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107)

作品数:40 被引量:816H指数:21
相关作者:秦克章单强唐冬梅于学元孙赫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地球化
  • 14篇地球化学
  • 14篇矿床
  • 13篇东天山
  • 12篇锆石
  • 12篇成矿
  • 11篇定年
  • 9篇地质
  • 9篇铜矿
  • 9篇铜镍
  • 8篇岩石
  • 8篇同位素
  • 7篇岩体
  • 7篇铜镍矿
  • 7篇镍矿
  • 6篇岩浆
  • 6篇图拉尔根
  • 6篇年代学
  • 6篇锆石U-PB...
  • 6篇镁铁岩

机构

  • 54篇中国科学院
  • 2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3篇新疆维吾尔自...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河北理工大学
  • 6篇新疆地质矿产...
  • 5篇江西省地质调...
  • 4篇北京矿产地质...
  • 2篇长安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新疆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新疆自然资源...
  • 1篇学研究院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作者

  • 24篇秦克章
  • 14篇唐冬梅
  • 14篇孙赫
  • 14篇单强
  • 13篇于学元
  • 13篇肖庆华
  • 12篇杨武斌
  • 12篇苏本勋
  • 12篇罗勇
  • 10篇牛贺才
  • 7篇周昌平
  • 6篇李金祥
  • 6篇李光明
  • 6篇张兵
  • 5篇三金柱
  • 5篇许英霞
  • 4篇曾乔松
  • 4篇徐兴旺
  • 4篇廖思平
  • 3篇丁奎首

