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RCZX200784)
-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4
- 相关作者:邹泓李锋庞丽娟梁伟华胡文浩更多>>
-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嫌色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的鉴别诊断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和肾嗜酸细胞腺瘤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4例肾嫌色细胞癌和2例肾嗜酸细胞腺瘤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与随访。结果肾嫌色细胞癌以实体结构为主,胞质半透明或嗜酸颗粒状,核皱缩,有核周空晕;其中4例(28.6%)为肾嫌色细胞癌伴肉瘤样变。嗜酸细胞腺瘤以巢状结构为主,胞质嗜酸颗粒状,核圆伴小核仁,部分细胞有核异型性。免疫组化示二者均表达CK;肾嫌色细胞癌无肉瘤变者与嗜酸性腺瘤均表达CD117,不表达CD10与vimentin;肾嫌色细胞癌CK7、p504s的阳性率分别为21.4%、28.6%,嗜酸性腺瘤二者均不表达。肾嫌色细胞癌无肉瘤样变者90%(9/10)为TNMⅠ~Ⅱ期,肾嫌色细胞癌肉瘤样变者均为TNMⅢ-Ⅳ期。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形态学各有特征,免疫表型相似,鉴别诊断基于生长方式和细胞学特征,伴肉瘤样变肾嫌色细胞癌预后差。
- 邹泓庞丽娟胡文浩齐妍常彬郭长军李锋
- 关键词:肾肿瘤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腺瘤免疫表型
- 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与免疫表型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研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复习114例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HE切片,按2004年WHO肾肿瘤分类标准重新分类、随访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14例肾细胞癌包括5个类型,肾透明细胞癌77例(67.5%)、乳头状肾癌11例(9.6%)、肾嫌色细胞癌14例(12.3%)、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10例(8.8%)、未能分类肾肿瘤2例(1.8%)。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主要表达CK(93.5%,72/77)、CD10(93.5%,72/77)、波形蛋白(75.3%,58/77),乳头状肾癌主要表达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11/11),肾嫌色细胞癌主要表达CD117(11/14),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TFE3、AMACR、CD10和CK的阳性率分别为10/10、10/10、9/10和7/10。结论肾癌是一组形态学上各有特征的异质性肿瘤,在形态学基础上,CD10、波形蛋白、CD117、AMACR、CK7、TFE3有助于亚型的诊断。
- 邹泓庞丽娟胡文浩李锋李洪安蒋金芳梁伟华孙振柱王春朗建勇
- 关键词:肾肿瘤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 未分类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与染色体畸变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未分类肾细胞癌(undifferentiated renal carcinoma,URCC)基因组DNA的变化特征。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分析2例未分类肾癌患者。根据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结果:①2例URCC CGH分析结果显示:URCC中发生DNA拷贝数扩增最常见部位是1P和3q,其他依次是2q、16q和1q(>50%);DNA拷贝数缺失最常见的部位是17p,其他依次6p、16p、20p、17q、5p、3p和11q(>50%)。②2例URCC免疫组化表达CD10,CK,VIM,P53强阳性表达。结论:①1P、3q、2q、16q和1q的扩增及2p、6p、16p、20p、17q、5p、3p和11q的缺失可能与URCC发病相关。②17p缺失可能与URCC的高级别类型、预后差相关。
- 康雪玲邹泓花本林尹亮胡建明李锋
- 关键词:比较基因组杂交
- 寡核苷酸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肿瘤研究中作用被引量:4
- 2009年
- 康雪玲邹泓李锋
- 关键词:比较基因组杂交
- P53、MDM2蛋白在肾细胞癌的表达及意义
- 2009年
- 目的通过检测P53和MDM2蛋白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肾癌的发生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4例肾癌中MDM2、P53蛋白的表达,并分组进行统计。结果MDM2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阳性率为54.5%(42/77),与其它亚型表达有显著差异;P53蛋白在肾未化癌、Xp11.2/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2/2)和70.0%(7/10);P53蛋白的表达率随肾癌TNM分期增高呈上升趋势,在TNMI、II期与TNM III、IV期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χ2=9.4119,P=0.0022);MDM2与P53共同表达的肾透明细胞癌比例随TNM分级升高而升高,在TNMI、II期与TNM III、IV期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χ2=6.2938,P=0.0121)。结论MDM2可能参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P53可能参与Xp11.2/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未分化癌的发生发展。P53阳性可能是肾癌的不利预后指标,MDM2与P53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联合表达提示预后不佳。
- 邹泓李锋庞丽娟胡文浩刘春霞李洪安蒋金芳梁伟华郭长军王嘉志
- 关键词:肾肿瘤P53MD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