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9E12SF167)

作品数:7 被引量:89H指数:6
相关作者:张胜军李英赵雅轩黄振王淑一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连市气象局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可降水量
  • 3篇降水
  • 3篇降水量
  • 3篇大气可降水量
  • 2篇对流性
  • 2篇对流性降水
  • 2篇遥感
  • 2篇灾害
  • 2篇雷电
  • 2篇雷电灾害
  • 2篇环流
  • 2篇环流特征
  • 2篇混合型
  • 2篇暴雨
  • 2篇GPS遥感
  • 1篇地基GPS
  • 1篇易损度
  • 1篇易损度区划
  • 1篇易损性
  • 1篇易损性分析

机构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 4篇大连市气象局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篇张胜军
  • 2篇邹善勇
  • 2篇李万彪
  • 2篇王淑一
  • 2篇黄振
  • 1篇梁军
  • 1篇王囝囝
  • 1篇李英
  • 1篇梁宏
  • 1篇赵雅轩
  • 1篇王蕾

传媒

  • 3篇高原气象
  • 2篇气象科技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连市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
根据大连地区11个县市区的雷灾数据(2005—2012年)、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2006年—2012年)及8个气象观测台站观测的雷暴日数据(1971—2012年)提炼出雷暴日、雷击大地密度、雷电灾害频率、经济损失模量、...
王淑一邹善勇李锐王蕾
关键词: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
文献传递
2010年8月8-10日辽东半岛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卫星资料、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辽东半岛地区2010年8月8-10日3次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暴雨发生的天气尺度背景、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过程及其发展的中尺度环境和触发机制。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且稳定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背景,切变线上生成的β或γ中尺度雨团发展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是造成强降水的直接系统。(2)辽东半岛地区与低空急流水汽输送通道相连,并形成水汽辐合中心,有利于该地区强降水的产生。(3)暴雨发生前暴雨区域对流层低层的增温增湿、对流性不稳定层结及抬升凝结高度和对流自由高度的明显降低,是导致暴雨的重要条件。(4)切变线附近对流层低层的强正涡度中心和中高层的强正散度中心的耦合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和水汽的向上抬升,促使中尺度对流系统生成,并沿切变线向东北方向移动和迅速发展,产生暴雨。强降水出现在切变线前方低空急流上的风速脉动区。
梁军张胜军石小龙王树雄刘晓初
关键词:暴雨切变线中尺度特征
大连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体系指标量化方法被引量:12
2016年
为了提高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置信度,在大连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讨适用于该评估方法的量化模型以及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各评价指标权重量化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层判断矩阵,计算矩阵最大特征根,对各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和一致性检验,得出所有指标总体累积权重分布的同时确立雷电灾害风险安全度评价等级。通过典型建筑物的雷电灾害风险量化评价,验证了该量化评估体系的合理性,为有效防止或减少建筑物雷电灾害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评价方法。
王淑一邹善勇王囝囝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估体系
大连地区地基GPS水汽自动处理系统设计被引量:4
2013年
简要概述基于GAMIT开发的大连地区地基GPS水汽自动处理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思路,以及具体实现过程;还对系统反演的水汽资料进行精度检验以及误差分析,并介绍了系统反演水汽的质量控制方法,运行中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和日常业务中应用情况。初步应用结果表明:系统可用于解算地基GPS观测数据,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水汽资料,用于天气分析和预报。系统具有解算精度高、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业务使用价值。
