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04499)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王红强郭一飞孙斌李宝宏李剑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宏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谭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化感
  • 2篇抑藻
  • 2篇水处理
  • 2篇化感作用
  • 2篇废水
  • 1篇多酚
  • 1篇多酚含量
  • 1篇印染
  • 1篇印染废水
  • 1篇印染废水处理
  • 1篇有机酸
  • 1篇藻类
  • 1篇植物
  • 1篇溶藻细菌
  • 1篇生物接触
  • 1篇生物接触氧化
  • 1篇生物接触氧化...
  • 1篇生物控制
  • 1篇水解酸化
  • 1篇酸化

机构

  • 5篇河南城建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河南宏达检测...

作者

  • 6篇王红强
  • 2篇郭一飞
  • 1篇张列宇
  • 1篇吴振斌
  • 1篇田长勋
  • 1篇梁峰
  • 1篇刘雪平
  • 1篇王敬飞
  • 1篇张东令
  • 1篇李剑沣
  • 1篇赵云龙
  • 1篇李宝宏
  • 1篇孙斌
  • 1篇王洋洋

传媒

  • 2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绿色科技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在我国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印染废水是国内外公认的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生物接触氧化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处理方法。评述了生物接触氧化及其组合工艺在我国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和应用情况,并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王红强田长勋毛天光冯帅率郭一飞
关键词:生物接触氧化印染废水水解酸化
EM菌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综述被引量:8
2014年
EM菌技术作为废水处理领域的新兴技术,因其独特的优越性和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在水处理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评述了EM菌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和研究情况,并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王红强刘雪平王洋洋王敬飞赵云龙
关键词:EM菌废水水处理
典型挺水植物多酚含量及其抑藻活性的测定被引量:3
2017年
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有害藻类生长具有廉价、生态安全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关注。采用两种多酚提取方法提取并测定了4种挺水植物(菖蒲、香蒲、梭鱼草、水花生)的多酚含量,并研究了植物体内多酚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挺水植物体内多酚含量各异,其浓度范围为2.420~7.298mg/g,且多酚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增长均具有抑制作用。该研究可为利用植物多酚控制水华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
王红强孔海燕张列宇
关键词:挺水植物多酚化感作用铜绿微囊藻
藻类的生物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3年
大面积的藻类暴发,严重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而且藻毒素已构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威胁。生物控藻是一种生态修复技术,它借助于溶藻细菌、水生植物分泌的化感物质、滤食藻类的微小动物以及鲢鱼和鳙鱼等滤食性鱼类对藻类的共同作用,从而达到控制藻类生长的目的。本文概述了藻类生物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王红强王红强李宝宏张东令孙斌
关键词:藻类溶藻细菌化感作用浮游动物
有机酸的抑藻作用研究及生态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指出了有机酸类化感物质具有高效、生态安全性好等特点,目前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报道,综述了有机酸类化感物质单一化合物的抑藻作用、多种化合物的联合作用、抑藻机理及生态安全性评价,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王红强梁峰郭一飞
关键词:有机酸化感
化感物质的抑藻作用研究、应用及生态安全性评价被引量:9
2012年
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水华频繁爆发,如何有效控制水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是目前水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目前湖泊藻类控制技术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法、生物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其固有的缺点。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有害藻类生长具有廉价、生态安全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关注。化感作用就是生物体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即化感物质在生物体之间传递信息并导致生物体相互作用。归纳了国内外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已报道的抑藻水生植物种类、已从水生植物体内和种植水中分离鉴定得到的化感物质),以及化感物质的联合作用研究,讨论了化感物质的生态安全性。通过化感作用能有效控制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各种藻类生长,优化水生生物的组成结构。例如,水体中投放大麦秆可以增加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的数量,从而达到改善水生生态系统的目的。展望了植物化感作用用于水环境治理的发展前景。以期为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控制水华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
王红强吴振斌
关键词:化感物质工程实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