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9100)

作品数:16 被引量:381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月臣刘春霞魏兴萍闵婕张虹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生态
  • 4篇三峡库区
  • 4篇三峡库区重庆...
  • 4篇生态安全
  • 4篇库区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信息系统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石漠化
  • 2篇水土
  • 2篇水土流失
  • 2篇酸雨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
  • 2篇空间分异
  • 2篇空间分异特征
  • 2篇城市
  • 2篇城市空间扩展
  • 1篇地表

机构

  • 16篇重庆师范大学
  • 6篇西南大学
  • 4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重庆市勘测院

作者

  • 11篇李月臣
  • 6篇刘春霞
  • 5篇魏兴萍
  • 4篇闵婕
  • 2篇王才军
  • 2篇胡晓明
  • 2篇张虹
  • 2篇谢世友
  • 2篇杨华
  • 2篇黄孝艳
  • 1篇陈阿林
  • 1篇何志明
  • 1篇左太安
  • 1篇汪洋
  • 1篇袁道先
  • 1篇胡波
  • 1篇陈洪凯
  • 1篇郑磊
  • 1篇孔次芬
  • 1篇陈祖雪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岩溶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用^(137)Cs与土壤营养元素探讨重庆岩溶槽谷区山坡土壤的流失和漏失被引量:31
2010年
岩溶区因为存在化学溶蚀,导致地表流失和地下漏失两种现象发生。运用137Cs与土壤营养元素研究岩溶区土壤的地表和地下漏失,得出以下结论:岩溶槽谷区山坡荒地表现出土壤向下汇集,而在菜地因为存在土壤漏失,打破了土壤向下汇集规律。岩溶区的地下漏失并非到处可见,往往发生在岩石裸露率高、人为干扰性强的地区。山坡荒地的全氮、全磷和有机质随着坡位的降低向下汇集,而在人为耕作的菜地,因为存在土壤漏失,土壤的营养元素不再遵循向下汇集的规律,而表现出土壤营养元素随着土壤的下渗向剖面深处迁移,但土壤营养元素在剖面上仍遵循土壤的表聚特性1。37Cs与土壤营养元素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明137Cs和土壤有机质具有相同的物理运动规律。
魏兴萍袁道先谢世友
关键词:土壤营养元素
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简要介绍了三峡库区消落区的面积、范围以及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初步构建了消落区生态安全预警框架,包含生态安全动态监测、生态安全评价、生态安全警情预报和生态安全决策管理4个子系统。并针对消落区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初步建立了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生态环境污染、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地质灾害和流行病病情、疫情4个预警评价。同时选取29个评价指标,分为基础信息因子数据、联动影响因子数据和致灾诱发因子数据,其中致灾诱发因子数据需要实时搜集乃至实时监控。
郑磊左太安李月臣
关键词:生态安全预警系统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重庆段酸雨敏感性评价及空间分异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三峡库区重庆段具有重要的生态地理位置,酸雨是这一地区根本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以酸雨敏感性机理为基础,运用GIS于RS技术分析了这一特殊生态地理区域酸雨敏感性的高低分布规律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酸雨以高度敏感为主,其次是中度敏感;各区县中石柱、武隆、万州是酸雨最为敏感的地区,都市区及周边区县主要以轻度以下敏感为主。空间上,极敏感区集中分布在研究区中、南部;万州(含万州)以下的研究区东北部是高度敏感的集中分布带;万州以东除石柱、武隆等区域外主要为中度敏感集中分布区;江河河谷及两侧,研究区东北端的巫山、云阳部分地区为轻度以下敏感分布区。研究区酸雨敏感性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壤、黄棕壤、紫色土分布区和常绿针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分布区。
李月臣闵婕高阳华陈洪凯杨世琦
关键词:三峡库区重庆段空间分异
三峡库区(重庆段)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及空间分异特征被引量:22
2011年
以石漠化敏感性机理为基础,运用GIS与RS技术分别分析了喀斯特岩性因子、地形因子、植被覆盖因子、土壤类型因子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对研究区石漠化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基于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完成单要素的叠加运算,实现研究区石漠化敏感性的综合评价。探讨了三峡库区(重庆段)这一特殊生态地理区域石漠化敏感性的高低分布规律及其在不同主导因子作用下的石漠化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石漠化敏感区面积为17 376.5km2(37.65%),以高度和极敏感类型为主。(2)空间分布具有明显水平地域差异特征,整体上呈现弧状-条带性分布。东北部和南部最为敏感,中西部基本为不敏感地区。(3)研究区石漠化现状与石漠化敏感性之间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局部地区受人类不合理的干扰活动影响,石漠化现状与石漠化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刘春霞李月臣杨华
关键词:石漠化敏感性空间分异
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土流失的社会经济驱动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水土流失的驱动因子及其作用程度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三峡库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是本区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揭示本区域水土流失变化的主要自然和社会经济驱动力的基本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国土数据以及其他辅助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选取人口、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农业发展4个层面的社会经济因子,分别分析了各类社会经济因子对水土流失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人口压力和农业发展仍然是区域水土流失的主要驱动力,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式也对本区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产生着重要影响。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社会经济驱动机制较为复杂,而高强度水土流失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的特征更为突出。受数据获取的限制本文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但本文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本区域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与依据。
