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WW005)

作品数:16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刘研王玉英李春洁王爱军赖晓晴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文学

主题

  • 3篇叙事
  • 3篇小说
  • 3篇《海边的卡夫...
  • 2篇隐喻
  • 2篇身体
  • 2篇身体写作
  • 2篇突围
  • 2篇且听风吟
  • 2篇文学
  • 2篇现代语境
  • 2篇写作
  • 2篇后现代
  • 2篇后现代语境
  • 2篇记忆
  • 2篇规训
  • 2篇《且听风吟》
  • 2篇长篇
  • 2篇长篇小说
  • 2篇出场
  • 1篇大众文化语境

机构

  • 14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长春理工大学
  • 2篇长春工业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作者

  • 13篇刘研
  • 4篇王玉英
  • 2篇李春洁
  • 2篇王爱军
  • 1篇闵丝丝
  • 1篇赖晓晴

传媒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东方丛刊
  • 2篇汉语言文学研...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东疆学刊
  • 1篇新闻爱好者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外国问题研究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1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村上春树可以作为东亚的“斗士”吗?——《奇鸟形状录》战争叙事论被引量:12
2010年
《奇鸟形状录》因交错描写日本当代国家暴力机制和侵华历史而成为村上春树的转型之作。本文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视角切入,指出村上虽然在文本表层结构设置了集体记忆的编年史线索,但他在战争叙事中传达出的对战争本质的认知、对中国人的符号化描述、对战争罪恶的虚无态度以及以电脑游戏般的解决方式对战后日本国民精神创伤实施的"疗愈",却表明对于战争记忆,作家并未超越民族主义的文化立场,他对战争记忆的追溯也并未构建出一种批判性的历史意识。
刘研
关键词:战争叙事
身体的出场、规训与突围——论村上春树的“身体写作”
刘研李春洁
文献传递
《海边的卡夫卡》句式风格探究
2009年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作品似一股强劲的旋风震撼着全球读者的心灵.其作品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引起轰动.除了在内容上满足了当下读者某种心灵深处的渴求与读者产生共鸣之外,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手段也是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2002年出版发行的被称为村上巅峰之作的《海边的卡夫卡》的语言风格,更是独具魅力。
王玉英闵丝丝赖晓晴
关键词:《海边的卡夫卡》语言风格句式
“羊”的隐喻冒险
王爱军
文献传递
论村上春树《去中国的小船》中的创伤记忆被引量:3
2013年
村上春树在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去中国的小船》中通过悖谬叙事展现了日本社会对中国如刺般的他者性认识。这一认知形成的创伤记忆隐藏着当代日本人面对中国时复杂的心理:罪感、负疚,优越、想忘又不能忘。而作家对这篇小说三个版本的修改又现实性地表现了日本社会对中国认知的时代变迁。
刘研
关键词:创伤记忆
叩问“文学”:当代日本大众文学研究动态
2011年
大众文学理论研究是日本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中的重镇,主要特色是:研究系统,批评多元,与多种媒体互动,论争频出。日本学界对大众文学的批评与研究既彰显日本大众文学的独特魅力,也是对"文学"的重新叩问。
刘研
“小资”村上与中国大众文化语境被引量:1
2012年
中国大陆的"村上春树热"与中国大众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小资"紧紧联系在一起。本文力图追溯新世纪以来10年间媒介文化语境中"小资"村上生成的过程,进而反思"小资"村上与中国大众文化独特诉求的内在关联,以及由此引发的"小资"村上对村上文学的误读。"小资"村上与其说是来自于村上文学的本质特征,莫不如说遵循的是中国大众文化的内部逻辑,源自中国文化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刘研
关键词:中国大众文化误读
村上春树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对话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运用文本细读、比较文学理论、伦理学等方法,目的是剖析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综合(复调)小说"对村上春树文学的深刻影响。在《1Q84》中,村上立体描述市井万象,各色人物、各种故事纵横交错,他对"正义与自由"、"善与恶"、"生存多样性"等问题的探讨亦能在陀氏那里找到精神渊源,《1Q84》第二卷第九、十一、十三章青豆杀掉"先驱"的情节也与《宗教大法官》相似。结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始终保持的是在宗教神性框架下的精神探寻,而村上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强调善恶的相对性、事物的不确定性,充满了对价值或意义的解构,从而使得青豆与"先驱"的对峙缺乏重击灵魂的震撼力,非但未能引发一场思想对决,甚而具有某种"轻小说"的性质。意义在于我们更为警醒地对待村上春树作为畅销作家的影响力。
刘研
村上春树长篇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被引量:2
2013年
村上春树是一位立足于日本社会,认真思索日本与东亚国家关系的作家,他在长篇小说《且听风吟》(1979)、《1973年的弹子球》(1980)、《寻羊冒险记》(1982)这一青春三部曲中塑造了中国人“杰”,在《天黑之后》(2004)塑造了中国妓女郭冬莉和中国人黑社会组织中的一名男子。村上塑造中国人形象的目的何在?通过这些描述又体现出怎样的意识形态的变迁呢?
刘研
关键词:中国人形象长篇小说《且听风吟》日本社会黑社会组织
后现代语境下村上春树文学语言的增殖策略——以《海边的卡夫卡》为中心
王玉英赖晓晴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