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02110)

作品数:10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郑志超赵岩张涛郑国良张剑军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省肿瘤医院大连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胃癌
  • 3篇化疗
  • 2篇动脉化疗
  • 2篇营养风险
  • 2篇术后
  • 2篇外营养
  • 2篇胃癌肝转移
  • 2篇胃癌根治
  • 2篇胃癌根治术
  • 2篇胃癌术
  • 2篇胃腺
  • 2篇胃腺癌
  • 2篇腺癌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清扫
  • 2篇进展期胃癌
  • 2篇局部进展期
  • 2篇谷氨酰胺
  • 2篇肝转移

机构

  • 10篇辽宁省肿瘤医...
  • 7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奉...

作者

  • 10篇郑志超
  • 9篇赵岩
  • 8篇张涛
  • 6篇郑国良
  • 6篇于先强
  • 6篇张剑军
  • 5篇刘勇
  • 3篇朱海涛
  • 3篇刘阳
  • 3篇谷小虎
  • 2篇杨巍
  • 2篇刘彦擎
  • 2篇梁冀望
  • 1篇罗娅红
  • 1篇刘德华
  • 1篇苏晓晖
  • 1篇吴艺虹
  • 1篇高婷婷
  • 1篇李婉
  • 1篇张鲁宁

传媒

  • 8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2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进展期胃癌的脾门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脾门淋巴结(10组)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2008-2011年)75例胃癌根治术伴10组淋巴结切除的进展期胃癌病例。分析了临床病理学因素和10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结果提示10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52%。胃下部癌的转移率(20%)相对较低(P=0.000),大弯侧肿瘤的转移率高达76.2%。病灶的侵润深度及病理TNM分期与10组淋巴结阳性率密切相关,组织学类型或分化程度与10组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相关。病灶小于3 cm病例的10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0%,而大于9 cm或Borrmann-IV的肿瘤患者的10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100%。结论:10组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包括:1.中上部胃癌;2.肿瘤位于胃大弯侧;3.大于3 cm;4.侵达胃壁浆膜层。含以上高危因素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中,建议常规行术中快速冰冻检查10组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含2个以上高危因素的进展期胃癌建议行脾切除术,或如果技术条件具备应行保留脾的10组淋巴结清扫术以便最终获得R0切除。
郑国良赵岩郑志超于先强张涛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清扫
胃癌肝转移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胃癌肝转移(gastric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es,GCLM)是胃癌进展到晚期发生的不良事件,亦是胃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难以达到根治目的,目前临床上始终无法给出规范的治疗策略。现普遍认为GCLM的治疗应该把提高病人生存,延长生命作为主要目的。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严格把握适应症,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单一的治疗方法都难以得到良好的疗效。临床上采取联合治疗的方式,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成为可能。
于先强郑志超
关键词:胃癌肝转移
胃癌肝转移术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术中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胃癌肝转移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胃癌肝转移灶小于4处,最大直径不超过4cm的患者23名。全组患者接受胃癌D2根治性切除及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其中15名患者术前接受了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术后化疗采用以氟尿嘧啶及奥沙利铂为基础的方案。结果:本研究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病复发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66天和505天,5例患者获得无复发长期生存。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转移癌的分布及是否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为独立预后因子。分层分析提示,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多叶肝转移组疗效为优。结论:胃癌肝转移孤立或少数较小转移灶病例通过根治性手术、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术后化疗联合方案能够提高疗效,对部分患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治疗成绩。
于先强赵岩郑志超郑国良张涛张剑军刘勇梁冀望
关键词:胃癌射频消融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强化谷氨酰胺的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在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术后应激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应激期采用低氮低热量(HNHC)及谷氨酰胺强化的低氮低热量(GEHN)营养支持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NRS评分(3~5分)的胃癌患者89例,随机分为3组。术后分别给予传统热氮量支持方案(TPN)、HNHC及GEHN 6天。监测血糖水平,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术后血糖水平HNHC组的明显优于TPN组,在术后第1、2、3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2).术后短期三组均存在负氮平衡,HNHC与TPN组比较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无统计学差异。HNHC与GEHN组比较:术前1天至术后第3天,转铁蛋白的下降幅度GEHN组明显低于于HNHC组;术后第3天至第6天、术前1天至术后第6天,GEHN中四种蛋白回升幅度明显大于HNHC,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3).术后三组免疫指标,TPN组与HNHC组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GEHN组有优于前两组的倾向,其中CD3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4).SIRS的发生数HNHC组少于TPN组,GEHN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较HNHC组快。结论:与传统TPN相比,HNHC在存在术前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术后应激期短期应用安全可行。HNHC方案术后应激期血糖水平稳定,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低。GEHN方案能有效改善术后氮平衡、提高免疫水平、缩短肠蠕动恢复时间。GEHN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术后应激期肠外营养支持方案。
郑国良郑志超赵岩张涛张剑军于先强谷小虎杨巍苏晓晖刘勇朱海涛刘彦擎
关键词:胃癌营养风险肠外营养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谷氨酰胺
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首发表现的干燥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2014年
目的:提高对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了解其特点及治疗。方法:报告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首发表现的干燥综合征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此例患者以脊髓病变为首发症状,长期口干、眼干,查体及实验室等相关检查诊断干燥综合征明确。结论:干燥综合征可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其中脊髓病变较常见,应注意完善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相鉴别。
