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872224)

作品数:15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蔡绍皙晏小清戴小珍黄诚胤王灵巧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9篇细胞
  • 6篇血管
  • 4篇肿瘤
  • 4篇微流控
  • 4篇微流控芯片
  • 3篇血管生成
  • 3篇增殖
  • 3篇迁移
  • 3篇微环境
  • 3篇细胞迁移
  • 3篇细胞衍生
  • 3篇内皮
  • 3篇基质
  • 3篇基质细胞
  • 3篇基质细胞衍生...
  • 3篇基质细胞衍生...
  • 3篇CXCR7
  • 2篇血管新生
  • 2篇浓度梯度
  • 2篇缺血

机构

  • 14篇重庆大学
  • 1篇成都电子机械...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加州大学

作者

  • 11篇蔡绍皙
  • 6篇晏小清
  • 5篇戴小珍
  • 3篇黄诚胤
  • 3篇王灵巧
  • 3篇江奇峰
  • 2篇叶群芳
  • 2篇蒋稼欢
  • 2篇李国泰
  • 2篇卢斯媛
  • 2篇赵平
  • 1篇杨应斌
  • 1篇于文娟
  • 1篇聂涛
  • 1篇陈思佳
  • 1篇于淑惠
  • 1篇辛鑫
  • 1篇王星星
  • 1篇杨力
  • 1篇黎昌莉

