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2004Z2-E5021)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晓琦叶文才石宝俊李药兰栗原博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白头翁
  • 1篇对照品
  • 1篇学成
  • 1篇皂苷
  • 1篇皂苷成分
  • 1篇皂苷元
  • 1篇三萜
  • 1篇三萜皂苷
  • 1篇鼠李
  • 1篇鼠李糖
  • 1篇中药
  • 1篇苷元
  • 1篇羟基
  • 1篇莽草
  • 1篇莽草酸
  • 1篇菊苣酸
  • 1篇化学成分
  • 1篇化学成分研究
  • 1篇白桦酸
  • 1篇23-羟基白...

机构

  • 3篇暨南大学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3篇叶文才
  • 3篇张晓琦
  • 2篇石宝俊
  • 1篇李茜
  • 1篇王勇
  • 1篇王英
  • 1篇姚新生
  • 1篇栗原博
  • 1篇李药兰
  • 1篇赵慧男
  • 1篇苏文魁

传媒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草药
  • 1篇中药材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药白头翁中23-羟基白桦酸对照品的制备及鉴定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中药白头翁中对照品23-羟基白桦酸的制备方法。方法:以酸水解的方法从白头翁药材中提取总三萜,以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的方法从总三萜中分离、制备对照品,采用波谱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头翁总三萜中分离出23-羟基白桦酸对照品。结论:该对照品可作为控制白头翁总三萜制剂质量的指标成分。
赵慧男王勇苏文魁张晓琦叶文才
关键词:白头翁23-羟基白桦酸
中药白头翁地上部分的三萜皂苷成分被引量:13
2007年
为了研究白头翁地上部分的三萜皂苷成分,采用不同色谱技术对白头翁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用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正丁醇部位中共分离得到7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被鉴定为2β-羟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1)、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2)、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3)、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4)、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5)、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6)及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石宝俊李茜张晓琦王英叶文才姚新生
关键词:白头翁三萜皂苷
白头翁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研究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和ODS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应用各种波谱技术(UV、IR、MS、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头翁地上部分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菊苣酸(Ⅰ)、银椴苷(Ⅱ)、芹菜素-7-O-β-D-(3″-反式对羟基肉桂酰氧基)葡萄糖苷(Ⅲ)、4,6,7-三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Ⅳ)、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Ⅴ)、myo-肌醇(Ⅵ)、莽草酸(Ⅶ)、1,4-丁二酸()、5-羟基-4-氧代戊酸(Ⅸ )。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为新的天然产物。
张晓琦石宝俊李药兰栗原博叶文才
关键词:白头翁莽草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