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SK200904)

作品数:1 被引量:12H指数:1
相关作者:陈立何泽张发旺张胜刘少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油田
  • 1篇油污染
  • 1篇原位生物修复
  • 1篇原位修复
  • 1篇原油
  • 1篇生物修复
  • 1篇石油污染
  • 1篇石油污染土壤
  • 1篇中原油田
  • 1篇污染
  • 1篇污染土
  • 1篇污染土壤

机构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篇刘少玉
  • 1篇张胜
  • 1篇张发旺
  • 1篇何泽
  • 1篇陈立

传媒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通过实验室选择性富集培养,从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获得了能以中原原油为碳源快速生长的石油降解菌群。结合黑麦草(Ryegrass)和苜蓿(Alfalfa),采用该降解菌群对原油污染土壤进行了原位生物联合修复实验。接入降解菌的实验区分种植黑麦草、种植苜蓿、未种植区,另设黑麦草区和空白区。经过99 d的生物修复,石油烃累计降解率达43.27%~67.38%,尤以2个微生物植物联合区修复效果为最佳,而空白区的累计降解率不足2.5%,说明所选菌群对中原油田污染土壤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接入的降解菌一般经过1~3 d的适应期后发挥作用;修复过程中易溶盐、NO3-、Cl-等易溶物质只有极小部分随水进入下部土层(50 cm);由于苜蓿草的根部可能具有固氮作用,使得实验层中的NH 4+含量比其他实验区的大。实验过程中对包括温度、水、氧气、营养元素等影响修复的因素进行了优化。
陈立张发旺刘少玉何泽张胜
关键词: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原位修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