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作品数:246 被引量:2,396H指数:26
相关作者:吴澎张海艳董树亭曹新有程敦公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4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1篇农业科学
  • 37篇生物学
  • 22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理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5篇小麦
  • 59篇玉米
  • 49篇基因
  • 20篇籽粒
  • 20篇胁迫
  • 19篇性状
  • 13篇糯玉米
  • 13篇克隆
  • 12篇冬小麦
  • 11篇叶绿
  • 11篇叶片
  • 10篇叶绿素
  • 10篇樱桃
  • 10篇生理特性
  • 10篇胚乳
  • 9篇幼苗
  • 9篇普通小麦
  • 9篇小麦品种
  • 9篇白菜
  • 6篇水稻

机构

  • 88篇山东农业大学
  • 41篇南京农业大学
  • 40篇青岛农业大学
  • 32篇山东省农业科...
  • 12篇曲阜师范大学
  • 11篇山东省果树研...
  • 1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9篇河南省农业科...
  • 9篇山东师范大学
  • 9篇泰安市农业科...
  • 8篇德州学院
  • 8篇河南科技大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黑龙江省农业...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泰安市岱岳区...
  • 4篇聊城大学
  • 4篇太原科技大学
  • 4篇烟台大学

作者

  • 22篇张海艳
  • 20篇吴澎
  • 17篇董树亭
  • 11篇宋健民
  • 11篇曹新有
  • 11篇李豪圣
  • 11篇程敦公
  • 10篇邱念伟
  • 10篇陈劲枫
  • 10篇赵延明
  • 9篇刘爱峰
  • 9篇刘建军
  • 9篇董浩
  • 8篇刘凤之
  • 8篇赵振东
  • 8篇宋杨
  • 8篇李向阳
  • 7篇孙玉刚
  • 7篇张红军
  • 7篇侯喜林

