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39213)

作品数:59 被引量:350H指数:12
相关作者:沈伟哉郭国庆王辉岑颖洲唐渝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2篇生物学
  • 6篇理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0篇细胞
  • 11篇多糖
  • 7篇体外
  • 7篇活性
  • 6篇肿瘤
  • 6篇螺旋藻
  • 5篇海马
  • 4篇凋亡
  • 4篇增殖
  • 4篇谱学
  • 4篇细胞凋亡
  • 4篇抗病毒
  • 4篇抗氧化
  • 4篇抗肿瘤
  • 4篇大鼠海马
  • 3篇单纯疱疹
  • 3篇单纯疱疹病毒
  • 3篇蛋白
  • 3篇原子力显微镜
  • 3篇周期

机构

  • 54篇暨南大学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广东海洋大学
  • 4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汕头职业技术...
  • 1篇北京凯正生物...
  • 1篇朔州市第一人...

作者

  • 26篇沈伟哉
  • 19篇郭国庆
  • 12篇王辉
  • 11篇岑颖洲
  • 8篇郑文杰
  • 8篇白燕
  • 7篇钟世镇
  • 7篇唐渝
  • 6篇杨芳
  • 5篇黄雪松
  • 4篇江振友
  • 4篇辛莉
  • 4篇邱小忠
  • 4篇许少玉
  • 4篇李药兰
  • 4篇王一飞
  • 3篇张美英
  • 3篇涂芳
  • 3篇山爱景
  • 3篇庹菁菁

