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07101016)

作品数:5 被引量:90H指数:5
相关作者:张生万马燕红曹云刚全哲学马恩波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复旦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主题

  • 3篇色谱
  • 3篇酒醅
  • 3篇汾酒
  • 2篇气相色谱
  • 2篇相色谱
  • 1篇低度酒
  • 1篇电解质
  • 1篇定量结构-色...
  • 1篇衍生化
  • 1篇有机酸
  • 1篇质谱
  • 1篇质谱联用
  • 1篇色谱保留
  • 1篇酸度
  • 1篇酸酯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质...
  • 1篇气相色谱-质...
  • 1篇清香型
  • 1篇清香型白酒

机构

  • 5篇山西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4篇张生万
  • 3篇马燕红
  • 2篇马恩波
  • 2篇全哲学
  • 2篇马丽
  • 2篇曹云刚
  • 1篇李美萍
  • 1篇乔华
  • 1篇李晓然
  • 1篇闫亮珍
  • 1篇畅功民
  • 1篇胡永钢
  • 1篇陈婷
  • 1篇丁红艳
  • 1篇薛少宗
  • 1篇朱晓勇
  • 1篇刘辉

传媒

  • 4篇食品科学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被引量:6
2012年
应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对16个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PAEs结构与其气相色谱保留时间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QSRR)模型;同时采用内部及外部双重验证的办法对所建模型稳定性进行分析和验证,所建立的模型相关系数为0.9110,交互检验相关系数为0.8556,外部样本预测的相关系数为0.8914。结果表明:MEDV能较好地表征该类分子结构信息,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定性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新方法。
马燕红丁红艳马丽朱晓勇薛少宗刘辉李美萍张生万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分子电性距离矢量
汾酒酒醅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被引量:21
2010年
采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跟踪考查汾酒发酵过程酒醅中各类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酒醅中大多数香气成分的含量在正常发酵期内随发酵进行呈上升趋势,发酵前期增长较快,发酵中后期增长趋于缓慢;但某些香气成分的含量及量比关系与白酒产品相比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汾酒夏季生产没有必要延长发酵期,适当缩短发酵时间可能更好。通过控制发酵条件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增乙降乳,进一步探明白酒蒸馏机理改善蒸馏条件,是提高白酒质量的重要措施。
曹云刚胡永钢马燕红杜小威马恩波全哲学张生万
关键词:清香型白酒酒醅香气成分
汾酒大曲和酒醅样品DNA提取方法的优化被引量:13
2011年
以汾酒不同发酵时期的酒醅、不同制作过程中的酒曲以及制曲环境样品为材料,采用酶物理化学法与物理化学法两种方法对不同样品DNA进行提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酶物理化学法获得了质量及纯度较好的DNA。后续实验表明,酶物理化学法提取获得的高质量DNA能全面反映汾酒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闫亮珍李晓然全哲学马恩波
关键词:汾酒酒醅酒曲DNA提取
低度白酒稳定性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23
2012年
从白酒生产过程中加浆用水对低度白酒稳定性的影响入手,分别测定自来水、软化水、纯净水及其配制的低度白酒的电导率、介电常数及白酒中主要香味成分含量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探讨白酒胶体溶液胶核、胶粒和胶团的组成以及影响白酒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加浆用水中含有适量的金属离子,可有效提高白酒胶体的稳定性、降低体系的介电常数、抑制酯类化合物的水解、提高低度白酒的稳定性。同时,通过使用酒体中富含酯对应酸的有益微量元素的羧酸盐调整金属离子浓度后的加浆用水,配制的低度清香型白酒(38°),放置一年,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总和比对照样提高了31.0%,低度浓香型白酒(38°)放置一年,己酸乙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总和比对照样提高了10.2%。
马燕红张生万陈婷乔华畅功民
关键词:电解质低度酒稳定性
汾酒酒醅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规律被引量:27
2011年
采用气相色谱衍生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跟踪考察汾酒发酵过程酒醅中有机酸的动态变化规律,同时利用酸度计和酸碱中和法考察酒醅pH值及总酸度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酒醅酸度随发酵的进行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9~11d略有下降,发酵结束后酒醅pH值下降至3.3左右,总酸度升高了约25度;酒醅中有机酸以乳酸含量最高,占支配地位,乙酸含量次之,其含量均随发酵的进行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发酵后期乳酸含量为同期乙酸含量的10倍以上;各有机酸在酒醅中的质量比与在成品白酒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提出缩短汾酒夏季大茬发酵时间为9d左右,并相应增加发酵轮次,以解决酸败问题并缩短发酵时间的理论设想。
曹云刚马丽杜小威张生万
关键词:酒醅有机酸衍生化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总酸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