李月臣刘春霞
关键词:水土流失
重庆市都市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响应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地表各种景观过程。地表景观过程的改变,必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以快速发展的西南山地城市重庆市都市区为例,利用1997年、2006年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图,以GIS技术为支撑,计算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景观格局指数,以期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刻画区域景观过程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景观呈破碎化趋势,景观多样性有所提高,斑块类型趋于离散,生境质量下降导致内部生境损失,使内部生境更容易遭受外部的侵袭干扰;边缘效应显著,使灌草地从内向外产生生态环境梯度,生物多样性降低;景观内部均质化发展,降低了景观抗干扰的能力,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过程响应。要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生态功能的良性发挥,须注重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
刘春霞李月臣罗茜
关键词:生态响应
基于RS与GIS重庆都市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及预测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以重庆都市区为例,借助GIS和RS技术,运用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动态度、转移矩阵和马尔柯夫过程研究方法,以重庆都市区1997年和2006年两期的TM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重庆都市区近年来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过程分析和未来土地利用/覆盖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为重庆都市区的土地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该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997—2006年间,都市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和林地为主,两者之和占总面积的70%以上;转移数量最大的是耕地,其面积净减少506.67km2,主要转化林地和建设用地;用马尔柯夫过程对2006年土地利用进行检验与预测,总体误差范围在卡方检验范围之内;2006—2024年的预测结果耕地面积百分比从2006年的62.24%降低到2024年的52.46%;建设用地面积百分比从2006年的8.99%增加到2024年的15.91%;林地、草地、水域变化相对较小。
孔次芬李月臣简太敏
重庆市城市空间扩展研究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通过引入城市空间扩展强度和紧凑度指数,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对4个时间段(1980年、1997年、2005年、2010年)的TM影像数据及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揭示重庆城市空间扩展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市城市空间扩展表现在时间上的阶段性,总体上直辖以后比直辖之前城市空间扩展速度加快,其扩展强度和紧凑度都随时间呈上升趋势;2)空间上的不平衡性,由于各个时期发展区域重点不一,从而导致了各区发展不平衡,各个区在相同时期发展强度、紧凑度和发展模式也具有差异性;3)驱动因素的多样性,主要选取了社会经济因子、人口增长因子、政策导向性因子加以分析,得出经济发展速度的周期性决定了城市空间扩展速度的周期性和城市空间结构分化形式的周期性,国家和地方政策引导及重庆市人口快速增长对重庆市城市空间扩展趋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黄孝艳陈阿林胡晓明李月臣胡波
关键词:城市空间扩展地理信息系统紧凑度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被引量:6
2010年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引进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20个指标分析了重庆三峡库区自直辖以来的生态安全问题。在灰色关联分析时引入了熵权和AHP的平均值作为权重,使评价更为合理。结果表明:1997年和199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的生态安全呈病态,1999-2007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呈不健康状态。从资源环境压力来看,1997年处于病态,1998-2007年为不健康状况;从资源环境状态来看,1997年处于不健康,1998-2000年处于病态,2001-2007年处于不健康状况;从人文环境响应来看,1997-2003年均处于病态,2004年处于不健康,2005-2007年处于亚健康状况。因此总的来讲,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趋于好转,但是生存环境欠佳,需要采取措施尽快改善。
魏兴萍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
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被引量:6
2010年
以重庆市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选用17个指标并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度法分析了重庆市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以及重庆市2007年各区县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重庆市1997年和2002年生态安全值分别为2.384和2.114,均处于不安全状态;2007年生态安全值为1.704,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其中较安全区(1.0≤B*<1.5)有13个区县,主要分布在渝西,面积为1.414 2万km2,占总面积的17.16%;临界安全区(1.5≤B*<2.0)有11个区县,主要分布在渝西北,面积为1.539 3万km2,占总面积的18.68%;不安全区(2.0≤B*<2.5)有12个区县,主要分布在渝中、渝东北和渝东南,面积为3.952 3万km2,占总面积的47.96%;很不安全区(B*≥2.5)有4个区县,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和渝东南,面积为1.334 5万km2,占总面积的16.20%。
魏兴萍
关键词:生态安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