传媒

  • 2篇生物物理学报
  • 2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4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负重强度运动对去势大鼠股骨生物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以去卵巢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不同负重强度游泳运动对去势大鼠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及骨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以探讨运动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机制。方法:取10月龄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A假手术安静组(正常对照组)、B模型安静组(实验对照组)、C低强度运动组、D中强度运动组、E高强度运动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按相同手术方法操作,但不切除卵巢。术后第10周分别给予游泳训练共12周。观察12周后不同负荷强度运动对各组大鼠右侧股骨骨密度及骨矿物质含量的变化,并取左侧股骨,进行骨生物力学指标检测。结果:游泳运动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强度运动组最大应力、断裂应力均明显优于模型组;各组最大伸长无显著差异。结论:适宜强度的游泳运动能明显抑制去势大鼠股骨骨密度及骨钙矿物质含量的降低及对大鼠的骨生物力学指标有良性调整作用。
黄诚胤李国泰
关键词:游泳骨密度骨生物力学
钙调蛋白结合蛋白通过调节细胞骨架稳定性影响肿瘤细胞运动能力被引量:4
2010年
轻链钙调蛋白结合蛋白(light-chain Caldesmon,l-CaD)是一种重要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普遍存在于众多非肌肉细胞中。体外研究证明,l-CaD能通过与肌动蛋白的结合起到促进原肌动蛋白(G-actin)聚合、稳定肌动蛋白纤维(F-actin)结构的作用。在磷酸化作用下,l-CaD能从肌动蛋白纤维上脱离并促进肌动蛋白纤维的解聚。该研究拟考察l-CaD在细胞内对细胞肌动蛋白骨架的调节作用,阐明l-CaD对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作者将天然低表达l-CaD的人源性乳腺癌细胞MCF-7作为细胞模型,在MCF-7胞内以基因转染的方式高表达外源野生型l-CaD及其磷酸化突变株A1234-CaD(不可磷酸化CaD)、D1234-CaD(完全磷酸化CaD)。首先,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探讨了l-CaD对细胞骨架重排的调节;其次,通过细胞迁移transwell阵列,检测了l-CaD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最后,在单细胞层次上测定了细胞基底牵张力、胰酶刺激下的细胞基底脱附能力,并进一步检测了l-CaD对细胞迁移子过程中细胞伸张、收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l-CaD在胞内对细胞骨架的形成有显著的调控作用。非磷酸化l-CaD主要富集在细胞骨架上,增强了细胞骨架的强度,导致细胞基底牵张力以及对胰酶的耐受性增强,但对细胞的迁移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磷酸化l-CaD跟细胞骨架结合能力很弱,对细胞的运动能力没有显著影响。通过磷酸化,l-CaD起到了一个"蛋白开关"的作用,通过控制细胞骨架的解聚、重排来调节细胞的运动能力。
江奇峰蔡绍皙晏小清
关键词:细胞骨架细胞迁移
CXCR7/SDF-1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迁移和黏附作用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通过体外考察CXCR7(chemokine(C-X-Cmotif)receptor 7)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和CXCR7抗体阻断后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等过程的影响,初步探讨CXCR7对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作为肝癌治疗靶标的可能性.用Reverse transcription-PCR和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HepG2细胞中CXCR4(chemokine(C-X-C motif)receptor4)和CXCR7的表达情况;用MTT法测定分别用抗体阻断CXCR4、CXCR7后,对HepG2细胞增殖率的影响;通过transwel小室体外侵袭迁移实验检测anti-CXCR4和anti-CXCR7对HepG2细胞趋化活性的影响.用CXCR4和CXCR7抗体分别预处理HepG2细胞后,考察其与单层HUVEC细胞黏附作用.结果表明HepG2细胞中都表达CXCR4和CXCR7这两个受体.用CXCR7抗体封闭后,HepG2细胞的增殖活力显著下降.CXCR7抗体对SDF-1诱导的HepG2细胞迁移影响不显著.CXCR4与CXCR7抗体都会抑制HepG2细胞与HUVEC细胞单层的黏附,CXCR7抗体抑制效果更明显.SDF-1对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黏附有直接的促进作用,CXCR7在其中起着与CXCR4不完全相同但相互协同的重要作用.抗体阻断CXCR7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粘附,表明CXCR7有作为肝癌治疗靶标的潜力.
王灵巧蔡绍皙戴小珍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R7CXCR4肝癌细胞增殖
CXCR7与肿瘤发生、血管生成和免疫反应被引量:1
2009年
CXCR7[chemokine(C-X-C motif)receptor 7]/是一个新发现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cell drived factor 1,SDF-1)受体。在SDF-1调控的生命过程中,它发挥着与CXCR4不尽相同但又相互协调的重要作用。CXCR7与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发育以及粘附和运动具有密切的关系,并在肿瘤发生、血管生成和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综述已有对CXCR7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CXCR7在肿瘤发生、血管生成和免疫反应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作为相关疾病治疗靶标的潜力。
晏小清蔡绍皙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肿瘤血管生成免疫
浓度与压力梯度可调的三维细胞培养微流控芯片的研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制作化学浓度梯度与压力梯度可调的细胞三维培养微流控芯片,构建可模拟在体细胞生长所处动态微环境的体外模型。方法利用光刻成型技术、模塑法以及等离子键合工艺,制作3通道结构的微流控细胞培养芯片。通过微注射泵控制微通道内溶液流动生成浓度梯度,利用液面高度差生成压力梯度,并通过骨架染色比较二维培养与三维培养下的细胞形态。结果获得了化学浓度梯度与压力梯度可调的微流控细胞培养芯片。在2μL.min-1的流速下,中间通道的浓度梯度3 h后可达到相对稳定。100 Pa的压力差在中间通道生成的视在压力梯度为0.11 Pa/μm,从而驱动三维支架内间隙渗流的生成。并在微流控芯片内实现脐静脉内皮细胞稳定的三维培养。结论该芯片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能灵活调控细胞生长所处的微环境,可进一步用于研究不同的微环境参数对细胞行为的影响。
卢斯媛蔡绍皙戴小珍陈思佳宋振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微环境细胞培养浓度梯度压力梯度
