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CIA120144)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胡炳仙李丹陈达云范会勇施国春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渤海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重点学科建设对地方高等教育系统的影响:以H省为例被引量:1
- 2017年
- 大学中的学科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学术组织,学科发展是学科自身连续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学科建设是不同主体特别是政府采取一定手段措施推动学科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学科建设是社会建构模式的重要体现,具有行政性、封闭性、荣誉性等特征,我国采用社会建构的学科建设模式。地方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点学科建设经历了初始期、发展期和转型期三个阶段,形成了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三个层次。重点学科建设一方面加剧了地方高等教育系统的非均衡性,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地方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学科发展的趋同性。由于三种机制的交叉作用,这一趋同性不断加剧,势必影响地方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化发展。因此,政府需要从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出发,减少行政干预,引入市场和社会机制,推动高校尤其是地方一般高校学科发展不断走向正规。
- 胡炳仙
- 关键词:重点学科建设非均衡性
- 高校教师负性情绪体验研究
- 2014年
- 高校教师存在着负性情绪体验,且个别负性情绪如心烦等出现频次高。由于工作中的持续性压力源、大学教师多重角色冲突、教学与科研矛盾,以及教师个体认知策略不同等原因导致高校教师负性情绪的产生。并从高校教师绩效管理、创造良好组织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教师个体因素调整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
- 李丹
- 关键词:高校教师负性情绪
- 我国重点大学建设的渐进模式被引量:14
- 2017年
- "双一流建设"标志着我国重点大学建设进入新阶段。我国重点大学建设采用了小步快走、积小变为大变的政策模式,呈现出渐进性特征。其稳定性表现为"重点论"的指导思想、国家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权威决策的形式。其渐变性体现为政策目标、政策形式、政策任务在重点大学和重点建设两个阶段的明显差异。采取渐进模式的原因,与稳定的高等教育外部政治环境、高等教育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既有政策的沉淀资本密切相关。重点大学建设的渐进模式具有竞争缺失和改革乏力的风险,需要在制度创新中主动进行调整。
- 胡炳仙
- 教学与科研压力下非重点大学教师情绪工作策略与工作满意度研究——以辽宁地区为例
- 大学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大学教师是高情绪工作人群,本文从人口学统计学角度探索非重点大学教师情绪工作策略,在年龄和年度完成科研工作中存在显著性差异。情绪工作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基于以上研究分析非...
- 李丹施国春范会勇
- 关键词:工作满意度
- 文献传递
- 非重点大学教师情绪工作与工作满意度相关性研究——以辽宁省高校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采用问卷法对辽宁省五所非重点大学549名教师进行情绪工作和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非重点大学教师情绪工作在年龄和年度完成科研工作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表面行为与工作满意度负相关,主动深度行为和被动深度行为与工作满意度正相关。对此,高校应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和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教师个体应尽量采用主动深度行为和被动深度行为进行情绪调节,以提升情绪工作能力和工作满意度。
- 李丹施国春范会勇
- 关键词:情绪工作工作满意度
- 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对民族院校的影响及“破茧”路径被引量:2
- 2017年
- 重点学科建设是学科社会建构的重要体现,具有行政性、自我封闭性、荣誉性等特征。民族院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延续了国家重点建设逻辑,同样经历了萌芽、确立和发展三个时期,形成了国家级、部委级和校级三个不同层次的重点学科体系。民族院校学科建设一方面具有非均衡性,另一方面在学科发展上又具有趋同性。由于在高校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强制、模仿、规范三种机制的交叉作用,这一趋同性不断加剧,也势必影响民族院校的多样化发展。因此,政府需要从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出发,减少行政干预,建立学科发展的自适应机制,引入市场和社会机制,推动民族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破茧而出",更加科学有序地向前发展。
- 胡炳仙陈达云
- 关键词:民族教育民族院校重点学科建设非均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