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652011266)
- 作品数:5 被引量:46H指数:3
- 相关作者:黄文辉敖卫华张守仁刘贝滕娟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国土资源部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高阶煤的吸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以沁水盆地柿庄区块为例被引量:10
- 2014年
- 对沁水盆地柿庄区块48件煤样进行煤岩测试、工业分析和平衡水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了柿庄区块煤储层的吸附性能,探讨了高阶煤储层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实验表明,柿庄区块煤储层吸附能力较大,3号和15号煤平均兰氏体积分别为31.84 m3/t和33.00 m3/t,2层煤的兰氏压力中等偏低。研究表明,煤级是影响煤储层吸附能力的主控因素,兰氏体积随煤级的增大而增大,但当Ro大于3.2%时,兰氏体积逐渐下降。煤的吸附能力与镜质组含量呈正相关,与惰质组含量呈负相关,煤中水分和矿物的存在会降低煤储层的吸附性能。研究区兰氏压力的变化与兰氏体积相似。
- 刘贝黄文辉敖卫华张守仁吴见许启鲁滕娟
- 关键词:等温吸附沁水盆地
- 沁水盆地南部3号与15号煤层孔隙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为了弄清沁水盆地南部3号和15号煤层开发效果差异较大的原因,对研究区35块煤岩样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压汞试验测试、低温液氮吸附试验测试结果表明:3号和15号煤孔隙类型分为4大类,孔隙结构均以微小孔为主,占总孔隙含量的86.03%。15号煤层微小孔、中孔比例较3号煤层略高,大孔较3号煤层低得多,与矿物对煤层孔隙的充填作用有关,这种孔隙结构导致其孔隙度、渗透率15号煤层较3号煤层低。3号煤层吸附能力、渗流性能较15号煤层好,但储集能力较15号煤层差。3号煤层孔隙以开放型微孔为主,对煤层气的吸附、解吸、扩散均有利,15号煤煤层气孔隙主要为一端封闭的微小孔,极易导致渗流的'瓶颈'问题。矿物充填作用、孔隙结构和孔隙形态是导致3号和15号煤产能差异的重要因素。
- 胡咤咤黄文辉陆小霞许启鲁张谦张谦
- 关键词:沁水盆地南部孔隙特征孔隙结构产能
- 沁水盆地南部煤中矿物赋存特征及其对煤储层物性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4年
- 煤中矿物可以影响煤储层物性,进而影响煤层气的开发。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沁水盆地南部煤中矿物的种类、含量和赋存特征。基于煤储层的平衡水等温吸附实验和压汞实验,研究了沁南地区煤中矿物对煤储层吸附性能和孔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柿庄北区块3号和15号煤平均矿物含量分别为10.68%和12.81%,且15号煤硫化物含量较高。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充填煤储层胞腔孔、粒间孔隙和微裂隙的方解石、黄铁矿、高岭石和石英。孔隙度和渗透率以及兰氏体积和煤中大中孔比例均随灰分产率的增加而减小,表明煤中矿物的存在会降低煤储层的吸附性能和孔渗性能,煤储层中矿物充填主要影响煤的大中孔和裂隙,影响煤层气在割理和裂隙中的渗流,导致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降,而少量粘土矿物充填微孔可导致煤的吸附性能下降。
- 刘贝黄文辉敖卫华张守仁吴见许启鲁滕娟
- 关键词:赋存特征煤储层物性沁水盆地
- 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显微裂隙发育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0
- 2016年
- 为研究沁水盆地南部3号和15号煤储层显微裂隙的发育情况,借助扫描电镜显微裂隙分析、荧光显微镜显微裂隙统计、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总结了地应力、煤岩显微组分、煤变质程度、煤中矿物质与显微裂隙发育的关系,探讨了影响煤储层显微裂隙发育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该区煤储层显微裂隙较为发育,显微裂隙密度一般为7~59条/9 cm^2,以C型和D型裂隙为主,扫描电镜下常见张性裂隙、剪性裂隙,对煤储层渗透性贡献较大,内生裂隙较少见。显微裂隙通常发育于镜质组中,裂隙密度随变质程度的升高表现出降低的趋势,煤中矿物的充填作用对于显微裂隙的发育影响较大,对煤样渗透性造成了直接破坏作用,地应力场的方向和大小控制着外生显微裂隙的开合程度,进而对煤储层的渗透性产生影响。因此认为,地应力和煤中矿物是影响该区煤储层显微裂隙发育的主要因素。
- 胡咤咤黄文辉刘素平张谦许启鲁冯小龙
- 关键词: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影响因素
- 煤显微硬度测定方法改进被引量:1
- 2014年
- 为提高煤显微硬度的测试精度,从测定条件、测定方法、测定结果3方面对MT 264—1991《煤的显微硬度测定方法》进行修订。结果表明:煤显微硬度测试对象必须是烟煤或无烟煤中均质镜质体;初次使用硬度计时,应采用2块硬度标准块用测力仪器进行试验力测试;按照GB/T 16773—2008《煤岩分析样品制备方法》制备煤岩光片时,应使用丝绸在光片表面均匀涂抹薄层白石蜡以保证压痕清晰。压痕对角线长度应选2条对角线的算术平均值,测值与算术平均值的实际相对偏差不超过5%;根据试验力和实际压痕长度计算硬度值,且以各有效点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显微硬度值,实测值与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10%。
- 敖卫华孙庆云黄文辉肖文钊
- 关键词:压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