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B38B02-3)

作品数:16 被引量:496H指数:11
相关作者:陈百明唐秀美路庆斌宋伟杨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土地利用
  • 5篇土地整理
  • 4篇生态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土壤
  • 3篇耕地
  • 2篇性状
  • 2篇养分
  • 2篇英文
  • 2篇栅格
  • 2篇栅格数据
  • 2篇容重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物理性状
  • 2篇紧实
  • 2篇紧实度
  • 2篇黄土区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分布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西南大学
  • 2篇国土资源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国家农业信息...
  • 1篇咸宁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11篇陈百明
  • 8篇唐秀美
  • 7篇路庆斌
  • 4篇宋伟
  • 3篇孟会生
  • 3篇杨克
  • 3篇王静
  • 2篇魏朝富
  • 2篇殷海善
  • 2篇郭建奎
  • 2篇廖和平
  • 1篇柴铎
  • 1篇谷晓坤
  • 1篇阎永康
  • 1篇张祥民
  • 1篇方琳娜
  • 1篇周小平
  • 1篇任镇江
  • 1篇张正峰
  • 1篇徐新创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南阳理工学院...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8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栅格数据支持下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山东省章丘市为例被引量:26
2009年
耕地适宜性评价是对影响耕地各种条件的综合评估。本文以山东省章丘市为例,选取了影响章丘市耕地适宜性的各个因子,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在GIS支持下,以50m×50m栅格为评价单元,采用综合评价法对章丘市的耕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章丘市耕地适宜性情况总体良好,多数耕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其中22.07%的耕地和21.40%的耕地为高度适宜和中度适宜,26.88%为低度适宜。也有相当面积的耕地处于勉强宜耕和不适宜耕作的状况,其中勉强宜耕耕地面积占22.35%,不宜耕的耕地面积占5.53%。论文最后对各个适应性耕地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利用对策。结果表明,栅格数据对耕地适宜性评价有较好的表现作用。研究成果对合理保护耕地、促进耕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杨克
关键词:耕地适宜性栅格数据
黄土区土地整理压实土壤物理性状的初步研究
本文以闻喜县后宫乡的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压实地土壤的容重、紧实度、含水量以及渗水速率。结果表明:(1)与一般农田土壤相比,整理区土壤容重平均增高1.34倍、紧实度平均高484倍。(2)压实土壤的初始渗透速率为1...
孟会生王静郭建奎张祥民安新水王狗狮马文太孙成珠阎永康殷海善
关键词:土地整理物理性状容重紧实度
文献传递
耕地资源安全预警系统研究——以重庆市为例被引量:3
2010年
耕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本研究立足于耕地资源安全的内涵,探索了耕地资源安全预警系统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体系。研究首先构建了包括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和制度安全四个方面17个评价指标,对重庆市2001-2007年的耕地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耕地资源安全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耕地资源安全预警系统,对重庆市2001-2007年七年的耕地资源安全警度进行了划分。研究发现,重庆市的耕地资源安全总体良好,2005年为无警;2001、2004、2007年为轻警,基本安全;2002、2003、2006年为中警。研究结果为区域进一步进行耕地资源保护、保障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唐秀美路庆斌
关键词:耕地资源安全预警
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估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11年
提出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估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土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类方法。首先,在对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类型确定为9个大类,15个亚类,进而确定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基准生态服务价值。然后,选取自然、区位、人文3个方面的评价因子对北京市进行综合因素的生态环境评价并划分为4个生态分区,从而获得不同生态分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功能重要性程度,用各生态分区修订后的生态环境评价综合指数对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修正,通过聚类的方法将北京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按生态服务价值大小划分为6类。最后,使用北京市1993,2001和2007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对北京市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综合评估方法进行应用,得到3期土地利用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分布图和6类生态功能重要性土地类型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北京市生态服务价值和6类土地类型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北京市1993,2001,2007年生态服务总价值持续减少,各生态分区除了一个区是先增加后减少之外,其他区的生态服务价值都持续减少;2)土地利用生态功能重要性分类结果中,从中心城区到远郊山区,等级逐步降低,西北区的等级高于东南区;3)从1993年到2007年,一类、二类、六类类型的面积逐年增加,而三类、四类、五类类型的面积逐年减少。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区位修正方法——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54
2010年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当前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和焦点,生态区位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因子。以北京市为例,对北京市进行生态区位的划分,遵循资源稀缺性原理,将不同生态区位赋予不同的生态区位系数,并以北京市1980年、1995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图为例,以生态区位系数对北京市用地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修正,以体现不同生态区位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不同。研究得到了北京市3期土地利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布图。分析发现:北京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组成中,水田、有林地、灌木林和水体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的比重较高;各生态区位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城区到近郊平原区到近郊半山区到远郊山区依次增加;从1980年到1995年,北京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1.21×107元,而且各生态区位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大都减少;从1995年到2000年,北京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提高,但与1980年相比还是减少了3.07×106元。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韩芳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区位
