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40078)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孟艳董建德李春民谷涌泉汪忠镐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电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干细胞
  • 4篇血管
  • 4篇分化
  • 3篇体外
  • 3篇组织工程血管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血管基质
  • 2篇血管支架
  • 2篇原代细胞
  • 2篇原代细胞培养
  • 2篇增殖
  • 2篇神经干
  • 2篇神经干细胞
  • 2篇生物反应
  • 2篇生物反应器
  • 2篇生物相容
  • 2篇生物相容性
  • 2篇体外培养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电力医院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 1篇菏泽市立医院

作者

  • 6篇孟艳
  • 6篇李春民
  • 6篇董建德
  • 5篇汪忠镐
  • 5篇陈晓波
  • 5篇谷涌泉
  • 3篇冯增国
  • 3篇卞策
  • 2篇王蓉
  • 2篇张景艳
  • 2篇盛树力
  • 2篇邱荣鑫
  • 2篇陈兵
  • 2篇张淑文
  • 1篇吴英锋
  • 1篇徐群渊
  • 1篇刘丙方
  • 1篇叶霖
  • 1篇于高生
  • 1篇王春仁

传媒

  • 2篇解剖学报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脱细胞血管基质制备及体内外生物相容性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利用脱细胞血管基质作为血管支架具有以下优点:脱细胞血管基质保留了自然血管的复杂三维结构;脱细胞基质表面的生长因子和结构域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浸润。目的: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并对其体内外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胰蛋白酶、Triton X-100逐步处理猪颈动脉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采用皮下植入实验、急性毒性实验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等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脱细胞基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未释放对红细胞产生破坏溶解作用的有害元素,未引起急性溶血反应,对细胞的生长无毒性影响。脱细胞基质材料在动物体内植入后早期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到实验观察的后期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脱细胞基质内可见成纤维细胞。另外,脱细胞基质材料对周边组织未产生毒性作用,伤口Ⅰ期愈合。同时组织学切片显示:支架材料与周边组织相容性好,未产生排斥反应。说明脱细胞基质材料在动物体内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于高生董建德李春民陈晓波
关键词: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生物材料脱细胞血管基质相容性
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定向诱导,向血管内皮细胞(ECs)方向分化,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血管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获取犬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分离出MSCs。将分离的MSCs接种于含EBM-2完全培养液的培养瓶,向内皮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LG-DMEM完全培养液培养的MSCs作为对照组。对MSCs表型进行流式细胞仪鉴定;诱导的内皮样细胞进行CD31、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摄取Dil-Ac-LDL、结合FITC-UEA的双染色功能鉴定。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的原代MSCs表面标志CD44表达呈阳性,而CD34表达则呈阴性;诱导分化的内皮样细胞具有内皮细胞形态特征,与成体内皮细胞相似;诱导的内皮样细胞Ⅷ因子染色和CD31免疫荧光染色均呈明显阳性,对照组细胞为阴性;诱导的内皮样细胞Dil-Ac-LDL摄取实验和FITC-UEA结合实验,细胞呈阳性表现。结论:在体外用骨髓MSCs能够成功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为组织工程血管内皮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种子细胞来源。
李春民董建德谷涌泉陈晓波卞策汪忠镐
关键词:血管间质干细胞内皮细胞细胞分化
APP5肽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APP5肽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1.原代培养SD大鼠胚胎脑海马NSCs;2.利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和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半乳糖脑苷脂(GalC)对培养的NSCs进行鉴定;3.将培养的NSCs分为对照组、血清组、APP5肽反序列组和APP5肽组,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的变化;4.将培养的NSCs分为对照组、APP5肽反序列组和APP5肽组,利用细胞计数、干细胞克隆形成率、干细胞克隆形成大小以及四甲基偶氮唑盐(MTT)代谢率测定的方法,分析APP5肽对海马NSCs增殖的影响。结果1.海马神经干细胞呈神经球聚集生长,BrdU染色阳性;加入血清后神经球周围有细胞呈放射状向四周生长,并带有突起。染色呈MAP2、GFAP或GalC阳性;2.海马NSCs加入APP5肽及其反序列后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3.与对照组相比,加APP5肽后海马NSCs数量明显增加,克隆形成率和克隆形成的直径均有明显的增加,并有统计学差异;4.与对照组相比,加入5肽后海马NSCs的MTT代谢...
孟艳张景艳王蓉张淑文陈兵盛树力
关键词: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原代细胞培养
