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1683)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黄彬姜傥滕军旗皮蕾周青松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妇婴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肾小管
  • 4篇细胞
  • 4篇小管
  • 4篇小管上皮细胞
  • 3篇肾小管上皮
  • 3篇肾小管上皮细...
  • 3篇PAX2
  • 3篇WT1
  • 2篇上皮
  • 2篇上皮间充质转...
  • 2篇基因
  • 2篇间充质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酪氨酸
  • 1篇蛋白酪氨酸激...
  • 1篇蛋白酪氨酸激...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酪氨酸...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紧张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州市妇婴医...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4篇姜傥
  • 4篇黄彬
  • 2篇周青松
  • 2篇皮蕾
  • 2篇滕军旗
  • 1篇袁飞

传媒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RNAi干扰WT1和Pax2表达对逆转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抑制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中胚胎发育关键基因WT1和Pax2的表达对EMT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RNAi技术分别抑制WT1和Pax2。分别构建pshRNA-WT1和pshRNA-Pax2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使质粒瞬时转染NEK52E细胞后用10ng/mLIL-1α刺激细胞,分别提取不同时间点细胞的RNA和蛋白质,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WT1、Pax2、Snail、上皮细胞标志E-cadherin和间充质标志α-SMA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并观察NRK52E细胞的形态。【结果】构建的pshRNA-WT1和pshRNA-Pax2表达载体可在转染细胞内发挥RNAi作用抑制WT1和Pax2基因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80.4%和82.7%。分别抑制WT1和Pax2基因后EMT过程受阻,α-SMA和Snail的表达显著减少,E-cadherin的表达无显著性变化,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的成纤维化样改变。【结论】WT1和Pax2基因是EMT中的关键基因,分别抑制胚胎发育关键基因WT1和Pax2均可使EMT受阻。阻断WT1和Pax2的表达有望中止EMT及肾纤维化的发生。
黄彬姜傥皮蕾滕军旗
关键词:RNAI上皮间充质转化肾小管上皮细胞
胚胎分化/发育基因pax2与WT1的序列启动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逆向分化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TEC)胚胎分化/发育关键基因Wilm s肿瘤基因(WT1)和pax2的序列启动,探讨TEC逆向分化的分子机制及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从胚胎肾、肾脏损伤模型及体外细胞培养3方面入手,通过RT-PCR、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研究TEC逆向分化时,胚胎期控制TEC分化/发育的关键基因pax2和WT1的表达、pax2和WT1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TEC逆向分化间的关系。结果:(1)胚胎期:pax2和WT1mRNA先后在胚胎11.5 d及14 d时开始出现表达并逐渐增强,出生14 d后仅有痕量表达。免疫组化显示,成年大鼠中仅肾小球足突细胞表达WT1,TEC中pax2和WT1表达阴性。(2)5/6慢性肾损伤模型:损伤第2周,部分TEC重新出现pax2和WT1的表达,第4周达高峰,两者表达趋势相吻合。pax2在第10周尚有一个新的表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痕量。(3)TEC体外培养:经炎性因子IL-1α(10μg/L)、AngII(10-9mol/L)掺入培养后,TEC分别在0.5、24 h内重新表达pax2和WT1,随后α-SMA出现高表达,细胞呈现间充质样细胞特征。以WT1中和抗体、An-gII受体阻断剂封闭WT1和pax2基因的作用后,α-SM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基本保持原有特征不变。结论:控制胚胎肾分化/发育的关键基因pax2和WT1在成年肾遭受损伤时,可获得重新表达,呈现序列启动现象,TEC同时出现胚胎间充质细胞特征;pax2和WT1的重新表达与细胞浸浴环境(高浓度细胞因子)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内在启动机制参与TEC的逆向分化。
姜傥皮蕾袁飞周青松黄彬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因PAX2基因WT1
血管紧张素Ⅱ与其介导的蛋白质酪氨酸激酶JAK2信号通路在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时小管上皮细胞逆向分化中的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Ⅱ与其介导的蛋白酪氨酸激酶JAK2信号通路在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中发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逆向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建立Wistar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肾脏局部AngⅡ的水平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RT—PCR,观察间充质细胞表面标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2)模拟高、中、低浓度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环境,体外观察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逆向分化的情况。(3)先后阻断AngⅡ受体(AT2R)及其介导的AngⅡ信号转导通路的JAK2,研究AngⅡ与JAK2通路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逆向分化的影响。结果(1)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0、24、48、72、96、120h,局部AngⅡ含量持续增高,分别为(406.7±106.1)、(463.0±112.9)、(526.6±128.3)、(649.5±131.5)、(875.g±150.2)、(980.8±155.2)ng/L,P〈0.05。(2)缺血再灌注后48h,肾小管上皮细胞开始表达α-SMA mRNA及蛋白质。(3)高浓度(10^-7mol/L)AngⅡ刺激可诱导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α—SMA,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10^-9mol/L浓度AngⅡ刺激30min时,α-SMA表达水平最高。无论是阻断AT2R抑或JAK2信号通路,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α-SMA均明显受到抑制。结论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向间充质细胞逆向分化,局部RAS启动与其密切相关。AngⅡ可能通过AT2R及其介导的JAK2信号通路促发肾小管细胞的逆向分化。
姜傥周青松皮蕾黄彬
关键词:肾小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细胞模型中WT1和Pax2重新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细胞模型中胚胎发育基因WT1和Pax2的重新表达及其规律,并研究上调表达外源性WT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的影响。方法:采用10 ng/ml IL-1α刺激体外培养的NRK52E细胞,建立EMT细胞模型。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pRc/CMV-D-WT1质粒瞬时转染NEK52E细胞。分别提取EMT细胞模型和质粒转染组不同时间点细胞的RNA和蛋白质,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EK52E细胞WT1、Pax2、上皮细胞标志E-cadherin和间充质标志α-SMA的表达,研究基因表达的时效性变化规律,并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果:成功建立EMT细胞模型,该模型中E-cadherin的表达显著减少,α-SMA的表达显著增多,细胞发生明显的成纤维化样改变。在EMT细胞模型中,出生后关闭的WT1和Pax2获得重新表达,且Pax2的表达早于α-SMA和WT1。在NEK52E细胞中上调表达WT1,细胞表达α-SMA,不表达Pax2,同时E-cadherin的表达显著减少,细胞出现成纤维化样改变。结论:Pax2和WT1基因是EMT中的关键基因,在EMT发生时呈序列启动,Pax2在EMT中处于WT1上游。胚胎发育基因WT1和Pax2的重新表达可能是EMT的重要机制。
黄彬姜傥皮蕾滕军旗
关键词:基因表达上皮间充质转化肾小管上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