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40081)

作品数:12 被引量:56H指数:5
相关作者:杨文英李宏亮王冰白秀平萧建中更多>>
相关机构: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胰岛
  • 7篇胰岛素
  • 5篇Β细胞
  • 4篇胰岛素抵抗
  • 4篇脂肪
  • 4篇脂肪酸
  • 3篇乙酰半胱氨酸
  • 3篇游离脂肪
  • 3篇游离脂肪酸
  • 3篇细胞
  • 3篇Β细胞分泌
  • 3篇氨酸
  • 3篇半胱氨酸
  • 3篇N-乙酰
  • 3篇N-乙酰半胱...
  • 2篇信号通路
  • 2篇氧化应激
  • 2篇胰岛Α细胞
  • 2篇胰岛Β细胞
  • 2篇胰岛素抗药性

机构

  • 12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李宏亮
  • 12篇杨文英
  • 10篇萧建中
  • 10篇白秀平
  • 10篇王冰
  • 9篇杜瑞琴
  • 7篇潘琳
  • 4篇楼大钧
  • 1篇李光伟

传媒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吡格列酮对胰岛α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研究高脂饲养大鼠胰岛α细胞的分泌功能和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基因的表达变化以及吡格列酮干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饲养组(NC)、高脂饲养组(HF)、高脂+吡格列酮组(HP)。喂养20周后检测空腹血胰岛素(FINS)、胰高血糖素、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价外周胰岛素抵抗程度;胰岛表面灌注检测高糖状态胰高血糖素的动态分泌变化;同时各组大鼠随机入组8只给予大剂量链脲佐菌素去β细胞处理,得到去β细胞正常组(NC—B)、高脂组(HF-B),高脂+吡格列酮干预组(HP-B)。实时定量PCR方法比较3组去β细胞大鼠α细胞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mRNA表达。结果(1)HF组葡萄糖输注率(GIR)明显低于NC组,血FINS、胰高血糖素、FFA均显著高于NC组(P〈0.05或P〈0.01);而HP组以上各项指标较HF组均明显改善。(2)胰岛表面灌注HF组基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高于NC组(P〈0.01),16.7mmol/L葡萄糖灌注后NC组胰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明显下降,HF组胰岛的胰高血糖素分泌灌注后未受高糖抑制,HP组逆转了这种变化。(3)与NC—B组相比,HF—B组α细胞胰高血糖素mRNA的表达增高34.2%,IRS-2及PI3KmRNA分别降低28.5%、21.3%(均P〈0.01),而IRS-1仅降低7.1%(P〉0.05)。HP-B组较HF-B组胰高血糖素、IRS-2及P13K mRNA分别增加40.6%、57.2%、60.6%。结论 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大鼠胰岛α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功能亢进并存在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表达降低,二者均与血FFA水平升高有关,而吡格列酮能逆转这种变化。
杜瑞琴李宏亮杨文英萧建中王冰楼大钧白秀平潘琳
关键词:胰岛Α细胞胰岛素抵抗游离脂肪酸吡格列酮
N-乙酰半胱氨酸改善高脂饲养大鼠外周胰岛素抵抗的机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高脂饲养大鼠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饲料组(NC组,n=20)、高脂饲料组(HF组,n=20)和高脂+NAC组(NAC组,n=19)。饲养20周。(1)测血浆硝基酪氨酸,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2)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价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程度;(3)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各组大鼠肌肉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1)HF组血浆硝基酪氨酸,MDA水平明显高于NC组,GSH水平低于NC组,NAC可以改善以上变化;(2)HF组葡萄糖输注率(GIR)比NC组降低(P<0.01),用NAC后GIR明显改善(P<0.01);(3)HF组肌肉组织IRS-1、IRS--2mRNA表达比NC组降低52.1%、43.5%(P均<0.01);NAC组肌肉组织IRS-1、IRS-2表达与HF组相比增加73.8%、68.4%(P均<0.01)。结论 NAC干预治疗能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信号传导,逆转高脂饲养导致的大鼠外周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NAC纠正机体氧化及抗氧化失衡有关。
王冰李宏亮杨文英萧建中杜瑞琴白秀平
关键词:N-乙酰半胱氨酸胰岛素抵抗实时荧光定量PCR
