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BS2006088)

作品数:7 被引量:107H指数:4
相关作者:刘梅胡洛林濮梅娟杨秋明尹东屏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气象局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汛期
  • 3篇梅汛期
  • 1篇动量
  • 1篇支持向量
  • 1篇支持向量机
  • 1篇中国旅游
  • 1篇体感温度
  • 1篇能谱
  • 1篇能谱分析
  • 1篇区划
  • 1篇夏季
  • 1篇向量
  • 1篇向量机
  • 1篇旅游
  • 1篇梅雨
  • 1篇密度谱
  • 1篇江淮流域
  • 1篇江淮梅雨
  • 1篇角动量
  • 1篇暴雪

机构

  • 7篇江苏省气象局
  • 2篇江苏省气象科...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7篇刘梅
  • 4篇濮梅娟
  • 4篇胡洛林
  • 3篇杨秋明
  • 2篇尹东屏
  • 2篇张备
  • 1篇姚克敏
  • 1篇王清楼
  • 1篇高苹
  • 1篇于波
  • 1篇孙燕

传媒

  • 4篇气象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梅汛期南亚高压活动的谱特征分析--角动量谱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应用2003--2005年100hPa北半球高度场资料,选取符合文献[2]确认的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具有季节性大幅度东进、北移和东进且伴随北移的15个个例,分析了南亚高压季节性演变与江淮梅雨期的相关。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30~40°N纬度带的角动量输送谱,进一步分析、归纳了南亚高压季节性东进、北移过程所具有的角动量输送谱的演变特征和类型。得到了具有相当共性的诊断结论。这些结论对识别具有什么样特性和中纬度长波槽的发展与南亚高压季节性东进、北移之间存在着的响应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最后本文指出在盛夏季节不同纬度间的环流相互作用对造成南亚高压大幅度东进、北移的响应关系还有待积累更多个例作进一步分析。
胡洛林刘梅濮梅娟杨秋明
关键词:能谱分析江淮梅雨
江淮流域暴雪天气形成的条件探讨被引量:4
2008年
对2002年1月17日和2006年2月5日江淮流域2次暴雪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和不稳定能量进行较详细的分析,讨论了冬季江淮地区暴雪形成的原因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形成暴雪灾害的环境场具有一定的共性和差异,充足的水汽供应、较好的风场辐合和700 hPa以下温度的要求是产生暴雪的先决条件,而中高层的不稳定能量是降雪的触发机制,尤其是湿位涡中的正压项和斜压项产生的不稳定能量对暴雪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刘梅尹东屏张备孙燕
南京地区冬季路面结冰天气标准及其预测被引量:42
2007年
本文通过对南京地区1984—2003年20 a 110个降水结冰样本当日温度的统计分析,讨论了南京地区结冰时间变化和各影响温度的变化规律,总结了对结冰预报具有指示意义的关键因子;同时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探讨了南京地区结冰预报方法,该方法具有显著的预报价值。在此基础上根据Norrman提出的路面打滑分类,结合南京地区具体情况得出了南京雨雪天气路面结冰的类别、标准和预测预报方法。
刘梅尹东屏王清楼高苹
关键词:支持向量机
体感温度模型在中国旅游气象区划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9年
本文说明了以热量平衡为基础,适合中国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环境下体感温度模型的建立原理,确定了不同环境下体感温度计算公式,并以此为基础,利用1979年~1996年(缺1993和1994年)16年全国198站旬平均气象要素资料,研究了体感温度模型在城市环境气象开发研究中的基础地位,讨论了应用体感温度进行旅游气象研究的可行性,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各代表旬最佳旅游地点的确定,主要针对元旦、春节、春季、五一、夏季和国庆几个时间段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元旦、春节期间最佳旅游区为南国风光旅游、高原景观旅游和台湾港澳旅游区;春季最佳旅游区为南国风光旅游区、云贵高原旅游区和万里长江旅游区;夏季最佳旅游区为东北旅游区和青藏旅游区;国庆期间大部分地区均比较舒适,最佳旅游区域有黄河中下游旅游区、万里长江旅游区和云贵旅游区。同时根据各旅游区代表站日平均体感温度的计算结果,确定了各旅游区最佳旅游时间。这些研究结论为全国城市环境气象领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刘梅于波姚克敏
关键词:体感温度区划
夏季南亚高压的演变及有关天气系统的响应研究被引量:28
2007年
本文通过对6—7月份100 hPa南亚高压形态变化规律特征的描述和有关天气系统间的响应变化分析,总结了南亚高压进退振荡周期和南亚高压与副热带高压的响应关系,并进一步论证了南亚高压与江淮梅雨关系。根据所得结论对历史资料进行了反查验证。提出了有一定应用价值的代表性结论:(1)6—7月南亚高压东伸指数和南亚高压脊线变化呈波动状周期性北跳东进,其变化周期均在10—12 d左右,南亚高压开始北跳东进的时间、维持长度决定了我国东部梅雨始期和梅期长短,并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根据南亚高压脊线和副高脊线的线性关系,可采用110~120°E的平均南亚高压脊线位置≥28~30°N作为入梅的指标之一,利用110~120°E的平均南亚高压脊线位置≥32~35°N作为出梅的指标之一。这些结论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特别是利用南亚高压进行入、出梅的判别丰富了梅雨领域的研究,同时这些结论为中长期天气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指标。
刘梅胡洛林濮梅娟杨秋明
梅汛期100hPa南亚高压特征与江苏梅雨关系研究被引量:28
2008年
通过2002~2005年南亚高压特征指数、高空槽变化过程分析,讨论了南压高压对江苏梅雨期和主要降水落区的影响。并结合近15年南亚高压特征指数,探讨了不同梅雨年型的特征指数区域分布关系。同时利用2002~2005年45年NCEP100hPa高度场资料,分析了不同梅雨年型高空环流形势差异。得出:(1)南亚高压特征指数变化和西风槽移动与江苏梅期(入梅、出梅、梅期、梅雨量和落区)特征有密切关系。(2)梅雨期100hPa南亚高压的平均特征对梅期特征和梅雨年型有很好的对应关系。6~7月和梅雨期间南亚高压脊线和东伸指数平均值对梅雨强度指数具有一定的预报指示意义。
刘梅胡洛林张备濮梅娟
梅汛期南亚高压活动的谱特征分析--波能密度谱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是应用100hPa北半球高度场格点资料,选取2003--2005年61月南亚高压季节性东进、北移的15个过程,其中包括这3年中在入、出梅期间500hPa1热带高压有响应的季节性北移个例。计算了40°N的波谱物理量—1~7波的方差比和波能密度,分析其西风带长波一超长波的调整和南亚高压的东进、北移的相关,并从波能密度的演变特征来识别何种长波波动对南亚高压的季节性变化具有最大的贡献。从而得出100hPa40°N的超长波的调整是南亚高压季节性东进、北移的环流背景,而西风带4~6波的长波槽波能密度的激增是诱发南亚高压季节性演变的最大贡献者。
胡洛林刘梅濮梅娟杨秋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