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210022)

作品数:86 被引量:916H指数:19
相关作者:钟水清熊继有王希勇陈武李福德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石油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2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天文地球
  • 5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5篇钻井
  • 11篇油田
  • 9篇压裂
  • 8篇油气
  • 8篇气田
  • 8篇勘探
  • 7篇注水
  • 6篇低渗
  • 6篇油藏
  • 6篇天然气
  • 6篇气藏
  • 6篇井眼
  • 6篇固井
  • 5篇平井
  • 5篇气井
  • 5篇储层
  • 4篇低渗透
  • 4篇油气田
  • 4篇水合物
  • 4篇水平井

机构

  • 48篇西南石油大学
  • 47篇中国石油天然...
  • 16篇西南石油学院
  • 11篇中国石化
  • 8篇成都理工大学
  • 8篇中国石油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西北大学
  • 4篇西南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陕西延长石油...
  • 2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34篇钟水清
  • 31篇熊继有
  • 9篇王希勇
  • 6篇陈武
  • 5篇李福德
  • 4篇杨令瑞
  • 4篇付建红
  • 4篇刘若冰
  • 4篇严云奎
  • 4篇张仕强
  • 4篇吴月先
  • 4篇肖磊
  • 4篇马发明
  • 4篇张光华
  • 4篇崔新
  • 3篇孟英峰
  • 3篇田景春
  • 3篇袁宗明
  • 3篇唐中华
  • 3篇龙刚