非诺贝特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肌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干预对高游离脂肪酸(FFA)所致胰岛素抵抗大鼠肌肉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GC-1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8周龄体重300 g左右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10只)、脂肪乳输注组(FFA,10只)及非诺贝特+脂肪乳输注组(F-FFA,10只).3组大鼠在空腹8~10 h后给予颈静脉插管,其中对照组以1 ml/h的速度输注生理盐水6 h,FFA组以1 ml/h的速度输注20%脂肪乳(加入40 U/ml肝素)6 h,F-FFA组为正常大鼠以非诺贝特(100 mg·kg-1·d-1)管喂14 d后继以1 ml/h的速度输注20%脂肪乳(加入40U/ml肝素)6 h,在输注4 h后开始做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以葡萄糖输注率(GIR)评价胰岛素敏感性.试验结束后,取骨骼肌肌肉组织,待提取总RNA,行实时定量PCR检测PGC-1α基因的表达.结果 (1)输注脂肪乳6 h后,FFA组血FFA、胰岛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F-FFA组血FFA、胰岛素水平较FFA组明显下降[FFA:对照组0.46(0.08~0.72)mmol/L,FFA组1.45(0.87~1.70)mmol/L,F-FFA组0.54(0.06~0.84)mmol/L,均P<0.01;胰岛素:对照组(6.56±0.78)μIU/ml,FFA组(10.54±0.86)μIU/ml,F-FFA组(6.69±0.84)μIU/ml,均P<0.01].(2)FFA组GIR较对照组下降约55.6%,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非诺贝特干预逆转了约110%[对照组(25.13±2.10)mg·kg-1·min-1,FFA组(10.16±0.75)mg·kg-1·min-1,F-FFA组(21.72±2.89)mg·kg-1·min-1,均P<0.01].(3)FFA组肌肉组织PGC-1α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减少约71%,非诺贝特干预后肌肉PGC-1αmRNA表达较FFA组增加约1.50倍(P<0.01).结论 (1)升高循环中的游离脂肪酸水平可以导致胰岛素抵抗并影响肌肉组织PGC-1α基因的表达.(2)非诺贝特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及PGC-1α基因表达.
白秀平李宏亮杨文英萧建中王冰
关键词:非诺贝特脂肪酸类非酯化过氧化物酶体类
氧化应激与β细胞脂性凋亡关系及机制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长期高脂饮食对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影响,探讨氧化应激相关因子及基因表达与β细胞脂性凋亡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41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高脂饲料喂养的肥胖组(n=21)和普通饲料喂养的正常对照组(n=20),喂养28周后,检测血浆及胰腺组织中的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浓度;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价早相胰岛素分泌反应(A IR);TUNEL法观察胰岛β细胞凋亡情况并计数每个胰岛中β细胞凋亡率;采用荧光定量PCR(R eal-tim e PCR)比较两组大鼠胰岛细胞解偶联蛋白-2(UCP-2)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28周时高脂饲养组血浆及胰腺组织中MDA高于正常饲养组(P<0.05),而高脂饲养组血浆及胰腺组织中GSH低于正常饲养组(P<0.01)。与基础值比较,高脂饲养组糖负荷后胰岛素增高的幅度低于正常饲养组(3.0倍vs 5.7倍,P<0.05)。高脂饲养组1 m in后血糖浓度下降缓慢,3、5、10 m in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饲养组(P<0.05)。高脂饲养组胰岛β细胞凋亡率比正常饲养组增加40.0%(P<0.01)。高脂饲养组胰岛细胞UCP-2基因mRNA表达与正常饲养组相比升高22.4%(P<0.01)。结论:高脂喂养28周后SD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血浆及胰岛细胞中MDA升高、GSH降低,而且胰岛细胞UCP-2基因mRNA表达升高,提示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高脂引起的β细胞脂性凋亡。
楼大钧李宏亮杨文英萧建中杜瑞琴王冰白秀平潘琳
关键词:氧化应激Β细胞解偶联蛋白-2
