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73052)

作品数:8 被引量:65H指数:5
相关作者:刘铁梅邹薇曹卫星姚娟缪志敏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大麦
  • 4篇粒重
  • 3篇栽培
  • 3篇千粒重
  • 2篇顶端发育
  • 2篇栽培措施
  • 2篇生理发育时间
  • 2篇数学模型
  • 2篇物候期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含量
  • 1篇虚拟现实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优质啤酒
  • 1篇优质啤酒大麦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栽培技术方案
  • 1篇穗粒

机构

  • 8篇华中农业大学
  • 7篇云南农业大学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作者

  • 8篇刘铁梅
  • 7篇邹薇
  • 4篇曹卫星
  • 3篇姚娟
  • 3篇刘铁芳
  • 3篇缪志敏
  • 2篇汤亮
  • 2篇郭华春
  • 2篇庄恒扬
  • 2篇孙东发
  • 2篇潘永龙
  • 2篇蔡剑
  • 1篇朱毅华
  • 1篇王燕
  • 1篇朱晓燕
  • 1篇孔德艳
  • 1篇张迁维
  • 1篇戴博文
  • 1篇郑君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大麦顶端发育和物候期模拟模型检验被引量:8
2009年
为测试研究I模型BarleyGrow,采用4个生态区(南京、扬州、武汉、昆明)、10个大麦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顶端发育和物候期资料,对BarleyGrow、YDmodel和SUCROS模型进行对比检验和评价。利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确定各品种的遗传参数,提高了应用程序求算参数的精度。从模型的整体预测效果来看,BarleyGrow对不同地区、不同播期、不同品种的各顶端发育和物候期预测准确而稳定,均方差RMSE在1.06~7.94d之间,而YDmodel为6.26~13.35d,SUCROS为11.22~20.28d。各参试品种对BarleyGrow中灌浆期基点温度、生理春化时间、临界日长、最短苗穗期4参数反应敏感。经改进的生理发育时间(PDT)模拟模型(BarleyGrow)对中国广大地区不同温光条件下的大麦顶端发育和物候发育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尤其对药隔期、二裂期、毛状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的模拟精度高而稳定,表现出较强的机理性以及较好的预测性。
邹薇刘铁梅姚娟潘永龙蔡剑庄恒扬郭华春曹卫星
关键词:大麦阶段发育生理发育时间
应用数学模型对矮啤大麦S500高产栽培及经济效应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华中地区种植密度、有机肥、氮、磷、钾等因素与矮啤大麦S500产量、千粒重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应.对模型解析发现,在供试条件下密度、有机肥、氮、磷、钾单因子对大麦产量的绝对贡献顺序为氮肥>有机肥>磷肥>钾肥>密度,对千粒重的绝对贡献顺序为磷肥>有机肥>钾肥>密度>氮肥,对净收入的绝对贡献顺序为氮肥>有机肥>磷肥>钾肥>密度.计算机模拟寻优表明,密度在219.3-233.13万株/hm^2,有机肥在22050-24975kg/hm^2,氮肥在186.49-208.92kg/km^2,磷肥在91.14-104.68kg/hm^2,钾肥在63.41-82.58kg/hm^2时,大麦千粒重在42g以上,大麦的产量在5000kg/hm^2,净收入在5000元/hm^2以上,足以实现大麦优质高产且经济效益大的目的.
刘铁梅邹薇张迁维郑君刘铁芳缪志敏
关键词:千粒重净收入
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大麦顶端发育和物候期模拟模型被引量:15
2009年
为改进已有的大麦生理发育时间模拟模型(YDmodel),以扬州地区5个品种春播条件下的顶端发育和物候发育观测资料和历史资料为依据,构建了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顶端发育和物候期机理模型。模型量化了热效应、光周期、春化效应对发育的影响,引入了7个遗传参数,分别为播种到出苗所需的有效积温、灌浆期发育基点温度、生理春化时间、临界日长、光周期反应起始点、最短苗穗期、最短灌浆期。本模型在YDmodel基础上的改进主要有3点:(1)将每日生理发育时间的增量乘以水肥丰缺因子,改为除以水肥丰缺因子表现水肥对大麦发育的影响,客观体现了大麦在水肥丰缺条件下的发育延迟或提早现象;(2)将三段线性函数改为非线性函数表达春化效应和相对热效应,确立了不同品种相对春化效应和相对热效应的曲线族;(3)将线性函数改为正弦函数表达不同品种光周期效应。经测算,各大麦品种到达单棱期、二棱期、雌雄蕊分化期、药隔形成期、雌蕊柱头二裂分叉期、雌蕊柱头毛状突起期等顶端发育阶段的生理发育时间分别为2.6、5.6、11.3、13.1、15.3、18.2、28.7d,到达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等主要物候期的生理发育时间为0、13.1、28.7、32.8、51.5d,形成了不同大麦品种在不同气候和栽培条件下统一的衡量发育的定量尺度。
邹薇刘铁梅潘永龙姚娟蔡剑庄恒扬郭华春曹卫星
关键词:大麦顶端发育生理发育时间
基于作物模型的计算机模拟软件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基于作物模型的计算机模拟软件是数字农业中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该文系统介绍了作物模型及作物模拟的概念,作物生长模拟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并对模拟软件的研发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指出模拟软件在农业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
姚娟刘铁梅
