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601)
- 作品数:9 被引量:154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晓晖梁颢严柏超陈敏徐志伟更多>>
- 相关机构:学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住区形态变迁与居民通勤能源消费的关系
- 2013年
- 快速城市化和城市扩张引发了住区形态的变迁,但形态变迁与居民通勤能源消费关系还不明确,如何通过城市的可持续公共管理政策来控制城市住区形态变迁过程下通勤能源消费及其温室气体排放有着重要意义.以厦门为例,通过土地利用与交通耦合模型TRANUS的情景分析研究了住区形态的变迁对人口、工作以及土地消费空间分布的影响,进而分析了不同情景下通勤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水平.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交通出行早高峰能源消费总量为54.35 tce,CO2排放为119.12 t;住区形态变迁情景下,通勤能耗和CO2排放同比基准情景均增加12%;通过适当的土地利用、交通和经济政策的实施,通勤能源消费与CO2排放同比基准情景减少7%,说明城市公共政策能够有效地控制住区形态变迁背景下通勤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
- 周健肖荣波孙翔
- 关键词:通勤城市交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
- ABR/MBR/纳滤工艺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被引量:4
- 2014年
- 针对南方某城市垃圾渗滤液含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的特点,采用ABR/MBR/纳滤膜多级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设计规模为300m3/d。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出水COD、BOD5、NH3-N分别为(30~60)、(10—20)、(1—10)mg/L,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甚至优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的排放限值。
- 邓一荣肖荣波李义纯周健徐志伟
- 关键词:MBR纳滤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
- 西方国家工业污染场地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被引量:49
- 2013年
- 近年来,随着"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和"产业转移"等政策的实施,中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正面临着重污染工业企业关闭和搬迁问题,城市出现大量工业遗留和遗弃场地。这些受污染的工业场地多存在较为严重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另外,工业污染场地的延迟再开发,会产生生活环境变差、就业机会减少、甚至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等社会影响。所以,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严重威胁着城市人居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阻碍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面对工业污染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国家及部分地方政府已针对污染场地的管理、修复及其再开发颁布了诸多文件和技术规范标准。然而,由于工业场地类型的多样性和环境管理学科的交叉性,中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完善。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经过20~30年的发展已经在工业污染场地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不仅在环境管理中体现了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理念,而且还立足本国实际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了污染场地的责任主体,实现了"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同时还建立了各自的污染场地治理优先名录,实现了污染场地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本文鉴于对这些经验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就城市工业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提出了现阶段亟须解决的两大问题。首先,制定工业污染场地管理的专门法律,明确污染场地的责任主体。我国现有的与污染场地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都比较笼统地提出了污染场地的利益相关方,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和威慑力的责任追究条款。对于我国这样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大、经济水平不均衡的国家来说,通过地方法律法规的建立明确污染场地的责任主体是一个重要的尝试。其次,构建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系统。我国城市�
- 刘乙敏李义纯肖荣波
- 关键词:城市污染场地环境管理
