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4kj152)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桂军李郁何长生吴忆春魏建忠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兽医工作站安徽农业大学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毒株
  • 3篇强毒
  • 3篇强毒株
  • 3篇法氏囊
  • 3篇法氏囊病
  • 3篇IBDV
  • 3篇病毒
  • 3篇超强毒
  • 3篇超强毒株
  • 3篇传染
  • 3篇传染性
  • 3篇传染性法氏囊
  • 3篇传染性法氏囊...
  • 2篇法氏囊病毒
  • 2篇分子鉴定
  • 2篇传染性法氏囊...
  • 1篇法氏囊病病毒
  • 1篇高变区
  • 1篇VP2基因
  • 1篇VP2基因高...

机构

  • 3篇广西大学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安徽省兽医工...

作者

  • 3篇魏建忠
  • 3篇吴忆春
  • 3篇王桂军
  • 2篇韦平
  • 2篇何长生
  • 2篇李郁

传媒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3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安徽超强毒株的分离及分子鉴定被引量:6
2006年
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接种﹑琼脂扩散试验、电镜观察,从临床病鸡的法氏囊组织分别分离到3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CH03、JG04和QJ04株,对4周龄未免疫鸡的攻毒致死率分别为92%、83%、67%,对鸡胚的半数致死量(ELD50)分别为10-6.8/0.2ml、10-5.4/0.2ml、10-4.6/0.2ml;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的IBDVVP2基因高变区(vVP2)及其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序列共有492个核苷酸,编码164个氨基酸。关键位点的氨基酸变化特征:第一亲水区P222A、疏水区的K249Q和S254G、N279D和T284A,与超强毒参考株UK661﹑HK46﹑OKYM和CH1-97极为相似,而与致弱株Cu-1)及变异毒株Var-E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3株IBDV分离株均属超强毒株。
王桂军吴忆春魏建忠李郁何长生韦平
关键词:IBDV超强毒株分子鉴定
安徽地区IBDV超强毒株的分离鉴定和VP2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12
2006年
经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接种、易感鸡接种试验、电镜观察,从安徽地区疑似病鸡的法氏囊组织分离到3株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分离株人工感染4周龄鸡,致死率分别为92%、83%、67%。接种9~10SPF鸡胚测得的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分别为10-6.8/0.2mL、10-5.4/0.2mL、10-4.6/0.2mL。应用Nested-PCR分别对3株分离株VP2基因高变区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个分离株与国内外参考超强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2%~99.5%,氨基酸同源性为99.3%~100%,VP2高变区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符合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特征。
王桂军魏建忠吴忆春李郁何长生韦平
关键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VP2基因高变区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安徽超强毒株的分离和分子鉴定
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接种、琼脂扩散试验、电镜观察,从临床病鸡的法氏囊组织分别分离到3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CH03、JG04和QJ04株,对4周龄未免疫鸡的攻毒致死率分别为92%、 83%、67%,对鸡...
王桂军吴忆春魏建忠李郁何长生韦平
关键词:IBDV超强毒株分子鉴定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