APP5肽模拟物P165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一种小分子多肽─APP5肽的模拟物P165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 cells,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期能找到一种可代替神经营养因子的小分子物质,能够促进NSCs的增殖或分化,为将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原代培养SD大鼠胚胎脑海马NSCs;(2)利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和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2,3-环核苷酸-3磷酸二酯酶(CNPase)对培养的NSCs进行鉴定;(3)将培养的NSCs分为对照组、血清组、APP5肽反序列组和P165组,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的变化;(4)将培养的NSCs分为对照组、APP5肽反序列组和P165组,利用细胞计数,测定干细胞克隆形成率、干细胞克隆形成大小的方法分析P165对海马NSCs增殖的影响。结果(1)海马神经干细胞呈神经球聚集生长,BrdU染色阳性;加入血清后神经球周围有细胞呈放射状向四周生长,并带有突起。染色呈MAP2、GFAP或CNPase阳性;(2)海马NSCs加入P165及其反序列后细胞形态上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3)与对照组相比,加P165后海马NSCs数量明显增加,克隆形成率和克隆形成的直径均有明显的增加,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P165能够促进海马NSCs的增殖,但并不促进其分化。
孟艳张景艳王蓉张淑文陈兵盛树力
关键词:增殖分化原代细胞培养
脱细胞血管基质和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血管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利用异种脱细胞血管基质和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构建小口径血管移植物的方法。方法采用去垢剂和胰蛋白酶去除猪髂动脉血管壁的细胞成分,对脱细胞基质进行组织学、力学检测及孔隙率评估。分离培养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到脱细胞基质上,并进一步在搏动性生物反应器内培养,采用HE染色和扫描电镜对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进行检测。结果脱细胞处理后,猪髂动脉的细胞成分完全去除,细胞外基质保存完好,力学强度轻度下降;脱细胞基质的孔隙率为94.9%。间充质干细胞能够种植到脱细胞基质上,在剪切力的作用下细胞基本融合,高度伸长并且其排列与流体的方向一致。结论小口径血管移植物可以通过将间充质干细胞种植到异种脱细胞血管基质并在搏动性生物反应器内培养的方法进行构建。
董建德张建谷涌泉李春民王春仁陈兵李建新吴英锋张淑文孟艳汪忠镐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外基质生物反应器
嗅球切除对成年大鼠侧脑室外侧壁新生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嗅球切除后成年大鼠侧脑室外侧壁(SVZ)新生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情况,进一步探讨嗅球对SVZ神经生发活动的影响。方法建立成年SD雄性大鼠右侧嗅球切除模型,并分别存活4周和12周,利用Nissl染色、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PSA-NCAM)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了成年SD大鼠嗅球切除后存活不同时间两侧吻侧迁移流(RMS)BrdU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百分比的变化以及两侧RMSPSA-NCAM阳性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1·嗅球切除后不同时间点,嗅球切除侧RMS的细胞数增加,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加,但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随嗅球切除后大鼠存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且以RMS的吻侧部分下降更明显;2·嗅球切除后,在切除侧断端吻侧颗粒层和RMS均出现较对照侧更多的具有较长突起的PSA-NCAM阳性细胞。结论嗅球切除后仍有新生神经元沿RMS向吻侧迁移,但其增殖率随时间延长下调;嗅球的切除似乎并没有影响成神经细胞的分化。
孟艳刘丙方蔡青高尔静徐群渊
关键词:增殖分化免疫组织化学
ε-己内酯/L-丙交酯聚合物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ε-己内酯/L-丙交酯聚合物(ε-caprolactone and L-lactide,PCLA)可降解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提供依据。方法取PCLA材料行大体和扫描电镜观察。行生物相容性检测,包括细胞相容性实验:将L929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内,实验组加入PCLA材料浸提液,对照组加入DMEM完全培养基,MTT法7d内每天测定各组吸光度(A)值;急性全身毒性实验:分别将PCLA浸提液及等量生理盐水注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腹腔内(n=5),72h内观察小鼠毒性表现;溶血实验:取抗凝兔血加入浸提液、生理盐水、三蒸水,测定各组A值;细胞贴附实验:L929细胞接种于PCLA表面,培养4h及3d后扫描电镜观察;皮下植入实验:将PCLA材料植入大鼠皮下,1、8周后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支架外观呈乳白色,质地均匀,具有良好柔韧性及弹性。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超细纤维粗细均匀、外表平滑;纤维直径1~5μm;孔隙直径10~30μm。细胞相容性实验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生长曲线类似(P>0.05)。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示两组小鼠在观察期内活动及进食情况均良好,无呼吸抑制现象,无瘫痪、惊厥及死亡发生。溶血实验:溶血率为1.18%,低于国家标准(GB-T14233.2-2005)规定的5%。细胞贴附实验示细胞在材料表面能够充分贴附生长。皮下植入实验示材料与组织相容性好。结论 PCLA材料具有良好的显微结构,安全无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
李春民董建德谷涌泉叶霖陈晓波卞策冯增国汪忠镐
关键词:血管组织工程生物相容性
生物反应器内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近年来心脏及周围血管动脉硬化病变的患者大量增加,仅美国每年就有约140万人需要接受血管置换。目前大口径人工血管的临床应用已获得广泛的成功,而小口径人工血管却一直未获得满意的效果,主要是由于缺乏理想的内皮细胞层而易导致血栓形成,血管长期通畅率较差。
李春民董建德谷涌泉邱荣鑫冯增国孟艳卞策陈晓波汪忠镐
关键词:小口径人工血管组织工程血管生物反应器血管动脉硬化血管置换
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体外构建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平滑肌样细胞和内皮样细胞,接种于ε-己内酯/L-丙交酯(PCLA)支架上,将其置于生物反应器内,在搏动性力学(100±20/55±20)mmHg(1mmHg=0.133kPa)刺激条件下培养。3d后行血管组织学检测。结果 血管支架拉伸强度6.1MP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功定向分化为平滑肌样细胞和内皮样细胞;血管腔内表面完全为细胞覆盖,表面的细胞沿液体流动的方向分布;种植的部分细胞已经渗透人血管壁内。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种子细胞,与PCLA支架在生物反应器内构建组织工程血管。
李春民董建德谷涌泉邱荣鑫冯增国孟艳陈晓波汪忠镐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血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