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22131)

作品数:6 被引量:150H指数:5
相关作者:翟虎渠万建民江玲王春明侯名语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水稻
  • 2篇淀粉
  • 2篇直链淀粉
  • 2篇籼稻
  • 2篇籼稻品种
  • 2篇分子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含量
  • 1篇稻种
  • 1篇低温发芽
  • 1篇低温萌发
  • 1篇低直链淀粉
  • 1篇淀粉含量
  • 1篇性状
  • 1篇亚种
  • 1篇亚种间
  • 1篇亚种间杂种
  • 1篇亚种间杂种优...
  • 1篇遗传学
  • 1篇英文

机构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日本九州大学

作者

  • 4篇万建民
  • 4篇翟虎渠
  • 3篇王春明
  • 3篇江玲
  • 2篇侯名语
  • 1篇吉村醇
  • 1篇苏昌潮
  • 1篇孙立宏
  • 1篇沈文飚
  • 1篇肖应辉
  • 1篇刘世家
  • 1篇刘裕强
  • 1篇陈亮明
  • 1篇刘喜
  • 1篇安井秀
  • 1篇朱昌兰
  • 1篇余传元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Journa...
  • 1篇科学通报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水稻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育种利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2
2004年
胚乳的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直链淀粉含量在5%~15%之间的低直链淀粉水稻,具有米饭柔软、外观油润光泽、冷不回生、膨化性好等特点,不仅成为人们直接煮食的特优稻米,也是加工方便调理米饭、膨化食品和米类点心的上等原料。在概述水稻低直链淀粉含量突变体及其基因的主要类型、遗传规律、分子机理和育种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功能糖组学时代的低直链淀粉含量水稻遗传育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低直链淀粉含量资源的筛选、鉴定和创新,探明低直链淀粉含量突变的分子机理,并加快Wx非等位的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的育种利用,选育复合型优质专用水稻品种。
朱昌兰沈文飚翟虎渠万建民
关键词:水稻低直链淀粉品质育种胚乳分子机理
水稻低温发芽力QTL定位和遗传分析(英文)被引量:11
2004年
以Kinmaze(粳稻 ) /DV85 (籼稻 )的重组自交系F10 世代群体检测了影响水稻低温发芽力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 (QTL)。通过测定不同时期的低温发芽率 ,确定了 15℃低温、第 10d为检测低温发芽率的最适处理温度和时间 ,该条件下能够充分检测到品种的差异和分离群体的变异。通过设置对照 ,证明所检测的低温发芽率不受休眠及二次休眠的影响。 15℃低温、第 10d时 ,Kinmaze的发芽率达 35 % ,DV85的发芽率只有 7% ,两亲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该群体 81个家系的低温发芽率变幅在 0 %~ 99%之间。QTL分析结果检测到 5个与低温发芽力相关的基因座 ,分别位于第 2、6、7、11和 12染色体上。位于第 2、6和 11染色体上的 qLTG 2、qLTG 6和 qLTG 11贡献率分别为 2 7 1%、17 1%和 15 0 % ,对低温发芽力性状的增效基因来自DV85 ;位于第 7、12染色体上 qLTG 7和qLTG 12的贡献率分别为 2 2 9%和 8 8% ,增效基因来自Kinmaze。其中 ,qLTG 6和 qLTG 11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已报道的有关低温发芽力QTL位置相似 ,而 qLTG 2、qLTG 7和 qLTG 12为新检测的低温发芽力基因座。上位性分析结果显示 ,第 3与第 5染色体上存在影响低温发芽力的互作位点 ,其互作可以提高低温发芽力 ,而第 7染色体上的两位点之间的互作降低了低温发芽力。
侯名语王春明江玲万建民安井秀吉村醇
关键词:水稻重组自交系QTL
Analysis on Stability of AC,GT and PC in Rice Varieties (Orzya sativa L.)被引量:2
2005年
The investigation of rice varieties stability for amylose content (AC),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GT) and protein content (PC) was carried out using 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 (AMMI) model in three locations and two years. Eighteen tested varieties were further clustered and evaluated based on the phenotypic values of three quality traits and their Di values from the AMMI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the differences of phenotype and stability of AC, GT and PC among different