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60400737)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5
相关作者:刘浩潘伟然骆智斌石晓枫尹宝树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水交换
  • 2篇值模拟
  • 1篇叶绿素A
  • 1篇营养盐
  • 1篇营养盐限制
  • 1篇藻华
  • 1篇植物
  • 1篇深沪湾
  • 1篇生态模型
  • 1篇水华
  • 1篇纳潮
  • 1篇纳潮量
  • 1篇浮游植物
  • 1篇潮汐
  • 1篇潮汐潮流

机构

  • 4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刘浩
  • 4篇潘伟然
  • 2篇骆智斌
  • 1篇尹宝树
  • 1篇石晓枫

传媒

  • 2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台湾海峡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深沪湾水交换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纳潮量与水交换时间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半封闭海湾内污染物的稀释速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对于预测湾内水质的长期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1个分潮共同驱动一个三维斜压海流模式用以模拟深沪湾的潮汐潮流,进而计算出深沪湾的纳潮量。另外,浓度为1 g/m3的保守示踪物在模型启动之初被作为初始条件均匀投放在湾内,观察其后示踪物浓度随涨落潮流的变化情况,进而可以估算出深沪湾的半交换周期约为14 d。
刘浩潘伟然骆智斌
关键词:深沪湾纳潮量数值模拟
渤海层化结构及潮汐锋面季节变化的数值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三维斜压海流模式(POM)模拟了渤海海温的季节变化,以海表与海底温差ΔT作为判别依据,发现3月份前整个渤海的表、底温差小于0.5℃,说明渤海处于充分混合状态;进入4月份以后,莱州湾、渤海中部以及渤海海峡的局部水域出现超过2℃的表、底温差,意味着垂向层化结构开始形成;层化区域面积随着海表热通量增大的趋势可一直持续到8月,9月后由于日照量逐渐减小,季节性温越层逐渐消失,11月以后渤海又恢复到充分混合的状态。
刘浩潘伟然
关键词:数值模拟
渤海生态动力过程的模型研究 Ⅱ.营养盐以及叶绿素a的季节变化被引量:7
2007年
利用在本系列研究第一部分中所建立的耦合的生物物理模型,模拟了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和营养盐含量的年度循环特征.模拟结果显示:藻类的春季水华是由经过一冬积累在水体中的营养盐导致,而水华开始的时间在浅水区明显早于深水区,对此深水区水体层化结构的形成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河载营养盐与悬起的沉积物所释放的营养盐是诱发夏季水华的共同原因.基于模型结果,我们还发现:渤海的浮游植物动力特性就整体而言依然受无机氮限制,但是在莱州湾,磷限制特性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每年黄河都要携带大量的无机氮进入海水,从而导致莱州湾营养盐的氮磷比已远远超过16.
刘浩尹宝树
关键词:营养盐限制叶绿素A藻华
营养盐负荷对浮游植物水华影响的模型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运用一个耦合的生物物理模型模拟了渤海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氮磷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两种营养盐负荷——河流和沉积物对渤海生态系统动力过程的影响,发现河载营养盐对渤海生态体系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河口水域,而限制沉积物中的营养盐进入水体则能显著抑制渤海范围内藻类水华的爆发。
刘浩潘伟然
关键词:生态模型浮游植物水华
湄洲湾潮流特性的数值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本文运用一个含动边界的二维河口海岸动力模型模拟了湄洲湾潮汐潮流的基本特征,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湄洲湾大、小潮过程的纳潮量,并根据湾内保守示踪物的质量(浓度)随涨、落潮流周期性的变化,进一步估算了湄洲湾的水交换周期,其半交换和80%的交换周期分别为5d和15d.同时可以看出,主航道深水区的水交换特性明显强于湾顶浅水区.
刘浩潘伟然骆智斌石晓枫
关键词:潮汐潮流水交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