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60327)

作品数:13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苏秀兰王朝阳欧阳晓晖崔宏伟苏丽娅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肿瘤
  • 7篇细胞
  • 4篇抗癌
  • 4篇抗癌活性肽
  • 4篇活性
  • 3篇周期
  • 3篇胃癌
  • 3篇细胞周期
  • 3篇抗肿瘤
  • 3篇基因
  • 2篇凋亡
  • 2篇生物活性肽
  • 2篇肿瘤细胞
  • 2篇细胞凋亡
  • 2篇流式细胞
  • 2篇流式细胞术
  • 2篇裸鼠
  • 2篇活性肽
  • 2篇基因表达
  • 2篇基因芯片

机构

  • 12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锡林郭勒职业...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12篇苏秀兰
  • 2篇苏丽娅
  • 2篇崔宏伟
  • 2篇欧阳晓晖
  • 2篇王朝阳
  • 2篇温再和
  • 1篇乔峤
  • 1篇毕力夫
  • 1篇吴莉
  • 1篇杨成旺
  • 1篇贾淑芹
  • 1篇于建设
  • 1篇李东生
  • 1篇武艾宁
  • 1篇吴洁
  • 1篇德力格尔图
  • 1篇宋静慧
  • 1篇董培德
  • 1篇解雅英
  • 1篇刘桂荣

