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945200603)

作品数:111 被引量:495H指数:12
相关作者:谢芝勋谢丽基刘加波邓显文庞耀珊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兽医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广西特聘专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4篇农业科学
  • 17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5篇病毒
  • 25篇贝类
  • 22篇荧光
  • 21篇荧光定量
  • 15篇扩增
  • 14篇环介导等温扩...
  • 14篇LAMP
  • 13篇PCR检测方...
  • 12篇折光
  • 10篇单孢子
  • 10篇单孢子虫
  • 10篇荧光定量PC...
  • 10篇孢子虫
  • 10篇RT-LAM...
  • 9篇实时荧光
  • 9篇牛病
  • 9篇牛病毒性
  • 9篇牛病毒性腹泻
  • 9篇腹泻
  • 8篇实时荧光定量

机构

  • 88篇广西兽医研究...
  • 19篇广西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防城港市动物...

作者

  • 88篇谢芝勋
  • 87篇刘加波
  • 87篇谢丽基
  • 86篇邓显文
  • 84篇庞耀珊
  • 84篇谢志勤
  • 43篇范晴
  • 16篇彭宜
  • 12篇罗思思
  • 5篇陈安莉
  • 4篇熊文婕
  • 3篇唐熠
  • 3篇赵光远
  • 3篇周辰瑜
  • 2篇唐小飞
  • 2篇郭捷
  • 2篇庞耀姗
  • 2篇蓝如束
  • 2篇许宗丽
  • 2篇黄秀琴