胰岛素信号通路在高游离脂肪酸所致的β细胞功能紊乱中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β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脂肪乳输注组(FFA组,13只)和生理盐水输注组(NS组,12只)。分别输注48h,检测以下指标:(1)采血检测胰岛素,FFA水平;(2)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实验,评价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程度;(3)静脉葡萄糖耐量实验,评价活体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4)胰岛细胞表面灌注实验,评价离体胰岛β细胞动态分泌功能;(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肌肉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mRNA表达的变化;(6)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胰岛细胞IRS-1,IRS-2和葡萄糖转运子-2(Glut-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FFA组血中胰岛素水平比NS组增高[(24.44±1.25)mIU/Lvs(18.09±1.37)mIU/L,P<0.05],FFA水平也显著高于NS组[(1.39±0.18)mmol/Lvs(0.64±0.10)mmol/L,P<0.001];(2)FFA刺激后,离体和活体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均增强;(3)FFA组葡萄糖输注率(GIR)较NS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存在明显的外周胰岛素抵抗;(4)FFA组肌肉IRS-1mRNA表达比NS组降低87.7%,IRS-2表达降低50.7%(P<0.05);(5)FFA组胰岛细胞IRS-1mRNA表达增加29.3%(P<0.05),IRS-2及Glut-2分别增加345.1%和536.4%(P<0.01)。结论:血浆FFA水平短期升高,造成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有刺激作用,此时胰岛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分子基因表达增加。
王冰李宏亮杨文英萧建中杜瑞琴白秀平潘琳
关键词:胰岛素抗药性聚合酶链反应
解偶联蛋白2基因表达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关系及机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长期高脂饮食对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解偶联蛋白2(UCP2)及相关的氧化应激在其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饲料组(NC组,20只)和高脂饲料组(HF组,20只)。饲养20周检测以下指标:(1)血浆硝基酪氨酸,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2)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价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程度;(3)胰岛细胞表面灌注试验,评价离体胰岛β细胞动态分泌功能;(4)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两组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以及UCP2mRNA表达的变化。(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检测IRS-1,IRS-2在两组大鼠胰岛中的表达。结果(1)HF组血浆硝基酪氨酸(0.17±0.01)μmol/L和MDA(22±5)nmol/L水平高于NC组(0.14±0.02)μmol/L,(13±3)nmol/L,(P均〈0.05),GSH水平(103±9)mg/ml明显低于NC组(142±9)mg/l,(P〈0.01);(2)HF组葡萄糖输注率(GIR)较NC组明显降低(P〈0.01);HF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功能明显下降(P〈0.01);(3)HF组胰岛细胞IRS-1及IRS-2mRNA表达分别降低42.3%、28.1%,UCP2表达增高32.5%(P均〈0.05)。(4)HF组胰岛IRS-1和IRS-2的表达较对照组分别降低26.3%(P〈0.05)和11.2%(P〉0.05)。(5)UCP2与胰岛细胞IRS-1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21,P〈0.05);且与IRS-2mRNA表达也呈负相关(r=-0.416,P〈0.05)。结论长期高脂饲养能导致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信号分子表达下降,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具体机制推测与UCP2相关的氧化应激增强有关。
王冰李宏亮杨文英萧建中杜瑞琴白秀平楼大钧潘琳
关键词:氧化应激胰岛Β细胞解偶联蛋白2
N-乙酰半胱氨酸改善高游离脂肪酸所致大鼠外周胰岛素抵抗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高游离脂肪酸(FFA)导致的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12只)、脂肪乳输注组(FFA组,13只)和脂肪乳+NAC组(NAC组,12只)。输注48 h,(1)测血浆硝基酪氨酸,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2)高胰岛素正糖钳夹试验,评价外周胰岛素抵抗程度;(3)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肌肉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mRNA表达。结果(1)FFA组硝基酪氨酸,MDA高于NS组,GSH低于NS组,NAC分别改善28.6%,33.1%,22.9%(P<0.05);(2)FFA组葡萄糖输注率(GIR)比NS组降低(P<0.05),用NAC后GIR升高36.6%(P<0.05);(3)FFA组肌肉组织IRS-1、IRS-2 mRNA表达比NS组降低87.7%、50.7%(P<0.05);NAC组肌肉组织IRS-1、IRS-2表达比FFA组增加370.1%、46.2%,(P<0.05)。结论NAC干预能改善高FFA所致的外周胰岛素信号传导障碍,逆转外周胰岛素抵抗,可能与NAC纠正机体氧化及抗氧化失衡有关。