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被引量:57
2011年
研究目的:推动中国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与景观设计的应用与发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与景观设计的内涵、发展方向与关键技术有待全面完善提高。研究结论:国外土地整治技术主要针对土地整治中的水土流失、景观功能衰退、土地退化等3类问题,强调土地整理区从物种、地块到整理区的多尺度生态化整治与景观空间优化配置的统筹设计。中国现阶段土地整治技术的核心应是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技术,其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区的集成应用是主要发展方向。具体包括4方面的关键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地表值被及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区系恢复与重构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生态化整治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的景观设计技术;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耦合的关键技术集成体系。
陈百明谷晓坤张正峰周小平柴铎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化景观设计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综述被引量:123
2010年
对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寻找存在的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①相关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理论主要有农村宅基地转型理论、空心村理论以及农村居民点演变规律等,这些理论可以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和挖潜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②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内涵多被界定为整理增加耕地面积的潜力,其主要测算方法有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和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法三种;③整理增加耕地系数是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级的主要依据;④相关的农村居民点挖潜政策措施主要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新农村建设政策和城乡统筹政策三个。今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①理论研究亟需多学科理论的融合以搭建新的框架,加强理论框架对潜力测算方法的指导;②潜力内涵应更加注重整理增加土地面积的表述,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的修正需更加系统,潜力分级指标需更加有针对性;③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三个政策与农村居民点挖潜关系的梳理,为潜力挖掘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和方法保障。
宋伟陈百明姜广辉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新诠释与评价——以江苏省常熟市和江西省泰和县为例被引量:12
2010年
本文重新诠释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内涵,并建立一个新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以此完善和发展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论文选用多因素综合评价公式测算了常熟市与泰和县的农业资源利用生产率,运用包络分析法(DEA)计算了常熟市与泰和县的粮食生产配置效率。研究表明:①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分解为农业资源利用生产率和生产配置效率两部分,生产配置效率又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②常熟市与泰和县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分值分别为0.967和0.984,农业资源利用生产率评价分值分别为0.953和0.922,生产配置效率分别为0.684和0.733;③常熟市粮食生产配置效率略低于泰和县,主要原因是常熟市粮食生产资源投入的冗余度(劳动、化肥、资本投入的冗余度分别为28.36%、23.45%和20.48%)高于泰和县(劳动、化肥、资本投入的冗余度分别为8.84%、8.83%和10.58%);④农业资源利用生产率的高低并不总与生产配置效率一致,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应能兼顾这两者。
宋伟陈百明陈曦炜唐秀美
关键词: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黄土区土地整理压实土壤物理性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5
2009年
拟了解黄土丘陵土地整理区的土壤压实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改良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以闻喜县后宫乡的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压实地土壤的容重、紧实度、含水量以及渗水速率。结果表明:(1)与一般农田土壤相比,整理区土壤容重平均增高1.34倍、紧实度平均高484倍。(2)压实土壤的初始渗透速率为1.21mm/10min,稳渗速率为0.7mm/10min,约相当于一般农田土壤的16%和28%。这些物理性状表明土地整理区内土壤压实程度非常严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改良压实的土壤,迅速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孟会生王静郭建奎张祥民阎永康殷海善
关键词:土地整理物理性状容重紧实度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发展态势与重点领域被引量:71
2011年
进入21世纪以来,土地利用研究在与土地管理实践的密切结合中扩展了学术影响,提高了学科地位。在土地利用的调查与监测、综合属性评价、规划与设计、变化与机制、工程与技术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基于发展态势的分析,本文提出应加强土地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重视土地利用的方法体系研究、拓展土地利用的研究视角和深化研究内涵、强化土地利用的数据积累和整合能力等;根据国家在参与经济宏观调控、建设"两型社会"、保障食物安全等三方面对土地利用研究提出需求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地利用研究的4个重点领域。
陈百明张凤荣
关键词:土地利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