李婉高婷婷张鲁宁吴艺虹郑志超赵岩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
FOLFOX、XELOX、SOX方案用于局部进展期胃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FOLFOX、XELOX、SOX方案用于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FOLFOX(奥沙利铂+甲酰四氢叶酸钙+5-氟尿嘧啶)、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SOX(奥沙利铂+替吉奥胶囊)进行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复查胃镜及64排螺旋CT,比较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B、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1.43%、62.86%、66.67%,B、C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P均<0.05),B、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C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降低,特别是Ⅲ度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均<0.05),B、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OLFOX、XELOX、SOX方案用于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均有效、安全,XELOX、SOX方案的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
张剑军郑志超赵岩张涛朱海涛刘勇刘阳
胃癌根治术后合并淋巴漏4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根治性胃癌手术后合并腹腔淋巴漏的相关因素并就其临床经过及处理方法予以初探。方法:对我科室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间408例胃癌根治术后43例(10.5%)发生淋巴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T分期,N分期,TNM分期与淋巴漏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与淋巴漏发生相关的独立因素有术式、淋巴结廓清程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漏的发生与性别、年龄、营养风险评估无关。使用超声刀、生物胶的病例淋巴漏发生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43例中38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5例因非手术治疗无效行手术探查引流区结扎,其中4例术后痊愈,1例术后死亡。结论:腹腔淋巴漏是胃癌根治术后重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程度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有关。多数淋巴漏通过肠外营养支持,生长抑素治疗后可自愈。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可能有益。
郑国良郑志超赵岩张涛于先强杨巍谷小虎
关键词:胃癌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
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前动静脉结合化疗的疗效观察(英文)
2013年
目的:局部进展期胃癌,即使没有出现远处转移或腹膜种植,预后也极不理想。我们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术前mECF方案的动静脉结合化疗,以评价其治疗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我院局部进展期胃癌II-IIIC期患者38例,均由影像学确定淋巴结高度可疑转移或浸润、包绕主要血管结构,且没有发现远处转移或腹膜种植,进行2个周期的术前动静脉结合化疗后,行手术治疗。记录化疗毒性反应、临床、病理缓解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1年无病生存率。结果:化疗毒性反应低,3级反应不超过10%,仅有1例出现4级反应,表现为腹泻、恶心和呕吐。38例患者中临床CR有6例,占15.8%,PR17例,占44.7%,NC13例(34.2%),PD2例(5.3%),RR为60.5%(23/38)。全部患者均施行了手术,37例患者进行了根治性手术,R0切除率为97%。病理缓解率为5例完全缓解(13.2%),21例部分缓解(55.3%),8例轻微缓解(21.1%),4例未缓解(1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9%,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1年无病生存率为81.6%。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进行mECF方案的动静脉化疗毒性反应低,疗效理想,之后行手术完整切除后临床效果突出,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张涛刘德华赵岩刘勇刘彦擎张剑军郑志超罗娅红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动脉化疗静脉化疗
NM-23、COX-2在胃腺癌FOLFOX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NM-23,COX-2在胃癌FOLFOX方案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作为新辅助化疗预测因子的可能性。方法:对95例局限进展期胃癌患者行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应用4个周期,共有85例患者完成新辅助化疗并接受了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M-23、COX-2的表达情况,并对比术前活检组织与术后切除标本中两种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本组病例观察临床缓解率58.2%,疾病控制率90.1%。术前活检组织中NM-23阳性表达及COX-2阴性表达与化疗显效有关。新辅助化疗及术后,NM-23表达上升,COX-2表达下降。临床缓解组病例NM-23上升及COX-2下降均较临床未缓解病例显著(P<0.05)。结论:对FOLFOX新辅助化疗方案敏感的胃癌病例具有NM-23高表达、COX-2低表达的特点。此外,NM-23表达上调及COX-2表达降低可能与化疗显效有关。NM-23、COX-2可能作为新辅助化疗敏感人群的筛选指标和疗效判定指标。
张剑军刘阳于先强郑国良郑志超张涛赵岩
关键词:胃癌新辅助化疗NM-23COX-2
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的胃肠外营养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术后恢复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NRS评分大于5分的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强化的肠外营养对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的临价值。方法:NRS-2002评分大于5分的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前开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5日后手术,手术方式为根治性胃切除,包括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术后继续给予常规肠外营养。只有实验组给予谷氨酰胺双肽每日20克。于入院时和手术后第6日测量CD4、CD8、CD4/CD8、IgG、IgA、IgM淋巴细胞计数等免疫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肌酐等肝肾功能指标,观察手术恢复过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谷氨酰胺强化的试验组CD4、CD8等免疫指标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一过性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白蛋白较对照组恢复迅速。试验组术后肠蠕动恢复较对照组快,术后腹泻发生率较低。两组在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感染等发病率方面未显示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静脉营养支持时添加谷氨酰胺制剂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状况,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
赵岩张楚辞郑国良张涛张剑军朱海涛刘勇谷小虎梁冀望刘阳郑志超
关键词:胃癌营养风险谷氨酰胺肠外营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