传媒

  • 27篇岩石学报
  • 5篇矿床地质
  • 2篇矿物学报
  • 2篇新疆地质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1篇2012
  • 9篇2011
  • 14篇2010
  • 19篇2009
  • 9篇2008
  • 4篇2007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哈萨克斯坦环巴尔喀什斑岩铜矿地质与成矿背景研究被引量:56
2008年
中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造山带中部,是中亚型造山带及中亚斑岩铜矿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发现数十个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成群成带分布。主要的斑岩铜矿类型有斑岩铜-金矿、斑岩铜矿、斑岩铜钼矿,大多具同期火山岩。已建立的热液蚀变分带模式具有碱性蚀变和酸性蚀变两个阶段,已有的硫铅同位素数据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该地区的斑岩铜矿形成与多阶段构造演化有关,早古生代的斑岩铜矿与岛弧演化的早阶段有关,而晚古生代的斑岩铜矿与泥盆纪火山—岩浆弧、石炭纪—二叠纪的火山—岩浆弧有关。从中哈萨克斯坦的北西向南东方向,斑岩铜矿的形成时代逐渐变年轻。虽然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但该地区的有关斑岩铜矿的精细时空结构仍未建立。因此,含矿斑岩体与蚀变矿化年龄的精确测定、区域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演化、斑岩铜矿的精细时空结构、与中国邻区的构造—岩浆—成矿带的连接对比将是以后的研究方向。
李光明秦克章李金祥
关键词:斑岩铜矿地质特征成矿背景
东天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岩石特征及铜镍成矿作用
东天山地区分布有众多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体成群成带状分布,从北向南可划分为7个区带,受区域性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控制。从岩相学来看,本区含矿岩体可分为多期次侵入的复式杂岩体和单期次侵入的超镁铁质单式杂岩体,显示出深源...
孙赫秦克章徐兴旺李金祥丁奎首许英霞三金柱
关键词:岩石化学岩相学东天山
文献传递
西天山艾肯达坂二叠纪钾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罗勇单强杨武斌于学元
关键词:钾质火山岩火山岩建造熔结凝灰岩阿吾拉勒主量元素高场强元素
东天山红山高硫型浅成低温铜-金矿床:中生代成矿与新生代氧化的K-Ar、Ar-Ar年代学证据及其古构造和古气候意义被引量:37
2008年
红山铜-金矿床位于新疆吐哈盆地南缘大南湖-突苏泉晚古生代岛弧带北段的中生代上叠火山盆地中,产于卡拉塔格铜-金矿带上,是新疆近年新发现的具大型远景的高硫化物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铜-金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的火山活动及次火山岩侵入相关。该矿床处于东天山极端干旱荒漠地带,是东天山最炎热的地区之一,最高温度达到60℃,降水量平均只有34.1mm/y。干旱少雨和极大的蒸发作用造成氧化带极其发育,厚达50m~60m,由一系列复杂罕见的硫酸盐矿物组成。通过对红山铜-金矿床中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中角闪石、黑云母的K-Ar年龄测定,其年龄分别为296.5±6.7Ma、232.0±3.5Ma和217.10±6.4Ma,其中黑云母花岗岩的黑云母Ar-Ar年龄为238.0±2.4Ma,相当于晚石炭世末-三叠纪。并且由于含矿火山岩含有花岗岩的角砾,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晚于上述花岗岩,应为中生代的产物。区域上,三亚、白石泉花岗岩、红柳构花岗岩年龄以及白山钼矿的辉钼矿Re-Os年龄均为三叠纪,表明东天山地区存在中生代成岩成矿事件。对红山矿区氧化带三种含钾硫酸盐矿物进行了K-Ar年龄测试,结果显示现今地表以下1m的绿钾铁矾K-Ar年龄为56.0±4.0Ma,地表以下1.5m的高铁叶绿矾的K-Ar年龄为8.6±1.1Ma,地表以下10m的绿钾铁矾K-Ar年龄为14.7±1.7Ma,地表以下14m的斜钾铁矾K-Ar年龄为4.1±0.4Ma。因此推测红山矿床氧化带不同硫酸盐矿物的表生年龄分布在60~3.7Ma之间。不同类型矿床的氧化带年龄亦表明氧化带氧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新生代。所获得的氧化带年龄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及随后青藏高原的多期幕式隆升时限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能是青藏高原碰撞隆升远程效应的表现和记录。同时,本研究初步提出使用不同种类硫酸盐矿物作为气候变化指标的可能,对于新生代以来PETM等�
许英霞秦克章丁奎首李金祥缪宇方同辉徐兴旺李大明罗修泉
关键词:中生代
东疆中天山北缘大水锰矿带锰矿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探讨被引量:14
2007年
文章根据矿体产出地质部位、形态特征及与围岩的关系,把大水地区锰矿划分为4种成因类型:①近代风化堆积型锰矿,②受构造裂隙控制的风化淋滤型锰矿,③产于细碎屑岩中的沉积型锰矿,④产于地层与岩体接触带内的热接触-变质型锰矿。在对该区矿床成因及成矿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该区有望成为一处大型锰资源勘查-开发基地,深部找矿潜力巨大。提出今后找矿方向应以沉积型锰矿为主攻目标,以花坪锰矿为突破口,运用地质、物探相结合的方法在含锰岩系深部进行找矿,通过点上突破来带动整个锰矿带的找矿工作。
肖庆华惠卫东秦克章
关键词:地质学锰矿找矿方向
哈密延东铜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3
2010年
土屋-延东是东天山发现的最大铜多金属矿田,延东铜矿是该矿田主要产铜区.延东铜矿主要矿石类型有两类:闪长玢岩中浸染状矿石和斜长花岗斑岩中细脉浸染状、块状矿石;围岩蚀变主要为绢英岩化、绿泥石-黑云母化和青磐岩化,蚀变分带不明显.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温度较低(均一温度为110℃~240℃),盐度变化较大(0.68%~52.5%),成矿流体组成具多源性,CH4占很大比例,以富含有机质成分为特征.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早期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为上升岩浆流体与地层中大气降水混合产物.含矿斜长花岗斑岩体SIMS锆石U-Pb年龄为(338.3±1.4)Ma,含矿岩体形成时限为早石炭世.
