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104009)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4
相关作者:陆明勇黄辅琼周峥嵘高福旺白长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国地震局福建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壳
  • 3篇地壳形变
  • 3篇地下水
  • 3篇形变
  • 3篇前兆
  • 2篇地下流体
  • 2篇地下水位
  • 2篇地震
  • 2篇地震前
  • 2篇地震前兆
  • 2篇短临
  • 2篇震前
  • 2篇流体
  • 2篇构造应力
  • 1篇短临前兆
  • 1篇短临异常
  • 1篇识别方法
  • 1篇相互作用

机构

  • 4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作者

  • 5篇陆明勇
  • 2篇黄辅琼
  • 1篇高福旺
  • 1篇牛安福
  • 1篇周峥嵘
  • 1篇白长清

传媒

  • 3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地壳形变短临异常与地下水位短临异常关系及识别方法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对1976以来华北地区MS≥5.0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和地下水位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了地壳形变短临异常与地下水位短临异常间的关系。假如把相距不超过70 km的一组形变与水位异常称为一个异常对次,则有:①临震异常对次远远小于短期异常对次;无论是短期异常还是临震异常,形变异常开始时间大部分早于水位异常开始时间;②在短期异常过程中,变形压或压缩与水位升、变形张或膨胀与水位升的异常对次所占比例不高;变形压或压缩与水位降、变形张或膨胀与水位降的异常对次所占比例较高,且变形张或膨胀与水位降占优。在临震异常过程中,变形压或压缩与水位升的异常对次所占比例远远大于变形张或膨胀与水位升的;③地壳形变短临异常与地下水位短临异常的关系可表示为y=a0x+a1,其中y和x分别为地下水位和地壳形变短临异常观测值。最后提出了判断短临前兆异常的新方法,即异常放大法。
陆明勇牛安福白长清黄辅琼
关键词:地壳形变地下水位短临异常识别方法
“双力源”地震前兆观点的进一步探讨被引量:5
2007年
分析了地震前兆产生的环境、地下流体作用及流体力与地震前兆的关系,论述了浅层前兆和深层前兆产生的过程并予例证,并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了"双力源"地震前兆观点,即:地震前兆产生是构造应力与地下流体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彼消此长产生不同的动态图形及前兆异常;在地震孕育与前兆产生过程中,构造应力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流体力则是调制性的;只有那些能与地震孕育构造应力增强过程产生力学耦合的流体力,才能调制与诱发出地震前兆并促使地震发生。
陆明勇
关键词:地下流体构造应力地震前兆
地壳形变与地下水异常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04年
地壳形变异常是地壳构造变动中直接的表现 ,也是物理含义最为明确的地震前兆之一。地下水异常能够提供多种形式的构造活动过程 (包括地震 )。这两类异常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和特点反映出地震孕育过程中伴随的前兆信息 ,并成为地震预报的重要手段 ;而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因此 ,对两类异常关系的研究对于识别地震前兆特别是短临前兆至关重要。归类了地震孕育模型及其前兆异常机理 ,并对前兆异常机理进行归纳整理和简述 ,然后从机理和前兆方面综述了地壳形变与地下水异常关系的研究成果。
陆明勇黄辅琼周峥嵘高福旺
关键词:地震前兆短临前兆地壳形变
关于构造变动的“双力源”假设被引量:1
2009年
地下流体及流体力普遍存在且对构造变动产生影响。分析了地壳构造变动产生的环境、构造应力与流体力的异同性以及地下流体及流体力对多种形式的构造变动(包括地震)的影响。提出了"双力源"构造变动假设,即构造变动不仅是构造应力作用的结果,而且是构造应力与地下流体力(包括降水等产生的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共同作用因方式不同(如大小、方向等)而产生不同的构造变动;在构造变动孕育与产生过程中,构造应力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地下流体力则是调制性的,只有那些能与构造应力增强过程产生力学耦合的地下流体力,才能调制与诱发出构造变动异常并促进构造变动。
陆明勇
关键词:地下流体构造应力
地壳形变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及“双力源”前兆观点被引量:22
2006年
依据北京大灰厂台地质构造及30多年的观测资料,建立水文地质力学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地下水与地壳形变的相互作用及关系。研究表明,断层活动受构造应力和降雨、地下水产生的流体力共同作用;断层受力方式的改变对地壳形变、地下水位及相互关系产生影响并使观测曲线形态发生变化;地壳形变与地下水位前兆异常是在地震孕育构造应力和降雨、地下水引起的流体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非周期性变化。据此提出地震前兆异常的“双力源”观点,震源体膨胀(扩容)产生变形并引起地下流体异常,地下流体异常产生流体力,流体力影响地震孕育、发展和前兆的产生;地震前兆的产生是“双力源”即构造应力和流体力联合作用的结果;构造应力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地下流体力则是附加的、调制性的,只有那些能与地震孕育构造应力增强过程产生力学耦合的地下流体力才能调制与诱发出地震前兆异常并促使地震发生。
陆明勇
关键词:地壳形变地下水位相互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