传媒

  • 13篇中国动物检疫
  • 13篇畜牧与兽医
  • 13篇动物医学进展
  • 9篇中国兽医科学
  • 8篇中国兽医学报
  • 8篇西南农业学报
  • 6篇生物技术通讯
  • 6篇中国畜牧兽医
  • 6篇南方农业学报
  • 4篇广西农业科学
  • 3篇中国预防兽医...
  • 3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2篇中国奶牛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中国家禽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2篇2013
  • 33篇2012
  • 12篇2011
  • 21篇2010
  • 7篇2009
  • 11篇2008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禽呼肠孤病毒δC和δNS基因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2
2010年
为建立一种定量检测禽呼肠孤病毒δC和δNS基因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针对δC、δNS基因分别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同时选择了1对内参基因β-actin引物,将常规PCR扩增的片段分别连接到pMD18-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经筛选、鉴定纯化后,梯度倍比稀释作为标准品,用于构建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δC、δNS基因及内参基因β-actin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建立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在0.99以上;最小检出量为10拷贝/μL的阳性标准品,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能够校正抽提样品中细胞数量不均带来的差异。可见,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能满足检测微量样品中禽呼肠孤病毒δC和δNS基因表达的要求,具有快速、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等特点。
熊文婕谢芝勋唐熠谢丽基刘加波庞耀姗邓显文谢志勤
关键词:禽呼肠孤病毒SYBR
三种贝类原虫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9
2009年
根据基因库中单孢子虫、派琴虫和马尔太虫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多重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可同时检测鉴别这3种原虫的多重PCR方法。用该技术对同一样品中的单孢子虫、派琴虫和马尔太虫模板进行扩增,结果均同时得到3条大小与试验设计相符的244 bp(单孢子虫)、596 bp(派琴虫)和478 bp(马尔太虫)的特异性扩增带,对其他贝类病原核酸的扩增结果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最低能检测到10 pg的单孢子虫、派琴虫和马尔太虫DNA,提示该技术适用于这3种原虫的临床快速检测和鉴别诊断。
谢丽基谢芝勋庞耀珊刘加波邓显文谢志勤
关键词:多重聚合酶链反应贝类单孢子虫
贝类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2010年
根据GenBank中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基因序列,用Primer Express2.0软件设计了两对引物和两条TaqMan探针。对反应条件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的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对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的检测敏感性达到40个模板拷贝数;此外抗干扰能力强,对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不同模板浓度进行组合,仍可有效地同时检测到这两个原虫。该方法对派琴虫、荧光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和拟态弧菌等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全为阴性。研究建立的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贝类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感染的检测。
谢丽基谢芝勋庞耀珊刘加波邓显文谢志勤
关键词:单孢子虫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广西株全基因组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为了解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广西分离株全基因变异情况,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对CIAV广西分离株(GXC060821)的全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分离株的全基因为2 292个核苷酸,含有3个互相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分析表明,本CIAV分离株与国内外其他31个CIAV毒株比较核苷酸的同源性在96.1%~98.5%之间,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在89.8%~94.2%之间。全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广西分离株和中国的TJBD40株、LF4株都处于一个分支,它们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美国的98D06073分离株及中国的HA4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远。
邓显文谢芝勋谢丽基刘加波谢志勤庞耀珊
关键词: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全基因组克隆
番鸭细小病毒与鸭圆环病毒二重PCR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12年
根据基因库中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二重PCR扩增条件的优化,研究建立了可同时鉴别检测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的二重PCR方法。用该方法对同一样品中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的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均得到了与实验设计相符的351bp(鸭圆环病毒)和474bp(番鸭细小病毒)的扩增条带,而对鸭I型肝炎病毒、鹅细小病毒、鸭副黏病毒、鸭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的检测全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二重PCR技术最低能检出100fg的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DNA模板。研究建立的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的二重PCR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定量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上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感染的检测。
谢丽基谢芝勋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谢志勤范晴
关键词:鸭圆环病毒番鸭细小病毒二重PCR
四种方法检测广西奶水牛结核病的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应用牛结核菌素对奶水牛进行牛结核病皮内变态反应的检测,然后对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牛采样进行分离培养、γ-干扰素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比较这四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结果共对1850头奶水牛进行皮内变态反应检测,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的奶水牛有78头,从78头反应阳性的奶水牛中分离鉴定为牛分枝杆菌的有2份,γ-干扰素ELISA方法检测为牛分枝杆菌阳性的有5份,PCR方法鉴定阳性的有4份;阳性检出率以变态反应为最高78/1850(4.21%),γ-干扰素ELISA方法为5/78(0.27%),PCR检测方法为4/78(0.21%),而分离培养为最低2/78(0.105%)。变态反应与分离鉴定的符合率最低,为0.105%;γ-干扰素ELISA方法、PCR方法与分离鉴定的符合率较接近,分别为40%和50%。γ-干扰素ELISA检测方法和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以作为变态反应检测的补充。
谢志勤谢芝勋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谢丽基温娟蓝如束张振荣黄海强
关键词:牛结核病变态反应聚合酶链反应
PCV-2 ORF2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体内分布和安全性检测被引量:2
2008年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应用PCR从广西PCV-2的DNA扩增出ORF2基因,将ORF2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载体上,获得重组质粒,经PCR酶切以及序列分析鉴定,表明插入的片段为ORF2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置、大小和阅码框均正确,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pcDNA-PCV-ORF2。对阳性真核表达质粒pcDNA-PCV-ORF2大量抽提后,以每只小鼠0.2 mg免疫5周龄左右的雌性小鼠,然后用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体的产生情况,同时进行pcDNA-PCV-ORF2的体内分布和安全性检测。结果表明,pcDNA-PCV-ORF2在小鼠体内广泛存在,产生了抗猪圆环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从第7天开始产生抗体,第28天抗体水平达到最高,抗体可维持7周以上,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研究通过对小鼠的免疫试验,产生了猪圆环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表明成功构建了能够在活体细胞中高效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猪圆环病毒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谢丽基谢芝勋唐小飞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谢志勤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PCDNA3.1(+)免疫保护
牛轮状病毒三种核酸检测方法的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针对牛轮状病毒(BRV)的普通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三种核酸检测方法对不同质粒浓度的样品和417份临床疑似样品进行检测,比较三种核酸检测方法的检出结果。三种核酸检测方法中LAMP最敏感敏感,能检测到1拷贝/μL,Real-time PCR能检测到100拷贝/μL,普通PCR只能检测到1×104拷贝/μL。但结合临床样品检测表明:常规PCR方法敏感度低会造成一部分漏检,LAMP灵敏度高又会造成错检。综合比较三种方法后,推荐用LAMP结合real-time PCR,不仅节约成本,且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可提高牛轮状病毒的检出率。
范晴谢芝勋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谢志勤谢丽基
关键词:牛轮状病毒RT-PCR实时荧光PCRRT-LAMP
鸭圆环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5
2013年
根据GenBank中鸭圆环病毒(DuCV)基因序列,在保守区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SYBE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鸭圆环病毒的方法。结果:该方法可检测到每个反应相当于1×102个拷贝的标准品DNA。与H9亚型禽流感、小鹅瘟、鸭瘟、鸭肝炎病毒等不发生交叉反应,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上DuCV感染的检测。
赵光远谢芝勋谢丽基庞耀珊邓显文刘加波范晴
关键词:鸭圆环病毒荧光定量PCR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禽脑脊髓炎病毒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3年
根据已发表的禽脑脊髓炎病毒的VP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6对特异扩增禽脑脊髓炎病毒VP2基因片段的引物,通过条件优化,成功建立了针对禽脑脊髓炎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法,并测定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对采集的禽临床样品的核酸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法只检出禽脑脊髓炎病毒。敏感性扩增结果表明,Lamp检测禽脑脊髓炎病毒为100fg的RNA模板。该LAMP方法有简便、快速和特异性高的优点,可用于临床上对禽脑脊髓炎病毒的快速检测。
谢志勤谢芝勋邓显文谢丽基庞耀珊刘加波范晴
关键词:禽脑脊髓炎病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