郭谦谦潘成泽肖文交曲军峰敖松坚张继恩宋东方田中华万博韩春明
关键词:斑岩铜矿床斜长花岗斑岩流体包裹体
新疆哈密香山西铜镍-钛铁矿床系同源岩浆分异演化产物——矿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77
2010年
香山西岩体是东天山地区发现的唯一的一个铜镍-钛铁复合型含矿岩体,前人对香山西铜镍-钛铁矿床成因认识一直存在争议。本次通过矿相学研究结合电子探针分析,在香山西铜镍矿石中发现了铜镍硫化物与钛铁氧化物共生的现象,并首次测定了香山西钛铁辉长岩的SIMS锆石U-Pb年龄为278.6±1.8Ma(MSWD=1.2),与前人测得香山中岩体角闪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基本一致,证实了香山西铜镍矿与钛铁矿为共生关系,两者空间上渐变过渡。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香山岩体(包括钛铁辉长岩)为同源岩浆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一套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具有拉斑玄武质岩浆分异演化趋势,并且经历了与地壳物质的混染。与中段和东段岩石相比,香山西辉长岩类具有相对高的REE、SiO2(平均48.99%)、K2O+Na2O(平均3.43%)、TiO2(平均1.26%)和明显低的Mg#值(平均62.4),表现出分异演化程度高于中段和东段。经反演得出香山岩体原始岩浆含MgO约10%,FeO约9%,TiO2约1.14%,与同一成矿带内其它含铜镍矿岩体原始岩浆成份相近,应为普通的拉斑玄武质岩浆。因此,香山西钛铁矿床的形成机制可能是由普通的拉斑玄武质岩浆,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异演化导致钛铁氧化物在残余岩浆中逐步富集,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与地壳物质的混染,不仅促使了岩浆中硫化物的饱和,同时提高了岩浆体系的氧逸度,进而促使了钛铁氧化物结晶沉淀。对香山西钛铁矿床成因研究的启示意义在于,除我国攀西地区高钛的玄武质岩浆外,普通的拉斑玄武质岩浆,在有利的分异演化条件下(如初始低氧逸度、相对高度的分异演化、后期与地壳物质混染)也有可能形成大型钛铁矿床。
肖庆华秦克章唐冬梅苏本勋孙赫三金柱曹明坚惠卫东
关键词:镁铁-超镁铁岩矿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
中天山地块科马提质超镁铁岩体的发现:新疆峡东岩体被引量:10
2009年
新疆和甘肃交界处的峡东岩体是以纯橄岩为主的超镁铁质杂岩体,经过全岩主量元素分析和橄榄石的探针分析,发现纯橄岩具有很高的MgO含量(36%~39%),橄榄石的镁值(Fo值)在90~96之间。通过反演原始岩浆成分的方法得到原始岩浆中MgO=28%、FeO=9%,属于科马提质岩浆。通过模拟初始岩浆的结晶分异过程,峡东岩体是科马提质岩浆发生高程度结晶分异的产物。利用MELTS软件计算原始岩浆的演化过程,得到初始岩浆的液态温度为1703℃,在1649℃和1555℃时分别开始结晶铬尖晶石和橄榄石,在1093℃开始结晶单斜辉石,这一结晶顺序与峡东岩体的矿物组合是一致的,也说明峡东岩体是科马提质岩浆高度结晶分异的产物。通过计算得到初始岩浆为原始地幔发生24%的高度部分熔融形成,如此高程度的部分熔融是否与地幔柱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鉴于橄榄石中的Ni含量未发现有与硫化物发生交换反应的证据,因此对于其铜镍硫化物成矿条件是不利因素,其他控制硫化物熔离的因素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但铬尖晶石充分结晶分异为发育铬铁矿矿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孙赫秦克章苏本勋范新唐冬梅李军
新疆东天山图拉尔根大型铜镍矿床硫化物珠滴构造的特征及其对通道式成矿的指示被引量:22
2010年
东天山图拉尔根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中产出一种不常见的硫化物珠滴状构造。这些硫化物珠滴粒度在5~20mm左右,是由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等硫化物矿物组成的斑杂状硫化物集合体。野外观察发现硫化物珠滴具有各种几何形态,产出在稀疏浸染状硫化物和无矿化的辉石岩之间的部位。对图拉尔根杂岩体中发育的24个硫化物珠滴的统计结果显示,平缓厚层状矿化部位的硫化物珠滴呈水平方向拉长,陡倾薄层状矿化部位的硫化物珠滴呈陡倾拉长,珠滴的拉长方向和矿体的延伸方向一致。这表明在含矿母岩浆上升就位到中上地壳的过程中,硫化物珠滴受到熔浆流动的控制,因而其形态可以很好地指示通道式成矿硫化物熔体运动的方向。硫化物珠滴的矿相学和电子探针数据表明其具有向地性特征,即磁黄铁矿和镍黄铁矿先结晶,沉淀在下部;珠滴上部为后结晶的黄铜矿和其它富铜硫化物。这种元素分布可能对贯入块状硫化物矿石同样适用。碲化物和铋化物在硫化物珠滴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在早结晶的浸染状硫化物中的含量,表明富Te和Bi等元素及挥发份的熔体是在岩浆演化后期开始富集结晶的。
刘平平秦克章苏尚国三金柱唐冬梅苏本勋孙赫肖庆华
关键词:铜镍硫化物矿床图拉尔根东天山
新疆阿尔泰康布铁堡组钾质和钠质流纹岩的成因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被引量:28
2011年
阿尔泰南缘康布铁堡组酸性火山岩分布在麦兹、克朗、冲呼尔以及阿舍勒等火山-沉积盆地。本文对其中的钾质流纹岩(TM1,铁木尔特地区)和钠质流纹岩(KK7,可可塔勒地区)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以及地球化学的研究。钾质流纹岩的年龄为400.8±8.4Ma(加权平均年龄为394.8±7.9Ma),钠质流纹岩的年龄为402.2±6Ma(加权平均年龄为396.8±5.1Ma)。主元素分析结果证明研究区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共生的高钾流纹岩和高钠流纹岩同属于高碱、高硅、低钙、过铝质的钙碱性岩系。相似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和同样亏损高场强元素(Ti、Nb、Ta)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二者的原始岩浆源于上地壳部分熔融。钾质流纹岩富集Rb、Ba、Pb,钠质流纹岩则富集Sr,这种元素分相富集的特征符合在岩浆液态不混溶条件下微量元素在共轭钠质熔体和钾质硅酸盐熔体中的分配原则。由此推论,本区产出的钾质流纹岩和钠质流纹岩可能是上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高挥发分酸性岩浆液态不混溶的产物。
单强曾乔松罗勇杨武斌张红裘瑜卓于学元
关键词:锆石SHRIMPU-PB定年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