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11227118Z)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马维军任爱民崔明晖尹国韩秋成更多>>
相关机构: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邯郸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杂交
  • 5篇杂交棉
  • 5篇三系杂交
  • 5篇三系杂交棉
  • 3篇棉花
  • 3篇耕作
  • 3篇耕作方式
  • 2篇生长发育
  • 2篇种子
  • 2篇种子纯度
  • 2篇SSR标记
  • 2篇不同耕作
  • 2篇不同耕作方式
  • 2篇不育
  • 2篇不育系
  • 1篇雄性不育
  • 1篇雄性不育系
  • 1篇叶枝
  • 1篇生理特性
  • 1篇衰老

机构

  • 10篇邯郸市农业科...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邯郸学院
  • 1篇邯郸市动物疫...
  • 1篇邯郸市农业局

作者

  • 9篇韩秋成
  • 9篇尹国
  • 9篇崔明晖
  • 9篇任爱民
  • 9篇马维军
  • 8篇张玉娟
  • 3篇李存东
  • 3篇王双贵
  • 1篇张晶晶
  • 1篇温利华
  • 1篇刘红耀

传媒

  • 4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 1篇棉花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业生产在气候变化中的脆弱性分析——以邯郸市为例被引量:6
2016年
本文选取邯郸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为代表,通过分析三种农作物产量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对农业生产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针对全球变暖趋势下小麦、玉米、棉花生产存在的脆弱性问题,提出了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和时间,以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抵御气象灾害;建立完善的应对气象灾害的预警机制;选择适应性强的新的农作物的品种的适应对策,加强农作物对气象灾害的抵御能力,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稳定农业生产。
刘红耀温利华
关键词:农业脆弱性气候变化
利用多重PCR-SSR标记鉴别三系杂交棉种子混杂和SSR位点杂合被引量:1
2013年
杂交种纯度优劣直接决定了杂交种产量,而常规方法鉴定周期长,不能及时反映杂交种纯度,难以指导生产应用。由于种子混杂和SSR位点杂合都会造成株间带型的差异,为提高杂交种纯度鉴定的准确性,本研究从196对SSR引物中筛选到4对在双亲间表现稳定多态性的引物,根据带型特点进行组合,结果显示,利用多重PCR-SSR技术可以区分棉花杂交种种子混杂和SSR位点杂合,为杂交种快速准确鉴定提供技术支持。
马维军任爱民尹国张玉娟韩秋成崔明晖
关键词:种子纯度
陆地棉胞质不育系下胚轴线粒体DNA制备
2012年
介绍了一种以陆地棉不育系104-7A的无菌苗下胚轴为试验材料,专门针对棉花线粒体DNA的提取方法。与黄化苗子叶为材料相比,该法大降低了叶绿体DNA污染的几率。由于棉花中含有大量的棉酚和单宁等物质,增加了线粒体DNA提取的难度,因此在试验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加入了PVP、BSA和DIECA,简化了试验流程,提高了线粒体DNA的质量和产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检测,证明该方法提取的线粒体DNA纯度极高,能够满足后续试验要求,为研究与线粒体基因相关的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尹国任爱民韩秋成崔明晖马维军
关键词:下胚轴线粒体DNA
去早果枝对不同密度三系杂交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以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301’为材料,设置了3个密度和3个去早果枝方式(去基部2个、3个早果枝及不去果枝)处理,研究去早期果枝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早果枝显著推迟了棉花的生育进程;在各密度下去早果枝均能降低单株脱落数和单株烂铃数,提高棉花生长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去早果枝推迟了叶面积指数达到高峰的时间;去早果枝能显著提高铃重;去早果枝在各密度下产量均比对照有所提高,且在3.75万株/hm2密度下,去2个早果枝比对照显著提高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增产率分别为9.1%和9.3%,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
马维军任爱民韩秋成张玉娟崔明晖尹国王双贵
关键词:三系杂交棉生长发育
不同耕作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以转Bt基因抗虫棉新棉33B和杂交抗虫棉农大棉6号为试验材料,设翻耕、旋耕、铁茬3种耕作处理方式,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棉花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均表现为翻耕>旋耕>铁茬,这一规律在2个品种上表现一致。翻耕有利于促进棉花株高和茎粗等营养生长,有助于创建较大的田间群体叶面积,是棉花栽培管理中适宜的耕作方式。
韩秋成任爱民张玉娟尹国崔明晖张晶晶马维军李存东
关键词:耕作方式棉花生长发育
不同种植密度与留叶枝方式对三系杂交棉产量构成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以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为试验材料,设两因素(种植密度、留叶枝方式)三水平试验设计,其中,种植密度水平为2.25万株/hm2、3.75万株/hm2和5.25万株/hm2,留叶枝方式水平为不留叶枝(常规整枝,CK)、留2个优势叶枝和留全部叶枝,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留叶枝方式对棉花产量构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叶枝能够提高棉花的霜前花率,促进棉花早熟,但在不同的密度种植时棉产量构成和产量效应不同:低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能够显著提高单株铃数和霜前花率,最终使产量略有提高;中等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显著降低单铃重,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其中留全部叶枝的棉花减产显著;高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降低棉花单铃重,其中留2个优势叶枝棉花的单铃重降低显著,最终导致产量略有降低。在三系杂交棉简化整枝栽培管理中,采用种植密度3.75万株/hm2、留2个优势叶枝方式栽培棉花产量最高,籽棉产量为5383.6 kg/hm2。
马维军任爱民韩秋成张玉娟崔明晖尹国王双贵
关键词:种植密度留叶枝三系杂交棉
3个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mtDNA的差异性分析
2012年
选取生产上常用的104-7A、晋A和哈克尼西棉3个棉花胞质不育系为试验材料,利用RAPD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探索不同胞质不育系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引物S207、S291和S513在3个不育系中能得到清晰的特异条带,表明这3个不育系的线粒体DNA之间有差异,分别为不同的胞质不育类型。
马维军任爱民崔明晖韩秋成张玉娟尹国王双贵
关键词:三系杂交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APD
不同耕作方式对棉花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以转基因抗虫棉新棉33B和杂交抗虫棉农大棉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翻耕、旋耕和铁茬3种耕作方式对棉花主茎功能叶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能提高主茎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提高单株铃数并最终提高产量,是棉花栽培管理中适宜的耕作方式。
韩秋成张玉娟任爱民马维军崔明晖尹国李存东
关键词:耕作方式棉花光合速率
利用SSR标记鉴定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的纯度
2013年
以三系杂交棉邯杂429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进行了SSR分子标记。从196对引物中筛选到3对带型稳定、在杂交种中呈现双亲互补型的SSR引物,为该杂交种纯度的快速鉴定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单粒棉种DNA快速提取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棉花杂交种的种子纯度。
马维军任爱民尹国张玉娟韩秋成崔明晖
关键词:三系杂交棉SSR标记种子纯度
耕作方式对棉花主茎功能叶衰老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以转基因抗虫棉新棉33B和杂交抗虫棉农大棉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翻耕、旋耕和铁茬3种耕作方式对棉花主茎功能叶衰老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棉花主茎功能叶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顺序均为翻耕>旋耕>铁茬,MDA含量顺序为翻耕<旋耕<铁茬。翻耕处理的叶片衰老程度最轻,有效延缓了棉花衰老,是棉花栽培管理中适宜的耕作方式。
韩秋成任爱民张玉娟崔明晖尹国李如欣马维军李存东
关键词:耕作方式棉花衰老生理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