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98-04-08)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相关作者:郑玉红王雷宏汤庚国杨锦昌尹光天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引种
  • 1篇山荆子
  • 1篇棕榈
  • 1篇棕榈藤
  • 1篇居群
  • 1篇居群遗传
  • 1篇居群遗传多样...
  • 1篇ISSR
  • 1篇ISSR分析

机构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1篇汤庚国
  • 1篇许煌灿
  • 1篇李荣生
  • 1篇王雷宏
  • 1篇尹光天
  • 1篇杨锦昌
  • 1篇郑玉红

传媒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国棕榈藤引种进展被引量:6
2003年
介绍了棕榈藤在中国及各省区的天然分布 ,阐述了海南、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等省在过去 4 0年引进的国内外藤种及其生长情况 。
李荣生许煌灿尹光天张秀凡杨锦昌
关键词:棕榈藤引种
8个山荆子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被引量:22
2010年
采用ISSR标记对中国北方地区的8个山荆子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探讨山荆子在苹果属植物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从55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1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7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9个,多态位点达97.47%.(2)在物种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670,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846,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399,多态位点百分率(PPB)=80.22;基因流(Nm)为1.6591,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316,Φst值为0.2360.(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为0.1555、0.1369、0.1258处8个山荆子居群分别聚为两大类、三亚类、四小类,但居群聚类位置与地理位置无明显的相关性.(4)山荆子的居群内遗传多样性贡献率占76.40%,而居群间的贡献率占23.60%,说明山荆子的遗传多样性主要分布在居群内,但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也较高.由此推测,山荆子的起源中心在华北和东北范围内,其中灵空山(山西)和塞罕坝(河北)居群可近似为核心居群;ISSR标记与花部的一些性状可能有连锁关系.
王雷宏郑玉红汤庚国
关键词:山荆子ISS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