传媒

  • 32篇钻采工艺
  • 26篇天然气工业
  • 5篇天然气勘探与...
  • 4篇中外能源
  • 3篇河南石油
  • 2篇石油化工高等...
  • 2篇天然气技术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机械
  • 1篇石油矿场机械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油田化学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石油化工设备...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地质通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天然气技术与...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0篇2008
  • 16篇2007
  • 23篇2006
  • 12篇2005
  • 13篇2004
  • 3篇2003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钻井液气体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对近年来在钻井液脱气、气体分析及分析评价等方面的技术现状和最新成果进行了总结。脱气器是气体检测的重要环节,也是困扰定量化分析的瓶颈,半透膜脱气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脱气器脱气效率不稳定的问题。全烃检测正在从传统的FID(氢火焰离子鉴定器)法向红外方式转移,红外气体检测成为国外气体检测的新热点。组分分析在传统的分析方法下,正朝着快速化和现场化发展。油气评价方面,Pixler法、3H法、三角图版法是当前的主要油气评价方法,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帮助提高油气评价符合率也是关注的焦点。指出钻井液气体分析检测技术正朝着检测快速化、多样化、评价智能化和井下随钻方向发展。
张卫慈兴华张光华熊继有
关键词:随钻气体检测脱气气体检测
苏里格气田压裂液体系的改进与完善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依据温度稳定剂作用原理,研发了温度稳定剂TA-1,实验结果表明,TA-1浓度为0.1%时,压裂液最高可承受116.3℃高温,与常规压裂液相比,在100℃条件下,压裂液粘度保持100mPa·s以上的时间延长了30min左右,显著提高了压裂液的造缝及携砂性能;其次结合对储层粘土矿物的微观分析,整合粘土稳定剂并对其长效性进行了探索性的评价,最后对胶囊破胶剂(LZEN)与常规破胶剂(APS)复配破胶剂进行了破胶性能评价,并对二种破胶剂整合的比例进行了优化,改进后的压裂液整体性能完全满足压裂工艺技术要求,施工最大井深3460m,最大规模加陶粒100m3,施工总层数近100层,施工成功率95%以上。
赵振峰王小朵张燕明刘静
关键词:粘土稳定剂
考虑相态变化的凝析气井井筒瞬变流动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对于含水的凝析气藏(特别是凝析油含量较高的),由于井筒内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凝析气在井筒的相态和油气相的组成变化也较大;而且在实际的井筒流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非稳定的因素。文中综合考虑了流动过程中相态的变化和非稳定流动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数学模型,该模型能正确地预测产水凝析气井的井筒动态。通过实例计算证明该模型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在流动达到稳定后,非稳定模型的计算结果和稳态模型的结果是一致的。
蒋建勋石庆王永清程福平
关键词:凝析气井相态变化非稳定流数学模型
加砂压裂转向配套技术描述模式及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转向是压裂的重要配套技术,需要有规范地描述。研究表明,高压注入井下的工作液,在油管、井筒和地层内逐级进行转向。转向的条件不同,使用的转向材料有所区别,发挥针对性的功能。转向技术描述模式,包括转向部位、转向材料和转向技术类型及性质。实例分析,描述模式使用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张应科钟水清吴月先段长春张佩波周仲建
关键词:加砂压裂液压系统
水泥浆体系综合性能模糊评价方法被引量:4
2007年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中规定,对固井中入井的材料、配方和水泥浆的性能的评价主要是按SY/T5546-92《油井水泥应用性能试验方法》规定的方法进行,只对水泥浆应用性能的单个指标进行评价实验的方法。现有评价方法有如下缺点:①评价是单一性的,评价不全面、缺乏综合性;②固井水泥配方优选中,人为的主观因素影响多,评价缺乏客观性;③水泥浆体系性能是多因素控制的系统,没有建立评价的数学模型和综合评价体系。为此,应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建立了水泥浆体系综合性能的模糊评价方法和综合评分方法;应用该方法能较好地评判不同体系或同一体系不同配方的优劣。对现场固井水泥浆体系进行模糊评价表明:固井质量与模糊综合评判水泥浆体系综合性能有74.73%的关联性。
严思明谷升高莫军李福德周子卜
关键词:固井注水泥水泥浆
泡沫压裂摩擦压降计算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07年
泡沫压裂由于具有地层伤害小、返排迅速、滤失低、黏度高、摩阻低以及携砂能力强等优点,因而在低压、低渗、水敏等特殊储层的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泡沫压裂液在井筒中的流动与常规压裂液相比,主要体现出两方面的不同:一是由于泡沫压裂液中气相的存在,使得泡沫压裂液是可压缩流体,其密度是井深的函数,摩擦系数也随之发生变化;二是泡沫压裂液在井筒中既可以单相流的形式也可以多相流的形式流动,因而常规压裂液的摩阻计算方法不再适合于泡沫压裂液的摩阻计算。为此,建立了泡沫压裂井筒摩擦压降计算模型,在计算模型中,根据"体积恒等"原理,改进了摩擦系数的求解方法。并选用某口泡沫压裂施工井进行了实例计算。
曾忠杰郭建春赵金洲李勇明
关键词:完井压裂泡沫酸酸化
井控节流阀冲蚀机理及结构优化被引量:25
2008年
节流阀是钻井井控管汇中的关键设备,它是否正常工作直接关系到压井的成败。为此,采用现代分析软件ANSYS对井控装置中的井控节流阀进行了流场分析,根据节流阀流场的特点,定性地研究了楔形节流阀现场使用中容易产生冲蚀的原因。对现有节流阀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即将楔形节流阀的平面改为弧面;在阀心上部仍采用楔形平面,但在阀心末端留一段平面使其平行于壳体的中轴线,楔形面与平面间采用圆弧过渡,保证流体出流方向不指向壳体,避免了流体对壳体壁的冲蚀。同时,阀心上端部的直线段满足了对压降的线性调节要求,更适合现场使用。
张祥来刘清友
关键词:钻井工程流场分析
含硫气井钻井过程中的腐蚀因素与防护研究被引量:31
2006年
在含硫气井的钻井过程中对于HRC大于22的钻具钢材除了腐蚀疲劳之外,在pH值小于9的环境中还会发生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这种破坏比腐蚀疲劳更突然、更快,使钻杆大量损坏。含硫气井在钻井过程中,由于湿硫化氢的出现,常常会出现油管、套管、钻井设备、钻井仪器以及对支持保护管柱的水泥环柱等腐蚀和损坏问题,为此,阐述了湿硫化氢的腐蚀特点、机理,归纳总结了影响腐蚀的因素,综述了如何在这些方面防止其腐蚀,使损失减小,为指导油管、套管防腐工程实践提供了依据。建议在钻井过程中采用碱性钻井液,其pH值可到9或更高(至pH值12),以减缓或防止钻井过程中电化学从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含硫气井用的钻杆应该间歇使用。钻杆停用堆置时间可使其放氢,使钻杆恢复韧性,防止硫化物应力腐蚀断裂。
王霞钟水清马发明张仕强张明文陈玉祥
关键词:钻井气井井口装置含硫气田硫化氢
YD油田延长组长4+5、长6砂岩储层成岩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对YD油田延长组长4+5、长6砂岩储层薄片样品的系统研究,并结合样品的岩石学特征,详细分析了研究区所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建立了研究区延长组长4+5、长6砂岩的成岩演化序列,并划分了研究区的成岩阶段及孔隙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砂岩的成岩作用异常强烈且类型较多,其中对延长组砂岩储层原生孔隙大量消失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压实、压溶和胶结作用,这些作用可使地下酸性流体失去流动能力,导致溶蚀作用发育较差,储层致密;根据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延长组砂岩目前已处于晚成岩初(A)期;砂岩孔隙的演化过程从原始孔隙的缩减演化到粒间孔的少量保留,最后演化为各类溶蚀孔发育,其中长4+5上储层更有利于油气的渗流与储集。
刘子豪严伟尧王野
关键词:延长组成岩阶段孔隙演化
油气田开发项目多层模糊综合后评价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若进行油气田开发项目综合后评价的分析,结合油气田开发项目的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实用、合理的综合后指标体系则是后评价的前提和关键。在油气田开发项目的综合后评价中,引入模糊评价法对油气田开发项目进行成功度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为这比使用简单的成功度评价法更能准确评价开发项目的成功程度。就油气田开发项目综合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模糊综合后评价做了初步的研究与尝试。
何司平李晓平郭四代雷航
关键词:油气田后评价模糊综合评判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