黄振梁宏黄艇
关键词:大气探测GPS天顶延迟
黄、渤海大风的次天气尺度环流特征及其应用被引量:14
2012年
选取2008年12月出现在黄、渤海的一次大风过程,采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大风期间的次天气尺度特征及其与天气尺度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黄、渤海大风区的次天气尺度环流具有明显的波动特征,这种波动结构的维持与否和大风期间的天气尺度背景密切相关。黄、渤海位于高空槽前,波动结构维持,该区域从次天气尺度系统获得正涡度和动能,气旋发展,大风形成。中纬度斜压带东南移至黄、渤海上空,波动结构遭到破坏,消耗次天气尺度系统涡度,气旋减弱,但低层大气仍获得次天气尺度系统动能,大风维持。在与高空槽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虽然次天气尺度环流有不同的分布特征,但低层大气若获得次天气尺度动能,则有利于动能输入地区的风速增幅和大风持续,若消耗次天气尺度系统动能,大风停止。次天气尺度动能大值区主要在850hPa以下的低层。
梁军张胜军朱晶赵雅轩
关键词:次天气尺度大风
2001—2010年大连地区暴雪天气与雷达回波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利用2001—2010年大连市7个市区县观测站冬季降水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大连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C型)回波资料,对发生在此期间8次暴雪过程环流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大连地区暴雪天气的环流形势,在500 hPa高空上多与东亚大槽建立前自中国华北伸向黄淮地区的高空槽有关,在地面上则与经华北南部和江(黄)淮地区东移或北上气旋(倒槽)与北方南下冷高压在大连附近交绥有关。雷达回波速度场以"暖式切变"型最多;该类型的降水强度,随南北气流的增强、风切变的增大和切变层在边界层和对流层低层的抬升与暖平流的匹配而加强;随西南气流在边界层和对流层低层减弱与冷平流的出现而减弱。研究结果可为预报冬季暴雪天气提供参考。
王荣基王树雄蒋晓薇梁军刘晓初
关键词:暴雪天气雷达回波
GPS遥感大气可降水量在降水天气过程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3年
应用GPS探测的大气可降水量(PWV)对2010年大连地区降水过程中的水汽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PS/PWV资料能反映大气中水汽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其变化特征与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不同性质的降水过程PWV变化特征明显不同,稳定性降水过程PWV变化较为平缓,呈明显的单峰结构,对流性降水过程水汽变化程度剧烈,呈震荡趋势,而混合型降水具有两种性质降水的共同特征;降水过程中的GPS/PWV阈值表明,GPS/PWV资料在降水天气预报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黄振李万彪梁军
关键词:大气可降水量对流性降水
两次大连春季暴雨的环流特征和诊断分析被引量:20
2011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大连地区近100个逐时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对大连地区2007年3月3~5日和2009年4月19~21日两次春季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了大尺度环流条件对大连地区春季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流层低层的增温、增湿及中纬度冷空气的侵入,是导致两次春季暴雨的重要条件。(2)气旋生成后若位于长波槽前,有靠近中纬度斜压锋区的趋势,则降水强度大;若无长波槽靠近,并远离中纬度斜压锋区,则降水强度小。(3)若长时间维持低空急流水汽输送通道,将有利于大连地区强降水的产生。(4)南支高空急流的西风动量下传,有利于江淮气旋的生成、发展。在其北上过程中,靠近中纬度高空急流,加大了向东北方向的高空流出气流,有利于气旋的再次增强和维持。(5)高层强湿位涡向低层下传,使冷空气侵入气旋外围,锋生的强迫作用,加剧了暖湿气流的上升。强湿位涡下传与地面正涡度区连通,加大了局地的位涡扰动,有利于低层锋区诱生出气旋环流,促使气旋发展、加强,导致强降水的产生。(6)摩擦耗散损失的能量从高层环流背景中的非地转运动和气压梯度力做功获得动能补充,有利于降水强度增大。因此,春季在江淮气旋生成并东北移的过程中,可从上述诸因子初步判断气旋是发展还是减弱,并预报降水的强弱。
梁军李英隋洪起蒋晓薇王树雄
关键词:春季暴雨湿位涡环流特征
GPS遥感大气可降水量在降水天气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应用GPS探测的大气可降水量(PWV)对2010年大连地区降水过程中的水汽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PS/PWV资料能反映大气中水汽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其变化特征与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不同性质的降水过程PWV变化特征...
黄振李万彪梁军
关键词:大气可降水量对流性降水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