王冰李宏亮杨文英萧建中杜瑞琴白秀平潘琳
关键词:N-乙酰半胱氨酸胰岛素抵抗实时荧光定量PCR
采用去β细胞技术建立胰岛α细胞大鼠模型
2008年
目的建立一种去除胰岛β细胞的α细胞大鼠模型。方法12周龄SD大鼠分为3组(n=8):正常对照组(NC)、模型1组(M1)和模型2组(M2),M1和M2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1次链脲佐菌素(STZ)100和150 mg/kg,5 d后处死大鼠,胰腺组织匀浆检测胰岛素(Ins)和胰高糖素(Glc)的含量;胰腺组织HE染色,Ins、Glc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去β细胞大鼠(M1和M2组)胰岛面积约为正常大鼠的1/7,β细胞面积占胰岛面积比例由正常状态的74.3%分别下降到5.4%和5.2%,胰腺匀浆液Ins的含量不到正常的3%,而Glc的含量略有上升。NC组Glc阳性细胞位于胰岛周边,数量较少,M1和M2组Glc阳性的α细胞由周边向中央聚集,α细胞面积占胰岛面积比例由16.4%分别上升到76.5%和74.4%。结论STZ一次大剂量腹腔注射可获得完全去除胰岛β细胞的大鼠模型,且不影响α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建立胰岛α细胞大鼠模型。
潘琳杜瑞琴李宏亮杨文英李光伟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
钾离子通道开放剂二氮嗪静脉注射对正常大鼠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二氮嗪(DZ)对正常大鼠血糖及IS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组和DZ组,每组各11只。两组在空腹8~10 h后予颈静脉插管,Con组输注生理盐水6 h,DZ组从颈静脉注射DZ(30 mg/kg)后,输注生理盐水,作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以葡萄糖输注率(GIR)评价IS。实验结束后,检测血糖和胰岛素,取骨骼肌肌肉组织,行RT-PCR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及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基因表达。结果(1)DZ组血糖水平较Con组增高[(6.78±0.86)vs(13.83±0.94)mmol/L,P〈0.01],胰岛素水平下降[(11.58±0.82)vs(9.84±0.86)μIU/ml,P〈0.01)];(2)DZ组GIR较Con组下降约55.6%(P〈0.01);(3)DZ组肌肉组织GLUT4、INSR、IRS1、IRS2基因表达较Con组分别减少约17%、44%、15%及13%(P〈0.05或P〈0.01)。结论 DZ静脉输注可以导致正常大鼠血糖增高、胰岛素水平减少及IR。
白秀平李宏亮杨文英萧建中王冰
关键词:二氮嗪血糖胰岛素抵抗
胰岛α细胞胰岛素抵抗与炎症通路激活的关系及机制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高脂饲养大鼠胰岛α细胞炎症通路分子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吡格列酮干预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正常饲养组(NC)、高脂饲养组(HF)、高脂+吡格列酮组(HP)。喂养20周后检测空腹血胰岛素(FIns)、胰高血糖素(Glc)、游离脂肪酸(FFA)、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价外周胰岛素抵抗程度;离体胰岛细胞表面灌注检测高糖状态 Glc 分泌的动态变化,同时3组大鼠各随机入组8只给予大剂量链脲菌素去β细胞处理,分为正常去β细胞组(NC-B),高脂去β细胞组(HF-B),高脂+吡格列酮去β细胞组(HP-B),采用定量 PCR 方法比较3组去β细胞大鼠α细胞 NF-B、NF-B抑制蛋白α(IBα)mRNA 表达的情况。结果 (1)HF 组葡萄糖输注率(GIR)明显低于 NC 组,血 FIns、Glc、FFA及 hsCRP 水平均显著高于 NC 组;而 HP 组以上各项指标较 HF 组均明显改善。(2)胰岛细胞表面灌注,HF 组基础 Glc 的分泌高于 NC 组(P<0.01),16.7 mmol/L 葡萄糖灌注后 HF 组胰岛的 Glc 分泌未受抑制,HP 组与 N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与 NC-B 组相比,HF-B 组α细胞 NF-B mRNA的表达增高20.5%,IBα mRNA 表达降低24.3%(P 值均<0.01)。HP-B 组较 HF-B 组 NF-κB、IκBαmRNA 分别改善78.3%、58.8%。(4)HF 组血 FFA 水平与 GIR 呈负相关(r=-0.675,P<0.01);与NF-κB mRNA 表达呈正相关(r=0.775,P<0.05)。结论高脂饲养导致胰岛α细胞胰岛素抵抗,同时激活了α细胞炎症通路基因的表达且与 FFA 升高有关。吡格列酮干预能改善上述变化。
杜瑞琴李宏亮杨文英萧建中王冰楼大钧白秀平潘琳
关键词:胰岛胰岛素抗药性吡格列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