传媒

  • 8篇暨南大学学报...
  • 4篇营养学报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光谱实验室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食品科学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精细化工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化学通报
  • 1篇感光科学与光...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微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17篇2007
  • 10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人改构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减少帕金森病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神经元丢失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改构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h-aFGF)对帕金森病(PD)大鼠旋转行为和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6-OHDA分别注入黑质和腹侧被盖区后建立PD大鼠模型,侧脑室内注射Mrh-aFGF,用阿扑吗啡诱导旋转行为,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TH免疫阳性神经元和纤维,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均未引出旋转行为;PD组术后旋转启动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速度加快;生理盐水(NS)处理组旋转行为未见明显改善;Mrh-aFGF处理组旋转启动时间延长,持续时间缩短,速度减慢(P<0.01)。各组大鼠健侧黑质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维持在相近的水平。同组内健侧和损毁侧阳性神经元比较,对照组损毁侧无明显改变;PD组、NS处理组和Mrh-aFGF处理组损毁侧阳性神经元与健侧比较均明显减少(P<0.01)。其中PD组损毁侧黑质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P<0.01)。NS处理组损毁侧黑质TH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与PD组相似;Mrh-aFGF处理组损毁侧黑质阳性神经元较PD组及NS处理组有明显改善,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Mrh-aFGF能减少PD大鼠黑质TH免疫阳性神经元的丢失,并改善其旋转行为。
郭国庆肖春苟王辉沈伟哉原林钟世镇
关键词:帕金森病酪氨酸羟化酶黑质免疫细胞化学
血小板激活因子对大鼠海马脑片CA_1区LTP的作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为了探讨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factor,PAF)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的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 termpotentiation,LTP)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脑片电生理记录技术,记录大鼠海马CA1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研究了PAF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的突触传递和可塑性的影响。结果:小剂量(1μmol/L)PAF可诱发大鼠海马CA1区LTP的产生;大剂量(10~50μmol/L)PAF不能诱发大鼠海马CA1区LTP的产生,且不能阻止高频电刺激(HFS,100Hz,1000ms×2,每隔20s给予)Schaffer侧支引起的大鼠海马脑片CA1区LTP的形成和维持。大剂量PAF对海马CA1区基础EPSP没有影响。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ginkgolideB,GB)可拮抗小剂量PAF诱发大鼠海马CA1区LTP的产生。结论:大剂量PAF具有神经毒性,可能是通过抑制海马CA1区的LTP的形成而参与艾滋病痴呆(HIV1associateddementia,HAD)的形成机制。
董军陆大祥颜亮张穗梅
关键词:HIV-1PAFLTP海马脑片
总状蕨藻多糖体外抗肿瘤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以总状蕨藻为原料,采用热水与蛋白酶酶解相结合浸提得到总状蕨藻多糖提取液,经Sevag法和透析法等步骤纯化后得到总状蕨藻粗多糖(Caulerpa racemosa polysaccharide,CRP)。紫外扫描结果表明CRP中含有少量蛋白质。红外光谱分析CRP有一般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含硫酸基团,是一种酸性多糖。采用噻唑蓝(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研究了CRP对HeLa、K562、CNE-2z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CRP对3种肿瘤细胞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24~72 h内,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率逐渐增强,在0.062 5~4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率逐渐增强,对HeLa、K562和CNE-2z细胞的抑制率最大分别达到61.7%、85.9%和90.3%。
邵海艳吉宏武
关键词:多糖体外抗肿瘤
异枝麒麟菜酶法降解工艺的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以施氏假单胞菌分泌的卡拉胶酶为工具,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异枝麒麟菜的酶法降解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pH、温度和卡拉胶酶添加量对还原糖生成量的影响。pH、温度和卡拉胶酶添加量与还原糖生成量的数学回归模型为:Y=0.3310+0.0107Z1-0.0848Z2+0.0451Z3-0.0012Z31-0.0055Z32+0.0186Z21-0.0940Z21-0.0635Z22-0.0125Z23;最佳的酶解参数为:pH 6.27,温度39.6℃,加酶量74.4 U,底物质量浓度为0.7595 g/L(总糖含量),酶解8 h。
郭自安吉宏武邵海艳章超桦
关键词:酶解工艺参数优化
海藻多糖的组成及结构光谱分析被引量:18
2005年
海藻多糖具有抗凝血等多种生物活性,其活性与多糖的组成结构有关。本文对近年来红藻、褐藻及少量绿藻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含量研究以及FTIR和13CNMR两种主要光谱手段对多糖结构研究的结果进行了介绍。
林晓芝唐渝张渊明岑颖洲
关键词:海藻多糖半乳糖岩藻糖FT-IR
羊栖菜多糖体外抗病毒作用研究被引量:30
2004年
目的 :观察羊栖菜多糖及其分离产物对单纯疱疹病毒 1型 (HSV - 1)和柯萨奇病毒 (CVB3 )所引起细胞病变 (CPE)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 ,测定羊栖菜多糖及其分离产物对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 ,并在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 (MNCC)范围内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研究羊栖菜多糖样品对上述两种病毒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分组实验初步探讨了多糖样品的抗病毒机理。结果与结论 :①羊栖菜多糖样品对Vero细胞的毒性较小 ,CC50 均大于 5 0 0 0mg/L。②除ALG外 ,其它样品对HSV - 1均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 ,且随着纯度的提高 ,样品抗病毒作用随之增强 ,其中F1、F2 和F4抗病毒效果优于ACV。③羊栖菜多糖样品对CVB3 的抗病毒效果均明显优于病毒唑 ,纯化后的样品F1、F2 和F4抗CVB3 作用显著。④从分组实验中可知 ,羊栖菜多糖样品不仅具有直接杀灭病毒作用 ,而且还可进入细胞或吸附在细胞表面 ,从而达到抑制或杀伤病毒的效果。
岑颖洲王凌云马夏军许少玉张美英王一飞
关键词:羊栖菜多糖类柯萨奇病毒抗病毒
大鼠海马发育过程中netrin-1、nogo-A和tsp-1 mRNA的表达
2006年
目的:探讨神经元突起定向生长和突触形成过程的规律。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发育不同阶段胶质细胞源性netrin-1、nogo-A和tsp-1 mRNA的表达。结果:RT-PCR实际扩增长度与设计长度相吻合,未出现与DNA相同的杂带。内参照β-actin的PCR产物电泳条带在胚胎、新生和成年时灰度较均一。netrin-1 mRNA以胎鼠和新生大鼠表达较多,成年大鼠弱表达(P<0.01)。nogo-A在各个阶段均呈高表达,以胎鼠和新生大鼠较多,其中新生大鼠表达最多(P<0.01),成鼠相对较低(P<0.01)。tsp-1以胎鼠和新生大鼠表达较多,成年大鼠表达微弱(P<0.01)。结论:大鼠海马胚胎和新生后是突起定向生长的主要阶段,抑制突起的生长则发生在发育的各个阶段,以新生后为主,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发育发生在胚胎和新生后阶段。
郭国庆辛莉沈伟哉邱小忠钟世镇
关键词:NETRINNOGO-ATSP-1海马
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郭国庆陈静沈伟哉钟世镇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主动脉内皮细胞生物医学领域显微技术AFM
艾滋病相关痴呆机制研究:鼠海马脑片CA1区突触传递及可塑性与HIV-1包膜糖蛋白gp120的关系(英文)
2005年
背景:目前对艾滋病相关性痴呆(HIV-1associateddementia,HAD)仍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主要因为对HIV-1感染引起的神经损伤和坏死的机制,仍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Itype,HIV-1)包膜糖蛋白gp120对鼠海马脑片CA1区的突触传递及可塑性的影响,以期阐明HAD的形成机制。设计:配对设计。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的病理生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3-01/10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登记号:TCM-03-131)犦完成。实验用2~5周龄雄性SD大鼠。干预:应用离体脑片灌流及记录技术。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大鼠海马CA1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EPSP),研究了gp120对高频电刺激Schaffer侧支引起的鼠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termpotentiation,LTP)的影响。结果:发现gp120对大鼠海马CA1区LTP产生抑制作用犤LTP的平均幅度由正常的(216.1±14.0)%降到(90.8±6.0)%,n=12,P<0.01犦,对其基础EPSP没有影响。PKA/PKC蛋白激酶抑制剂H7可以反转这种抑制效应犤LTP的平均幅度为(198.8±16.2)%,n=8,P<0.01犦。结论:gp120可能是通过抑制海马CA1区的LTP而参与HAD的形成。
董军潘锐沈伟哉
关键词:HIV-1长时程增强海马
液相中蔗糖对硒纳米组装的调控与稳定作用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The effect of sucrose on nanometer Se0 in liquid phase was reporte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laser light scattering image and 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RR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configuration and stability of nanometer Se0 particles.The results show that sucrose solution modulated the assemble of nanometer Se0 particles and stabilized the Se0 particles in liquid phase.From the concentration of 1.07 to 42.8 μmol/L,the diameter of Se0 particles were 47—600 nm.However,in the presence of 1.0% sucrose solution,the major distribution range of Se0 diameter was 20—80 nm.Furthermore,the nanometer Se0 sol-gel could be preserved stably in sucrose solution at least for 2 months at 2—10 ℃.
白燕李维嘉吴雅琴郑文杰周燕芬
关键词:蔗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