关键词:作物模型作物模拟专家系统虚拟现实
不同栽培措施对华大麦6号产量和净收益的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为大面积推广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华大麦6号,本试验以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为基本数学模型,重点研究华中地区种植密度、有机肥、氮、磷、钾肥用量等因素对华大麦6号产量、粒重和净收益的综合效应。对模型解析发现,在供试条件下密度、有机肥、氮、磷、钾肥单因子对产量绝对贡献顺序为氮肥>有机肥>磷肥>密度>钾肥;对千粒重的绝对贡献顺序为磷肥>钾肥>有机肥>密度>氮肥;对净收益的贡献顺序为有机肥>氮肥>磷肥>密度>钾肥。计算机模拟寻优表明,密度在199.8~213.9万株hm-2,有机肥在17428.5~20330.1kghm-2,氮肥在202.4~228.3kghm-2,磷肥在73.3~86.0kghm-2,钾肥在66.2~82.8kghm-2。时,大麦的产量在4800kghm-2以上,千粒重>42g,净收益达5500元hm-2。因此,这些栽培措施的组合可以作为推荐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案。
朱毅华刘铁梅邹薇朱晓燕戴博文刘铁芳缪志敏
关键词:千粒重净收益
大麦产量构成模型被引量:12
2009年
通过产量构成法构建了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大麦产量模拟模型.以南京、昆明、武汉3个地区各试验处理中不同大麦品种最适条件下的产量因素为基础,建立了最适条件下每株穗数相对值、每穗粒数相对值、千粒重相对值与累积光合有效辐射的回归方程,构建了实际条件下的不同大麦品种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与这三者在最适条件下的潜在值和实际条件下的水肥丰缺因子等变量的函数关系.模型较为全面地考虑了大麦品种生长发育的内外因素,内因主要体现为品种遗传特性(潜在的每株穗数、潜在的每穗粒数、潜在的千粒重和灌浆期因子),外因包括光合有效辐射和水肥丰缺因子.运用武汉、昆明、扬州3个地区不同品种、不同播期的田间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测试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大麦产量构成因子及理论产量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值与观测值吻合度高,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对误差(RE)绝对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96%、1.88%和1.67%,对这三者及理论产量的模拟值和观测值进行y=x回归分析,相关系数(r)在0.9464~0.9987,相关性显著,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性和适用性.
邹薇刘铁梅孔德艳汤亮曹卫星
关键词:大麦每穗粒数粒重
大麦叶面积指数模拟模型被引量:15
2010年
准确模拟叶面积指数是作物生长模拟模型预测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关键.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扬州和武汉地区不同大麦品种高产群体叶面积指数变化动态,建立了大麦群体的叶面积指数模拟模型.大麦叶面积指数是品种叶面积指数扩展的遗传参数和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辐射量等气候因子及水肥丰缺因子的函数.孕穗抽穗期最大叶面积指数与该期最适叶面积指数是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利用扬州、南京和昆明地区不同品种的播期试验及氮肥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大麦叶面积指数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值与观测值吻合度高,根均方差RMSE介于0.742~2.865,平均值为1.348.对模拟值与观测值进行y=x的线性回归分析,相关系数R2介于0.511~0.954,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刘铁梅王燕邹薇孙东发汤亮曹卫星
关键词:大麦叶面积指数
优质啤酒大麦华大麦6号综合栽培措施的数学模型及优化方案被引量:7
2007年
为给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华大麦6号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以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为基本数学模型,重点研究了华中地区种植密度、有机肥、氮、磷、钾肥用量等因素对华大麦6号产量、粒重和蛋白质品质的综合效应。模型解析发现,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密度、有机肥、氮、磷、钾肥单因子对产量的绝对贡献顺序为氮肥〉有机肥〉密度〉磷肥〉钾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绝对贡献顺序为氮肥〉有机肥〉密度〉钾肥〉磷肥,对千粒重的绝对贡献顺序为磷肥〉钾肥〉有机肥〉密度〉氮肥。计算机模拟寻优表明,当华大麦6号种植密度在191.64万~211.22万株/ha,施有机肥量在19162~24409kg/ha,纯氮量在206.04~242.56kg/ha,磷肥量(P205)在67.30~81.27kg/ha,钾肥量(K20)在61.52~88.48kg/ha条件下时,产量在4800kg/ha以上,籽粒蛋白质含量在10%~12%之间,千粒重〉42g。因此,这些栽培措施的组合可以作为该品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荐方案。
刘铁梅邹薇孙东发冯攀黄皓刘铁芳缪志敏
关键词: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千粒重数学模型栽培技术方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