- 广东省生态环境胁迫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生态环境胁迫是指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或良好演变的各种不利因素,是指示和预测某个生态系统或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因素。已有的生态胁迫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生理角度,区域性生态环境胁迫侧重于定性的评价,缺乏综合性定量评价。从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两方面来选取8小类共计20项指标,构建区域生态环境胁迫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Z分数法和综合指数法,以期对广东省生态环境胁迫2000—2010年的格局和变化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过去10年,广东省人类活动胁迫呈加重的态势,2000年人类活动胁迫指数为546.23,2005年为880.62,2010年为1 225.47,4个片区的人类活动胁迫指数也在增加,10年间各片区胁迫指数从大到小排名均为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各市中受人类活动胁迫最大的为深圳市,最小的为河源市;全省自然灾害胁迫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粤西呈一直减少趋势,粤北呈逐渐增加趋势,珠三角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粤东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各市自然灾害发生面积较大的代表城市为湛江市,较小的为深圳市。
- 柏超陈敏肖荣波庄长伟
- 城市森林碳汇及其抵消能源碳排放效果——以广州为例被引量:31
- 2013年
- 城市森林及其管理相关政策作为减少CO2排放的有效策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方程与净初级生产力方法来定量分析了广州市城市森林碳储量和碳固定量,根据化石能源使用量及其碳排放因子核算了广州城市能源碳排放,最后评估了城市森林碳抵消效果。结果显示广州市城市森林碳储量为654.42×104t,平均碳密度为28.81 t/hm2,而森林碳固定量为658732 t/a,平均固碳率为2.90 t·hm-2·a-1。2005—2010年广州市年均能源碳排放则达到2907.41×104t。广州城市森林碳储量约为城市年均能源碳排放的22.51%,其通过碳固定年均能够抵消年均碳排放的2.27%,不过从城市森林综合效益来看其仍是城市低碳发展重要举措之一。分析了林型组成和林龄结构对于广州森林碳储量和碳固定量的影响,并从森林管理角度为城市森林碳汇提升提出建议。这些结果和讨论有助于评估城市森林碳汇在抵消碳排放中所起的效果。
- 周健肖荣波庄长伟邓一荣
- 关键词:碳储量
- 新型城市化建设中的低碳生态社区改造思路研究与实践
- 低碳生态社区作为一种可持续社区发展模式,对新型城市化城市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广州海珠生态城新旧居住社区聚集的现状,从雨水收集与利用、建筑节能改造、绿色交通、垃圾分类与回收、绿化改造、生物多样性提升、智慧社区、...
- 邓一荣
- 关键词:新型城市化
- 文献传递
- 广州市绿地景观空间特征评价与规划对策
- 2014年
- 绿地空间结构极大影响绿地功能,而传统的城市绿地评价过多注重绿地数量,忽视了其空间分布。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GIS、RS技术,以广州市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绿地覆盖率、斑块面积等11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对6个行政区绿地进行比较评价,将评价指标综合为绿地空间格局、绿地形状和绿化覆盖率3个方面。结果表明:越秀区由于绿地分布结构合理,覆盖率较高,综合状况最佳,其次为荔湾区,白云区综合评价最差。评价方法从绿地空间结构的角度完善了传统城市绿地评估体系,为城市绿地规划管理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刘柏静叶长青
- 关键词:景观生态主成分分析城市规划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 城市森林碳汇及其核算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8
- 2013年
-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少大气CO2浓度、缓解气候变化、改善区域环境条件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其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和关注的对象。本文对城市森林碳汇研究进行了概括,从碳汇时空分布和城市森林与低碳发展关系两方面评述了城市森林碳汇特征,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样地清查法、遥感估算法和微气象学法3种城市森林碳汇估算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现状。最后对城市森林碳汇特征研究中的不足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各种碳汇核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的局限性,指出样地调查、模型模拟和遥感分析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是未来解决尺度耦合问题、提高估算精度以及研究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趋势。
- 周健肖荣波庄长伟邓一荣
- 关键词:碳储量气候变化
- 城市通风廊道规划与控制方法研究 以《广州市白云新城北部延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被引量:37
- 2014年
- 为了改善城市通风环境,文章以空气流动理论机理、夏季城市的主要风源、影响城市通风的主要规划因素为理论基础,研究提出城市通风廊道的规划方法,包括宽度、走向、开敞空间、相邻界面、建筑5个方面的规划控制指标。并以《广州市白云新城北部延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分析介绍了该案例中7条通风廊道的规划构建及其控制方法与指标要求。
- 梁颢严李晓晖肖荣波
- 关键词:规划方法
- 广州市中心城区绿地植物区系特征被引量:1
- 2013年
-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调查了广州市中心城区136个绿地,共调查279个乔木样方、522个灌木样方和1285个草本样方,分析了广州市中心城区绿地植物区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中心城区共有绿地植物123科386属572种;绿地植物主要组成科所含物种数占总数的52.3%,在中心城区绿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心城区绿地种子植物分属于13个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成分所占的比例最大,反映出该区植物分布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在未来城市绿化中,应该增加城市绿地乡土物种数量,增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 庄长伟黄柳菁
- 关键词:城市化分层抽样城市绿地植物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