genotypes and environments were all significant at 1% level. Also, only one variety, W002, had high stability for all the three quality traits. Additionally, in consideration with the phenotype of AC, GT and PC, and their stability in rice varieties, etc., four rice varieties, W002, Zaofeng 9, Guangling Xiangjing and Nanjing16, could be also applied as breeding parents to improve eating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rice.
WANXiang-yuanHUPei-songWANGHai-lianKONGLing-naBIJin-cuiZHANGJian-yongZHAIHu-qu
关键词: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
水稻种子低温萌发生理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0
2005年
以粳稻品种 USSR5、Hatanishiki 和籼稻品种密阳 23、N22 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品种间种子低温发芽力的差异,并进一步从内源植物激素含量、种子对激素的敏感性及淀粉酶等方面对耐低温发芽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来自前苏联的 USSR5 和来自日本的 Hatanishiki 低温发芽力高,而籼稻品种 N22、密阳 23 低温发芽力弱,这可能与种子对赤霉素(gibberellin, GA)、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敏感性更强有关,且低温增加了这种敏感性;低温和外源激素处理可能主要通过影响淀粉酶酶带 3 的活性而起作用;在整个低温萌发过程中,USSR5 种子中内源激素 ABA 含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其 GA1/ABA 值始终低于 N22,这也可能是其低温发芽率高的原因之一。
江玲侯名语刘世家陈亮明刘喜翟虎渠万建民
关键词:低温发芽水稻种子籼稻品种萌发过程生理机制
利用SSR定位籼稻品种Kaharamana中抗褐飞虱基因Bph9(英文)被引量:14
2006年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利用寄主抗性被认为足防治褐飞虱最经济而有效的方法。斯里兰卡水稻品种Kaharamana对东亚和东南亚的褐飞虱种群均表现抗虫性,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对其携带的Rph9基因进行了SSR 定位。所用的遗传群体为来源于Kaharamana和02428的含有180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每个F2单株套袋自交获得F2:3家系。利用苗期集团鉴定对F2:3家系进行抗褐飞虱鉴定,以推测相应F2单株的基因型。连锁分析表明,Bph9位于第12染色体上的两个SSR标记RM463和RM5341之间,分别与之相距6.8 cM和9.7 cM。该标记有助于将Bph9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
苏昌潮翟虎渠王春明孙立宏万建民
关键词:抗褐飞虱基因SSR标记籼稻品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遗传学
利用CSSL群体研究水稻籼粳亚种间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被引量:31
2005年
利用以粳稻品种Asominori为背景, 籼稻品种IR24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的63个株系, 构建了一套以广亲和粳稻品种02428为父本的杂种群体, 研究了IR24全基因组的染色体片段与02428基因组相应染色体片段间的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的杂种优势效应. 结果表明, 产量和产量构成性状的亚种间杂种优势水平在染色体片段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图示基因型分析发现, 有14个独立的染色体区段在产量上存在显著的亚种间杂种优势, 分布在除Chr.8和 Chr.10外的其余10条染色体上, 其中在Chr.2, Chr.3, Chr.4, Chr.11和 Chr.12上的6个染色体区段的杂种优势显著水平达0.005以上, 分别位于X132~G1340~R459, X48~C393A, R288~R1854, R2918~X52, X257~C1350和R367~X189-2~X24-2的标记区间, 单片段置换后, 其CSSLs×02428组合F1单株产量比对照组合'Asominori×02428'增加35%以上. 大多数染色体片段在产量及主要产量构成性状上没有显著的杂合效应. 在Chr.6上发现一个杂种劣势片段, 与标记R2171连锁, 使杂种产量下降27%. 本文还探讨了应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研究作物杂种优势的优点, 并提出了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部分杂种优势和全基因组杂种优势的分子育种途径.
余传元万建民翟虎渠王春明江玲肖应辉刘裕强
关键词:亚种间杂种优势籼粳水稻产量性状粳稻品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