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LA030213)

作品数:10 被引量:223H指数:8
相关作者:殷恒婵陈雁飞卢敏林小群杨俊茹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大学生
  • 7篇心理健康
  • 3篇大学生心理
  • 3篇大学生心理健...
  • 3篇大学生压力
  • 3篇心理
  • 3篇学生心理
  • 3篇学生心理健康
  • 3篇中介
  • 3篇中介效应
  • 3篇生心
  • 3篇情绪
  • 2篇人际
  • 2篇人际关系
  • 1篇大学生心境
  • 1篇锻炼现状
  • 1篇心理健康水平
  • 1篇运动心理
  • 1篇运动心理学
  • 1篇师范

机构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北京教育学院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高等教育出版...

作者

  • 8篇殷恒婵
  • 4篇卢敏
  • 4篇陈雁飞
  • 3篇林小群
  • 2篇孙璞
  • 2篇杨俊茹
  • 2篇薛红
  • 1篇苑文燕
  • 1篇李东蕾
  • 1篇李卫东
  • 1篇史晓敏
  • 1篇傅雪林
  • 1篇郭建富
  • 1篇王新利
  • 1篇张磊

传媒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体育科学
  • 2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首都体育学院...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1
2007年
对3 26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压力、人际关系、情绪的现状和特点。进一步探索了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方面,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运动通过缓解压力、改善人际关系、调节情绪对心理健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即压力、人际关系、情绪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均起部分中介效应,而且,这3个因素所起的中介效应从大到小依次是压力、人际关系、情绪,但差异不大。
殷恒婵卢敏王新利陈雁飞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中介效应人际关系情绪
情绪在运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应被引量:15
2009年
对当前大学生的总体情绪状况,以及运动与非运动大学生群体的情绪状况和特点进行研究。探索情绪的7个维度(紧张、抑郁、愤怒、慌乱、疲劳、精力、自尊)在运动影响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紧张、愤怒、疲劳在运动影响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抑郁、慌乱、精力、自尊在运动影响心理健康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精力、自尊、抑郁、慌乱。
卢敏殷恒婵薛红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心理健康中介效应
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被引量:46
2005年
本研究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北京5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当前的大学生面临压力时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2)男生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女生;(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4)经常运动的大学生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不经常运动的大学生。
杨俊茹张磊陈雁飞史晓敏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关系在运动影响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对3 267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总体人际关系状况,以及运动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和特点.继而进一步探索了人际关系的4个维度(交际交友、交谈、待人接物、与异性交往)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是否起中介效应,并找出其最大中介因素.结果表明:人际关系的4个维度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待人接物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交谈、交际交友、与异性交往均起部分中介效应,其中介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交际交友、与异性交往、交谈.
卢敏殷恒婵郭建富
关键词: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中介效应
运动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采用自编“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对在校大学生3 267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运动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重点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点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针对结果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建议。
孙璞殷恒婵林小群薛红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压力测量工具的研制与检验被引量:12
2007年
研究目的:一套测量大学生压力的工具,使该工具既能测出个体的总体压力状况,又能对压力的不同维度做进一步的区分与评价;研究方法:1)编译“压力测量问卷”,通过对10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形成了包含4维度40个项目的“完整版大学生压力测量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2)对完整版问卷进行了简化修订,并通过对原有样本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形成了包含4维度21个项目的“简化版大学生压力测量问卷”;3)重新选取1547名大学生,对简化版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简化版大学生压力测量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
殷恒婵卢敏苑文燕陈雁飞
关键词:大学生问卷
师范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问卷》、《心境量表(POMS)》、《大学生压力反应测量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对1 354名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师范大学生经常锻炼群体的总体情绪状态比非经常锻炼群体的情绪状态好,呈显著性差异;在"精力"、"自尊"这两个积极情绪纬度得分高于非经常锻炼群体,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在"紧张"、"愤怒"、"疲劳"这3个消极情绪纬度方面得分高于非经常锻炼群体,在"抑郁"、"慌乱"这两个消极情绪纬度方面得分均低于非经常锻炼群体,但无显著性差异。非经常锻炼群体在压力的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认知反应纬度上的平均得分高于经常锻炼群体,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压力的行为反应纬度上的平均得分高于经常锻炼群体,但无显著性差异。经常锻炼群体在心理健康水平得分高于非经常锻炼群体,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李东蕾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情绪
大学生体育锻炼知行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对3 2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65%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的状态;2)运动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非运动群体,重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年级升高呈下降的趋势;3)81.7%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高,但却有60%的大学生并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4)大学生知行程度不同,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不同.
李卫东殷恒婵林小群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运动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采用自编《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调查问卷》、编译的《大学生压力反应测评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对在校大学生3 267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1)运动群体大学生在生理、情绪和认知3个维度上的压力反应程度低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重点学校大学生在行为压力、情绪压力和认知压力维度上的压力反应程度均低于非重点学校大学生;农村和县/镇的大学生在行为、情绪和认知3个维度上的压力反应程度显著高于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中小城市的大学生;2)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压力的4个纬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解释率依次为认知压力、生理压力和情绪压力,而行为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不大;运动通过压力的4个维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促进作用,其从大到小排序为认知压力、运动生理压力和情感压力,而运动通过行为压力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不明显.
孙璞殷恒婵林小群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北京大学生心境状况与特点的研究被引量:35
2006年
对北京2 051名大学生进行心境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男女大学生在心境的5个消极情绪维度的平均得分上,较全国大学生心境常模的水平偏高,而在心境的2个积极情绪维度的平均得分上,较全国大学生心境常模的水平偏低;男生较女生紧张、愤怒水平高,精力旺盛,自尊感强;男、女生的心境状况随着年级的升高在发生变化;运动群体的大学生在精力和自尊感水平上高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而在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水平上低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
杨俊茹傅雪林殷恒婵陈雁飞
关键词:大学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