运动调节气体信号分子系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氧化应激、血管病变、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重要因素。血管系统中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NO、CO、H2S作为一种独特的血管活性物质,分别与其相应的合成酶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红素加氧酶(HO)和胱硫醚-r-裂解酶(CES)形成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体内重要抗氧化系统,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度。运动可以造成氧化应激,但有规律有计划的体育运动可以通过基因水平上调节氧化还原信号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最近研究发现,运动能诱导气体信号分子相应的合成酶合成,对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成和发展具有阻抑作用。
赵平李国泰黄诚胤王灵巧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气体信号分子
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内皮祖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后外周血中EPCs数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参照Longa的方法改进,建立MCAO模型。将MCAO后小鼠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同步饲养);②假手术对照组;③手术对照组;④手术+运动训练组,每组均18只鼠。结果:经过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手术对照组大鼠外周血EPCs数量明显升高,手术+运动组外周血中EPCs数量在几个时间点中呈现先上升后又降低的趋势,表现为2天数量与正常组并无差异,而6天数量明显上升,高于其他各组,12天数量又出现降低。结论:运动训练可增加大鼠MCAO后外周血EPCs的数量,运动对促进EPCs动员和归巢的调节作用,可以减缓由于脑缺血损伤导致的危害。
赵平黄诚胤聂涛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
基于微流控芯片构建一种新的体外血管生成模型被引量:3
2011年
血管生成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血管生成的机理仍不清楚.因此,为探明血管生成机理及开发"血管生成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在体外构建一个合适的血管生成模型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微流控系统构建了一种新型体外血管生成模型,该系统不仅能为内皮细胞生长提供一种近似于在体的微环境,并能实时监测内皮细胞对其微环境所发生变化的响应.为评价该系统用于血管生成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考察了促血管生长因子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诱导作用下,内皮细胞在三维基质材料中的增殖能力大大提高(提高了59.12%);在促血管生长因子浓度梯度的诱导作用下,内皮细胞定向从低浓度往高浓度侵入基质胶且形成管腔样结构.以上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为血管生成机理的阐明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还能为促血管生成药物或者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筛选提供一个合适的筛选平台.
戴小珍蔡绍皙叶群芳蒋稼欢晏小清熊新江奇峰WANG Albert Chih-Lueh谭毅
关键词:血管生成微环境促血管生长因子
A novel in vitro angiogenesis model based on a microfluidic device被引量:3
2011年
Angiogenesis is very important for many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Howe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ngiogenesis are unclear. To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ngiogenesis and to develop treatments for "angiogenesis-dependent" diseases, it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a suitable in vitro angiogenesis model. In this study, we created a novel in vitro angiogenesis model based on a microfluidic device. Our model provides an in vivo-like microenvironment for endothelial cells (ECs) cultures and monitors the response of ECs to changes in their microenvironment in real time.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this microfluidic device for researching angiogenesis, the effects of pro-angiogenic factors on ECs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tube-like structure formation were investigated. Our results showed the proliferation rate of ECs in 3D matrix w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by the pro-angiogenic factors (with an increase of 59.12%). With the stimulation of pro-angiogenic factors gradients, ECs directionally migrated into the Matrigel from low concentrations to high concentrations and consequently formed multi-cell chords and tube-like structur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evice can provide a suitable platform for elucidating the mechanisms of angiogenesis and for screening pro-angiogenic or anti-angiogenic drugs for "angiogenesis-dependent" diseases.
DAI XiaoZhenCAI ShaoXiYE QunFangJIANG JiaHuanYAN XiaoQingXIONG XinJIANG QiFengWANG Albert Chih-LuehTAN Yi
关键词:抗血管生成模型基内皮细胞增殖血管形成
关于针刺治疗脑缺血疾病机制中血管新生途径的新思路被引量:7
2009年
在针刺治疗脑缺血疾病临床疗效机制的研究中,内皮祖细胞等存在于成体内的干细胞参与机体损伤修复的作用已成为当前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资料显示,针刺可以从多种途径缓解和改善脑缺血带来的损伤且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血管新生可能是其中的重要途径之一。缺血性损伤会导致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修复,多种细胞因子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它们可动员并诱导内皮祖细胞归巢。现有研究表明,针刺可以影响其中部分因子的表达,这种内在联系为针刺治疗脑缺血机制的认识开辟了新的思路。
于文娟蔡绍皙
关键词:脑缺血针刺血管新生内皮祖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