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60382)

作品数:5 被引量:69H指数:4
相关作者:何雁罗晓健林婷婷饶小勇辛洪亮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数学模型
  • 2篇中药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制粒
  • 1篇适应性
  • 1篇水提
  • 1篇水提醇沉
  • 1篇水提醇沉法
  • 1篇喷雾干燥
  • 1篇温度
  • 1篇吸湿
  • 1篇力学模型
  • 1篇挥发油
  • 1篇粉体学
  • 1篇粉体学性质
  • 1篇干法制粒
  • 1篇包合
  • 1篇包合物
  • 1篇茶芎
  • 1篇茶芎挥发油

机构

  • 5篇江西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4篇罗晓健
  • 4篇何雁
  • 2篇林婷婷
  • 2篇饶小勇
  • 2篇熊耀坤
  • 2篇辛洪亮
  • 2篇韩修林
  • 2篇刘晓燕
  • 1篇肖飞艳
  • 1篇许向群
  • 1篇张红
  • 1篇冯怡
  • 1篇刘微
  • 1篇杨婕
  • 1篇黄恺
  • 1篇张尧
  • 1篇衷友泉
  • 1篇洪年
  • 1篇肖雄
  • 1篇孙莎莎

传媒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第十次全国中...

年份

  • 4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探讨中药吸湿机制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中药吸湿机制。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中药吸湿性缺乏相关的基础研究,对吸湿性的了解仍停留在直观描述和猜测等感性认识阶段,本文从现有的吸附理论、毛细管的凝结理论和Fick,s扩散定理等基础理论来探讨中药水分吸附的热力学过程、中药内部毛细管作用下水分的相变过程以及水分扩散与吸湿速率间的关系,从吸湿的能量变化和吸湿动力角度出发,探求中药的吸湿机制。同时,对中药提取物的吸湿特性和物质基础进一步的研究。结论:通过数学模型、理论推导探讨中药及其提取物的吸湿问题,量化其吸湿过程,来指导中药在生产和贮藏过程中防潮问题,具有很大理论指导和应用价值。
熊耀坤冯怡肖飞艳罗晓健辛洪亮林婷婷何雁
关键词:中药数学模型
水提醇沉法中醇沉浓度对板蓝根泡腾片制备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研究水提醇沉法中醇沉浓度对板蓝根泡腾片制备过程的影响。方法:考察不同醇沉浓度对板蓝根浸膏得率、指标成分转移率、提取物粉体学性质、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醇沉浓度对板蓝根浸膏得率、腺苷转移率、浸膏饱和吸湿量、泡腾片崩解时间等无显著性影响,但对喷雾干燥工艺、干法制粒工艺有明显影响。结论:水提醇沉法中醇沉浓度对板蓝根泡腾片制备过程有明显影响,提示选择醇沉浓度时应当根据实验目的,整个制剂过程的系统试验结果予以确定。
何雁辛洪亮黄恺张尧罗晓健
关键词:水提醇沉醇沉浓度粉体学性质喷雾干燥干法制粒
温度对茶芎挥发油包合物影响的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温度等对茶芎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温度条件。方法应用饱和溶液法制备茶芎挥发油包合物,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含油率为评价包合指标。结果最佳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1.5h)。结论此包合温度条件的包合率、含油率均较高,而且简单可行。
刘晓燕张红程林许向群衷友泉洪年杨婕韩修林
关键词:茶芎挥发油包合物
中药浸膏粉吸湿过程模型及应用研究被引量:30
2010年
目的:研究中药浸膏粉的吸湿过程特点,建立数学模型,为深入研究中药浸膏吸湿行为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为确定生产周期、预测产品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中药浸膏粉吸湿过程,应用物质质量守恒定律、费克扩散第一定律,建立双指数吸湿过程模型,对中药浸膏吸湿数据进行拟合,并与其他常用5种模型比较,评价双指数模型的效果。结果:经统计分析可知,双指数模型、Weibull分布模型、一级过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较大,残差平方和(RSS),AIC值均较小,综合3种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认为双指数模型更适用于模拟中药浸膏粉的吸湿过程。结论:所建立的双指数模型适合表征中药浸膏粉的吸湿过程。
林婷婷何雁肖雄袁亮饶小勇罗晓健
关键词:数学模型
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探讨中药吸湿机制
目的: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中药吸湿机制。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中药吸湿性缺乏相关的基础研究,对吸湿性的了解仍停留在直观描述和猜测等感性认识阶段,本文从现有的吸附理论、毛细管的凝结理论和F...
熊耀坤冯怡肖飞艳罗晓健辛洪亮林婷婷何雁
关键词:中药数学模型
文献传递
中药浸膏粉吸湿动力学曲线模型适应性评价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研究中药浸膏粉吸湿动力学曲线模型的适应性。方法:采用SPSS14.0统计分析软件,以相关系数(R2),残差平方和(RSS)和Akaike信息准则(AIC)值为指标,对6个常用中药浸膏粉吸湿分布曲线模型进行了适应性评价。结果:对试验数据的适应次序为:双指数模型最佳,一级过程模型次之,其余4种曲线模型适应性较差。结论:双指数模型对拟合中药浸膏的吸湿过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刘晓燕何雁韩修林刘微孙莎莎饶小勇罗晓健
关键词:吸湿动力学模型适应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