传媒

  • 5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癌活性肽对人肿瘤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由山羊内脏提取制备的抗癌活性肽(Anti-cancer active peptide,ACBP)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MGC-803、人鼻咽癌细胞株CNE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剂量ACBP在不同时间对体外培养的BGC-823、MGC-803及CNE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细胞周期及凋亡进行了检测。结果:MTT结果显示ACBP对BGC-823、MGC-803及CNE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效应,在ACBP 20ug/mL时,对三种细胞株的抑制率分别达到38.3%、29.79%和42.02%(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3种对照组细胞大部分处于G0/G1期和S期,培养24h后,S期细胞数开始减少,G0/G1期细胞数增加,48h和72h后呈现显著性变化(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ACBP作用早期,凋亡细胞(AV+/PI-)增多,在48h和72h后更加明显。结论:ACBP对分化不同的胃癌细胞BGC-823、MGC-803及鼻咽癌CNE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诱导细胞凋亡,抑制DNA合成。
崔宏伟苏依拉其木格苏秀兰
关键词:抗癌活性肽肿瘤细胞系细胞凋亡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
抗癌活性肽-S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对细胞周期的调控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抗癌活性肽-S对荷肝癌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荷肝癌小鼠皮下种植瘤模型,随机分三组,分别给5-Fu,20mg/Kg,抗癌活性肽-S0.4ml/只,对照组给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隔日给药连续10天。10天后处死小鼠,计算重量抑瘤率;取瘤组织制备石蜡切片,原位杂交法检测瘤细胞VEGFmRNA表达情况并计算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抗癌活性肽-S具有较好地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生长及血管生成作用,抑制率为49.43%,且对VEGFmRNA及Ki67表达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抗癌活性肽-S可以阻滞肿瘤细胞停止于S期,促进瘤细胞凋亡。结论抗癌活性肽-S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其抗肝癌细胞增殖作用机制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周期。
王朝阳杨成旺欧阳晓晖苏秀兰
关键词:抑瘤作用肝肿瘤细胞凋亡
抗癌活性肽对小鼠肝癌H_(22)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抗癌活性肽(ACBP)对小鼠肝癌H22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细胞实体瘤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5-Fu(20 mg/kg),ACBP(0.4 mL/只)和生理盐水(0.4 mL/只),尾静脉注射,隔日给药,连续10 d;然后处死小鼠,计算重量抑瘤率(IR)和脾指数(SI),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ACBP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IR最高达54.20%;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ACBP能阻滞肿瘤细胞于G0/G1期,并能促进瘤细胞凋亡。结论:ACBP对小鼠肝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DNA合成,从而达到抗肿瘤效应。
苏依拉其木格王朝阳托娅苏秀兰
关键词:抗癌活性肽移植瘤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
微小RNA与抗肿瘤药物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左右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能够负调控后转录水平的基因表达,已被认为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目前研究证明,miRNA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参与人类多种肿瘤(胃癌、乳腺癌、肺癌等)细胞的发生,增殖与凋亡。
李东生欧阳晓晖董培德苏秀兰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作用微小RNA调控基因表达抑癌基因转录水平内源性
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抗癌生物活性肽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凋亡基因表达谱调控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探讨抗癌活性肽诱导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细胞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性;寻找关键基因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PMI1640培养基体外培养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将其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和抗癌活性肽实验组,选用指数增长期细胞用于实验。Trizol法提取总RNA,采用定制基因芯片对1 153条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对基因芯片数据进行处理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在1 153条基因中,抗癌活性肽组与对照组比较基因表达谱存在差异;差异表达基因中,上调基因121条,下调基因120条,其中表达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的基因共89条,包括下调基因84条,上调基因4条,无变化1条。上调显著基因为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ATM)基因、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结论抗癌活性肽对多种胆管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有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抗癌活性肽调控靶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德力格尔图陈珂苏秀兰
关键词:胆管肿瘤寡核苷酸序列分析抗癌活性肽
避孕方式与宫颈HPV感染的关系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避孕方式与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分析节育环对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 5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宫颈HPV感染的患者120例,统计所有避孕方式,对比分析不同避孕方法致患者宫颈HPV感染的差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宫内节育器的50例女性(健康对照组)和无宫内节育器的50例女性(研究组)的宫颈黏液中TNF-α。结果宫内节育器组感染比例最低,感染率1.92%(10/542),与宫内节育器组比较,避孕套组、口服避孕药组HPV感染病例均高于宫内节育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结扎组HPV感染病例高于口服避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宫颈黏液的TNF-α为(88.94±35.78)pg/mL,健康对照组为(14.67±6.31)pg/mL,研究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材质的宫内节育器亚组间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宫内节育器避孕方式的女性HPV感染比例较小,但宫颈黏液TNF-α水平较高,节育器可能通过改善局部免疫状态起到预防HPV感染的作用。
乔峤宋静慧武艾宁刘亚萍郝艳萍苏秀兰
关键词:避孕方式人乳头瘤病毒宫颈肿瘤坏死因子
生物活性肽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生物活性肽抗肿瘤机制的研究现状。方法:以"生物活性肽、多肽、肿瘤和细胞凋亡"等为关键词,应用CNKI中文数据库和PubMed英文数据库,检索1998-2008年相关活性肽抗肿瘤方面的文献,共收集142篇关于活性肽方面的文章,纳入标准:1)合成多肽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2)生物活性肽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3)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根据纳入标准,选取40篇具有代表性的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生物活性肽可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调控蛋白降解、干扰肿瘤细胞DNA合成、调控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结论:生物活性肽具有很好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且毒副反应小,它的开发利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苏丽娅苏秀兰
关键词:肽类
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异丙酚、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比较异丙酚、瑞芬太尼与氯胺酮、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对血压、心率变化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珐: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4JD例,随机分为两组(R和F组)。R组基础麻醉静注异丙酚O.5~1m∥妇,诱导:瑞芬太尼2ug/kg,维库溴铵0.1mg/k,异丙酚1~2mg/kg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35~45mmHg;麻醉维持:静脉泵注瑞芬太尼10-20ug/kg/h,异丙酚5~10mg/kg/h。F组基础麻醉肌注氯胺酮5mg/kg,诱导:芬太尼2ug/k,余同R组。观察入室后(T0)、诱导后(T1)、插管后(T2)、手术开始时(T3)、术毕(T4)、拔管时(L)血压心率变化及停药至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结果:R组入室后心率、血压较F组高,两组均未有呼吸抑制。诱导后R组心率较F组降低明显(P〈0.01),插管后R组心率、血压较F组低(P〈0.05),其余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止麻醉药至患儿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耐间R组早于F组(P〈0.01)。结论:异丙酚、瑞芬太尼较氯胺酮、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麻醉平稳,麻醉深度可控性强。术后呼吸、意识恢复迅速完善。
解雅英吴洁吴莉于建设
关键词:异丙酚瑞芬太尼氯胺酮芬太尼
抗癌生物活性肽对实验性裸鼠肿瘤组织中p53和Bcl-2表达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抗癌生物活性肽(ACBP)作用于荷胃癌裸鼠后对肿瘤中p53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ACBP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功建立荷胃癌裸鼠模型后将鼠随机分为2组,各组10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腹腔注射活性肽0.4 mL(50 mg/L)。连续处理35 d,停药4 d后处死裸鼠,取肿瘤,应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及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53和Bcl-2蛋白在对照组肿瘤中阳性表达较强,在活性肽组中的表达均比对照组的表达弱,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BP对荷瘤裸鼠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p53和Bcl-2的表达实现的。
温再和苏秀兰
关键词:胃癌裸鼠P53BCL-2
肝肽、脾肽对荷瘤裸鼠肿瘤细胞中Bcl-2、Bax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两种抗癌生物活性肽对荷瘤裸鼠肿瘤细胞中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模型,裸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11只、脾肽实验组12只,肝肽实验组11只;分别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mL、脾肽0.2mL,肝肽0.2mL,隔日给药2wk后处死裸鼠,剥取肿瘤,以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μm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cl-2蛋白在对照组肿瘤中阳性表达较强,肝肽、脾肽组裸鼠肿瘤中Bcl-2蛋白的表达均比对照组表达弱,且有显著性差异(P<0.001);Bax蛋白在对照组肿瘤中阳性表达较弱,在肝肽组、脾肽组裸鼠肿瘤中Bax蛋白的表达均比对照组的表达强,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肝肽、脾肽具有较好的抑制荷胃癌裸鼠肿瘤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影响Bcl-2及Bax的表达相关。
娜仁图雅苏丽娅刘桂荣苏秀兰
关键词:BAX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