • 4篇郑丹星
  • 4篇王灵梅
  • 4篇张斌
  • 4篇刘宇
  • 3篇刘启斌
  • 3篇杨承
  • 3篇杨泽亮

传媒

  • 14篇工程热物理学...
  • 11篇动力工程
  • 7篇中国电机工程...
  • 6篇热能动力工程
  • 6篇煤炭转化
  • 6篇燃气轮机技术
  • 3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化工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2篇Chines...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节能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洁净煤技术
  • 1篇天然气化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20篇2008
  • 8篇2007
  • 19篇2006
  • 17篇2005
  • 3篇2004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_2/DME/CH_3OH和CO_2/DME/C_2H_5OH体系的汽液相平衡研究
2004年
文中基于对CO2 /DME ,DME/CH3 OH ,CO2 /CH3 OH和DME/C2 H5OH体系汽液相平衡研究的文献调查 ,采用Gibbs Duhems方程对实验数据做热力学一致性检验和热力学模型评价。研究表明 ,PR NRTL模型组合对四个体系都有良好的表现。进而基于通过检验的二元体系数据拟合了 5个组合的NRTL模型的交互作用参数 ,并以此模型研究了CO2 /DME/CH3 OH和CO2 /DME/C2 H5OH两个三元体系。计算给出的CH3 OH/DME/CO2 体系的VLE数据与文献值偏差很小 ,表明此PR NRTL模型组合能较好地描述其高压下的VLE行为 ,在此基础上对C2 H5OH/DME/CO2 体系的VLE行为进行了预测 ,给出了VLE相图。
曹文郑丹星
以燃气轮机为核心的多功能能源系统概念与集成机理被引量:10
2005年
概述以燃气轮机为核心的多功能能源动力系统;扼要叙述热工领域的狭义燃气轮机总能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类型;阐述多领域交叉的广义总能系统(多能源与多输出一体化的多功能能源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并从领域层面、系统集成机理与功能等各方面分析比较了两代总能系统的演变与差异;全面论述了多功能系统集成的主要原则思路与相应的核心问题。
林汝谋金红光蔡睿贤
关键词:燃气轮机能源系统
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评价准则被引量:56
2005年
本文通过对以燃气轮机回热循环为动力系统的冷热电联产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对几种常用的评价准则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认为能量利用系数将冷、热、电等各股能量等价看待,(火用)效率过分看重能量的作功能力,折合发电效率过分关注冷、热能的输出,均不适于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评价;节能率反映的是输入能量的使用情况,经济(火用)效率在某种程度上是经济性的表现,比较适于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评价。研究中发现,燃气轮机温比有利于系统性能的提高,但针对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最佳压比;在节能率的使用中需要明确参照系统的性能。
冯志兵金红光
关键词:冷热电联产系统燃气轮机
一种新的IGCC发展模式——电-SNG联产系统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在IGCC与SNG生产具有共同的制气过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煤气化甲烷化的电-SNG联产工艺的IGCC发展模式。分析了联产系统的特性和在经济性与变负荷能力方面的优势,讨论了负荷调节策略;比较研究了联产系统中关键单元技术;借助ASPEN Plus和GT Pro模拟软件研究了六种电力和SNG联合生产形式的平衡关系。研究表明电-SNG联产系统,不仅具有灵活的调节能力、更好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效率,而且能够解决IGCC存在的问题和NGCC电站燃料短缺的困境。
王明华李政许兆峰薛亚丽倪维斗
关键词:IGCC甲烷化煤气化
几种二甲醚合成工艺的技术经济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为了比较新型二甲醚单产系统和联产系统的技术经济特性,构造了以LPDME浆态床二甲醚反应器为核心的一步法二甲醚合成系统及其模型。并对3种二甲醚合成系统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LPDME二甲醚单产系统,新型二甲醚/动力联产系统的相对节能率为0.34%。对于20万t/年二甲醚产量规模,当天然气价格在0.66元/Nm3、电价在0.25元/kWh情况下,二甲醚/动力联产系统的二甲醚成本最低。分析结果表明:在天然气资源丰富而价廉地区,新型二甲醚系统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
刘广建李政倪维斗徐恒泳
关键词:能源工程天然气二甲醚合成气多联产
多联产能源系统工程研究方法论框架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结合系统工程思想对多联产的系统工程概念进行了剖析,总结了多联产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的关键问题,并对其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多尺度下的逻辑分解。据此,提出了多联产能源系统工程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论。
刘宇倪维斗李政黄河
关键词:多联产系统方法论
基于统一基准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效率分析
2008年
对于具有多物流输出的复杂能量系统,需要采用统一的基准来确定离开系统的各股能量流占输入能量的份额.基于系统的能量平衡,提出采用能量转换因子描述燃料化学能在输出物流及功流、热流中的分配方法.以德士古气化炉激冷流程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系统为例,给出了统一基准的能流图;对IGCC各子单元的能量利用效率进行了定义,并推导出IGCC系统的发电效率.结果表明:该方法为理解多物流输出的复杂系统的能量转换和利用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广建李政倪维斗
关键词:能源系统工程煤气化IGCC
采用串联液相甲醇合成的多联产系统变负荷性能的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建立了多联产系统部件的变工况模型,分析了串联结构的甲醇、电力联产系统的变负荷性能.系统采用液相甲醇合成工艺,并针对该工艺可以直接使用富CO合成气的特点,根据是否包括合成气水煤气变换工艺,设计了变换系统和不变换系统.对这2个系统在设计工况和部分电力负荷工况时的性能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特别对变换系统的变负荷性能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串联多联产系统可以通过调节甲醇合成单元的循环比实现不改变气化单元的运行工况而降低电力负荷.
冯静倪维斗黄河李政
关键词:能源系统工程多联产水煤气变换变负荷
新型可回收烟道气二氧化碳的能源系统的概念探讨被引量:3
2005年
通过天然气和烟气三重整反应的原理分析,提出了新型的可回收二氧化碳生产二甲醚的多联产能源系统的概念性流程,从而为解决回收电站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提供了新的思路。该能源系统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开发耐二氧化硫的催化剂、高温除尘、多联产系统流程分析等。
刘广建李政倪维斗徐恒泳
关键词:二甲醚二氧化碳回收多联产
“双气头”多联产中试装置的流程设计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为了综合利用气化煤气与焦炉煤气,拟建一座“双气头”多联产中试装置以进行研究.分析了多联产系统研究的特殊需求,由此产生了中试装置设计的主要原则;探讨了中试装置的单元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中试规模的“双气头”多联产系统工艺流程;最后借助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年产597t甲醇的中试装置进行了计算,得到了系统的特性参数.设计方案和数据将为中试装置提供初步参考依据.
王明华李政倪维斗
关键词:中试装置重整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