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A07132)

作品数:6 被引量:84H指数:5
相关作者:崔笃信胡亚轩王文萍王庆良朱桂芝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断裂带
  • 3篇裂带
  • 3篇滑动速率
  • 3篇海原断裂
  • 3篇海原断裂带
  • 2篇地壳
  • 2篇东北缘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青藏高原东北...
  • 2篇反演
  • 2篇北缘
  • 2篇GPS速度场
  • 1篇地壳形变
  • 1篇地壳运动
  • 1篇地震
  • 1篇断层
  • 1篇断层滑动
  • 1篇断层滑动速率
  • 1篇形变
  • 1篇岩石

机构

  • 6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5篇崔笃信
  • 5篇胡亚轩
  • 4篇王文萍
  • 3篇王庆良
  • 2篇朱桂芝
  • 2篇王雄
  • 1篇梁伟锋
  • 1篇赵永年
  • 1篇张希
  • 1篇王建华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内陆地震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海原断裂带库仑应力积累被引量:8
2009年
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站在海原断裂带附近的所有观测数据及跨断裂GPS剖面观测数据作为约束,用Smith3D体力模型反演了海原断裂带断层滑动速率和断层闭锁深度,计算了库仑应力积累率和地震矩积累率.采用遗传算法拟合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拟合的最后残差均方根为1.2mm/a.反演结果为:第一段毛毛山断裂左旋走滑运动速率为3.6mm/a,闭锁深度为22km;第二段老虎山断裂左旋走滑速率为10.5mm/a,闭锁深度为11.4km;第三、四、五段(海原断裂带西段、中段和东段)滑动速率依次为3.5mm/a、5.8mm/a、5.7mm/a,闭锁深度依次为8.5km、3.6km、4.3km.海原断裂带库仑应力积累率为0.48~1.59MPa/100a,毛毛山断裂地震矩积累率较大,但库仑应力积累率较小;老虎山断裂库仑应力积累率和地震矩积累率均比较大;海原断裂带(狭义)中西段库仑应力积累率最大.
崔笃信胡亚轩王文萍朱桂芝
关键词:海原断裂带滑动速率地震
GPS高精度重复测量中的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检测及改正被引量:3
2010年
首先通过GPS接收机在超短基线上检测数据计算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然后对民乐跨断层综合观测场地2007—2008年的GPS点位速率进行校正。从计算结果可知,所用GPS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多在亚毫米级。对于距离在几千米的点位,由于各期观测所用天线的不同,使得相位中心的偏差对水平运动速率的影响多在亚毫米级;若各期观测所用天线相同,则影响多在10^-2毫米量级。对高精度GPS观测来说,多期观测尽可能采用同一天线。
王雄王建华胡亚轩赵永年
关键词:GPS测量地壳形变
用GPS数据反演海原断裂带断层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被引量:37
2009年
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站在海原断裂带附近的所有观测数据及跨断裂GPS剖面观测数据作为约束,用Smith3-D体力模型反演了海原断裂带断层滑动速率和断层闭锁深度.从西到东断裂共分为5段,采用遗传算法拟合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拟合残差均方根为1.1mm/a.反演结果为:毛毛山断裂左旋走滑运动速率为3.5mm/a,闭锁深度为22.0km;老虎山断裂左旋走滑速率为6.5mm/a,闭锁深度为10.3km;海原断裂带西段、中段和东段的滑动速率依次为4.5mm/a、5.6mm/a和5.5mm/a,闭锁深度依次为8.4km、3.6km和4.3km.表明毛毛山断裂左旋走滑运动速率小,闭锁深度大,有利于应变能的积累,使得该断裂及附近地区存在发生强震的背景.
崔笃信王庆良胡亚轩王文萍朱桂芝
关键词:海原断裂带反演滑动速率
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变形及其机理被引量:24
2009年
为了解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变形特征,进一步研究该地区地壳运动的壳-幔耦合机理,本文通过处理分析该地区1999~2007年多期GPS观测数据、1972~2000年水准测量数据和1992年及2007年相对重力测量资料,获得了该区域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较长时间段的垂直形变场和相对重力变化场.分析发现青藏高原东北缘东西部的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西部以北东向地壳缩短运动为主,而东部以顺时针旋转为主;东部以地壳隆升为主,速率在2.1 mm/a左右,而西部隆升的速率小于1 mm/a;相对重力变化则表现为在整体增大的背景下东部升高速率较大,平均为9.0×10^(-8)m·s^(-2)·a^(-1) ,而西部较小,平均值为3.1×10^(-8)m·s^(-2)·a^(-1).我们还发现,地壳不同变形形式的转换不是渐变的,而是发生在较窄的一个转换带内,这个转换带的整体走向为NEE,北部位于金昌与武威之间,中部在祁连山东部、门源以西,南部位于德令哈以东青海湖以西.最后结合前寒武纪构造格架、重力均衡异常资料和地震SKS分裂结果对形成这种运动态势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岩石圈物质侧向流动、岩石圈结构及壳-幔耦合方式差异可能是导致东部与西部岩石圈变形差异主要动因.
崔笃信王庆良胡亚轩王文萍梁伟锋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变形GPS速度场
用GPS数据反演分析海原断裂带分段活动特征被引量:9
2009年
首先应用1999-2007年的GPS观测资料分析海原断裂带的运动特征,看出期间该断裂带GPS站点运动速度由南向北逐渐衰减,在NWW和NE走向断层两盘的运动差异较为明显,断层的活动以走滑运动为主。然后依据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给出反演参数初值,利用水平形变资料对断裂三段的走滑速率及断层下界深度进行反演。结果为从西到东断裂带各段走滑速率分别为8.25mm/a、5.49 mm/a和5.97 mm/a,断层底部深度依次为22.8 km;13.3 km;11.1 km。综合分析认为毛毛山-老虎山断裂运动速度明显高于海原断裂速度,在速度变化梯度较大的毛毛山断裂存在6级以上地震空区,推测具有发生强震的危险性。
胡亚轩崔笃信张希王雄
关键词:海原断裂带GPS资料反演滑动速率
昆仑8.1级地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形变场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根据震源区及其附近地震前后的形变观测数据以及震后考察结果,用Okada模型反演发震断层模型参数,模拟2001年11月14日昆仑8.1级地震的同震位移,获得扣除同震形变后的速度场。结果表明:1)昆仑8.1级地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西部地壳变形影响显著,同震位移在德令哈一带可达40mm左右;2)用这种方法得到的速度场比GPS原始速度场能更真实地反映地震后区域地壳运动状态和应变状态。
崔笃信王庆良王文萍
关键词:青藏块体东北缘同震位移GPS速度场地壳运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