传媒

  • 23篇山东农业科学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0篇植物生理学报
  • 9篇玉米科学
  • 9篇作物学报
  • 9篇园艺学报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分子植物育种
  • 6篇华北农学报
  • 6篇食品科学
  • 6篇中国粮油学报
  • 5篇大豆科学
  • 5篇落叶果树
  • 5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Agricu...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草业学报
  • 4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7篇2023
  • 11篇2022
  • 13篇2021
  • 11篇2020
  • 19篇2019
  • 20篇2018
  • 14篇2017
  • 16篇2016
  • 21篇2015
  • 14篇2014
  • 19篇2013
  • 24篇2012
  • 24篇2011
  • 14篇2010
  • 6篇2009
  • 9篇2008
  • 17篇2007
  • 6篇2006
2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结球白菜叶子重量性状遗传模型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应用主基因+多基因6个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对不结球白菜SI×秋017组合的叶片重和叶柄重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I×秋017组合的叶片重性状遗传受1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4)控制,主基因加性效应为1.8991,显性效应为-1.8991;多基因加性效应为-1.2934,显性效应为1.7933;势能比值为-1.3865,显性度为-1.0000;B1、B2和F2世代群体叶片重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98%、4.33%和36.08%;B1、B2和F2世代群体叶片重的多基因遗传率为16.03%、7.39%和23.96%。叶柄重的遗传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控制,主基因加性效应为-1.1457,显性效应为0;多基因加性效应为1.3472,多基因显性效应为2.5788;势能比值为1.9142,显性度为0。B1、B2和F2世代群体叶柄重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1.72%、5.27%和57.94%。B1、B2和F2世代群体叶柄重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42%、4.59%和4.80%。对SI×秋017组合叶片重性状的改良要在晚代选择;对叶柄重的改良要以主基因为主,可在早代选择。
韩建明侯喜林史公军耿建峰邓晓辉
关键词:不结球白菜主基因+多基因
青花菜CMS雄性不育胞质的鉴定
青花菜(B.oleracea L.var.italica Planch)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中以绿色花球为产品器官的一个变种,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蔬菜。青花菜杂种优势明显,利用杂种优势可显著提高产品的品质、抗病性和抗逆性...
陆信娟柳李旺龚义勤周艳孔陈黎明孙新菊
文献传递
辣椒属5个栽培种部分种质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被引量:45
2006年
采用31个10bp随机RAPD引物对辣椒属(Capsicum)5个栽培种31份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76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44条,占88.41%。C.annuum多态性位点比例(PPB)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32.97%和0.1599,表明其遗传多态性较低。31份材料两两不同种质间Jaccard相似系数在0.349~0.952之间,平均为0.72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annuum与其它4个栽培种的亲缘关系由近至远分别是C.chinense、C.frutescens、C.pubescens和cbaccatum。对C.annuum24份不同类型材料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形态分类不能完全对应,说明我国现行主要基于果实形态的变种分类体系不能准确反映Cannuum种质的遗传差异。本研究还发现中国云南西双版纳C.frutescens种质与美洲C.frutescens种质具有较大的扩增片段差异,为进一步考证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也是辣椒起源地之一提供了新的证据。
陈学军陈劲枫耿红娄群峰
关键词:辣椒属RAPD聚类分析
玉米AGPase胞质型小亚基ZmSSUI基因的克隆及在籽粒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RT-PCR方法从普通玉米浚单20中克隆出淀粉合成关键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胞质型小亚基(cytosolic small subunit,SSUI)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ZmSSUI(GenBank登录号:GU550073)。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序列长度1554 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2~1 429 bp),长度为1 428 bp,编码476个氨基酸,克隆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SSUI氨基酸序列有较高同源性。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在籽粒发育过程中,ZmSSUI基因的表达呈单峰状变化,与已报道的AGPase酶活性及淀粉积累速率趋势基本一致,推测其在玉米淀粉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沈丙权郑贝贝彭慧芳郭天财康国章
关键词:玉米AGPASE淀粉
宁夏水稻代表性种质及后代抗稻瘟病基因型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以96份宁夏水稻代表性种质资源和47份杂交后代为试验材料,采用宁夏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稻瘟病抗性的大田鉴定和病圃鉴定,评价了每个材料的稻瘟病抗性;同时采用8个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功能标记对上述材料进行抗病基因的分子检测,得到了28个不同的抗稻瘟病基因型,将不同基因型的稻瘟病抗性评价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同时含有Pita、Pib、Pikm、Pikh、Pi9和Pi5共6个抗病基因组成的基因型的水稻材料对稻瘟病的抗性极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的抗性。Pita基因单独与Pikm、Pikh、Pi2、Pi5基因聚合时均表现出正向聚合效应,其中Pita与Pikh基因的聚合效应最强。当Pib与Pita+Pikh聚合时,表现出负向聚合效应。这为宁夏地区通过基因聚合方法选育广谱持久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李耀栋张银霞李金吉张振海张振海张敏田蕾李培富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基因型
粗缩病对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以6个对玉米粗缩病(MRDV)表现不同抗性的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粗缩病对玉米产量性状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中,‘青农105’和‘青农8’为抗病品种,‘登海3622’和‘农大108’为中抗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为感病品种。感病后,玉米果穗穗长、行粒数、穗粒重和产量显著降低,且损失程度表现为抗病品种<中抗品种<感病品种;籽粒中粗淀粉含量显著降低,粗蛋白含量升高,粗脂肪含量变化不明显。回归分析表明,通过病情指数可以准确预测玉米粗缩病导致的产量损失。
穆西玉赵延明张海艳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籽粒品质
水稻连作对江苏地区稻田土细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水稻连作对江苏地区稻田土进行不同的处理大田实验,探讨3种耕作方式对江苏地区稻田土细菌微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本实验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测序技术对细菌的16S保守区进行了测序,研究了轮作、连作1年、连作3年3种状态下,稻田土细菌微生物的变化。结果显示:轮作的土壤环境微生物处理丰富度(Chao1和Ace)远高于连作,连作1年和3年的土壤,在细菌门和属水平的群落结构分析显示,连作后的土壤中放线菌的比例显著下降。
张芳林绍艳徐颖洁
关键词:耕作方式ILLUMINA
植物中多胺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植物体内的多胺对植物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体内抗逆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探讨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植物中内源多胺,如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的含量。[方法]以小麦叶片、草坪草叶片作为试验材料,用液氮将其磨成粉末,加入冰预冷的5%(体积分数)高氯酸,涡旋混匀,置于冰浴中浸提1 h,然后4℃、15 000 g离心30 min,吸出上清液放入新的离心管中,经过衍生以后,选用色谱柱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 mm×1.8μm),进行多胺含量的测定,流动相为乙腈和水(体积比为44∶56),柱温为30℃,流速为0.45 m L·min-1,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 nm,进样体积为2μL。[结果]样品中的Put、Spd和Spm保留时间分别为1.24、1.99、3.19 min,样品中的多胺测定一次可在5 min内完全分离;Put、Spd和Spm在1~100μ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3、0.999 1、0.999 0,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说明该测定方法快速、稳定、分析精密度高。[结论]该试验方法简洁、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有效测定植物中多胺的含量,为多胺在植物逆境代谢途径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林绍艳张芳徐颖洁
关键词:多胺超高效液相色谱小麦草坪草
甜樱桃病毒病及苗木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甜樱桃病毒病及相关苗木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李矮缩病毒、樱桃绿环斑驳病毒、樱桃病毒A、樱桃小果病毒、樱桃卷叶病毒等甜樱桃常见病毒病的种类、危害及特性进行了分析;对热处理法、微茎尖法、化...
付全娟魏国芹侯森杨兴华孙玉刚
关键词:甜樱桃病毒病脱毒技术无病毒苗木
文献传递
一种新的基于logistic混沌映像的自适应混沌蚁群优化算法求解动态车辆路径问题被引量:11
2012年
针对车辆路径问题(VRP),提出基于logistic函数的自适应混沌蚁群优化算法。利用混沌运动的遍历性、随机性和规律性特点,把具有强局部搜索能力的logistic映像融入到蚁群算法局部信息素更新中。屏蔽logis-tic映像断点区间,克服蚁群算法搜索时间过长、易于停滞的现象,提高算法准确度。选用VRP标准库实例进行的仿真实验表明,新算法能准确找到已知最优解,与其他算法的比较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徐洪丽钱旭岳训马长安刘康
关键词:车辆路径问题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