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良种创新工程专项资助项目
- 作品数:36 被引量:145H指数:7
- 相关作者:唐章林何光华唐永群李经勇文明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被引量:20
- 2014年
- 角果是油菜产量构成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长角果品种中双11和短角果材料10D130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该组合6世代遗传群体(P1、P2、F1、BCP1、BCP2和F2)的果身长、角果长和果喙长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合的3个角果性状均呈连续分布,其中,果身长最适遗传模型为E-0(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是1.75和–0.06,显性效应值分别是–0.59和–0.86,主基因遗传率在BCP1、BCP2和F2中分别是51.10%、74.23%和66.9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9.16%、17.11%和23.96%。角果长的最适遗传模型为E-1(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其中,第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为0.34,显性效应为–0.81,第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为0.34,显性效应为–0.47,主基因遗传率在BCP1、BCP2和F2中分别是47.63%、68.51%和79.4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9.40%、20.89%和12.47%。果喙长的最适遗传模型为E-3模型(2对加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是0.2和–0.2,主基因遗传率在BCP1、BCP2和F2中分别是33.71%、72.75%和52.2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0.08%、5.37%和27.60%。
- 周清元崔翠阴涛陈东亮张正圣李加纳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 基于甘薯毛状根的外源多基因表达系统的建立
- 2008年
- 用携带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CAMBIA1304+的"解除武装"的重组C58C1工程菌转化甘薯新品种"渝苏303"无菌苗的真叶,50个外植体中的36个长出了毛状根,诱导率达72%.PCR检测证实发根型质粒pRiA4和表达型质粒pCAMBIA1304+均能整合到甘薯毛状根基因组内,共转化率达36%.建立了基于发根农杆菌介导的甘薯毛状根的高效外源基因表达系统,为利用甘薯毛状根快速验证基因功能和将多个外源基因导入甘薯,实现其代谢工程及开展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 黄元射彭梅芳李明梁媛媛冷晋川张启堂
- 关键词:甘薯外源基因毛状根代谢工程
- 种植密度和施氮对玉米×墨西哥大刍草杂种饲草产量与饲用价值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对玉米×墨西哥大刍草杂种饲草产量和饲用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施氮及其交互效应对玉米×墨西哥大刍草杂种饲草产量和饲用价值影响显著。低密度和高密度均降低了饲草产量,较高的施氮量提高饲草产量。饲草的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相对饲用价值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和施氮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则相反。5种营养成分产量均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分别呈"低-高-低"和逐步上升的变化趋势。说明在玉米×墨西哥大刍草杂种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充分利用密氮互作效应,提高饲草产量和饲用价值。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墨西哥大刍草杂种种植密度在40 000株/hm2的基础上施氮450 kg/hm2左右是饲草高产优质的合理组合。
- 冯云超余志江霍仕平张兴端张健晏庆九向振凡张芳魁邹永翠
- 关键词:施氮饲用价值
- 长江上游油菜主要栽培品种(组合)对2种茎叶处理除草剂的耐药性检测被引量:2
- 2015年
- 为探索不同油菜品种对同一复配除草剂的敏感程度,筛选耐药性强的油菜品种以及广适性除草剂,为油菜生产中选择和合理使用除草剂提供科学依据。大田小区试验选择2种除草剂,分别设4个剂量和空白对照对8个油菜品种(组合)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除草剂"油通灵"较"油禧"的适用范围相对更广、安全性更高;德油6号、内油11-83/603、南油12、油研599对除草剂"油通灵"的耐药性强;川油58、油研817对除草剂"油禧"的耐药性强;药物胁迫对籽粒产量和药后30 d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单位叶面积干重;对籽粒含油量、芥酸含量、硫苷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可不作为耐药性考核指标。在推荐剂量处理下,各品种(组合)籽粒产量耐除草剂系数对"油通灵"的耐药性强弱没有差异,对"油禧"的耐药性强弱依次为川油58﹥油研817﹥内油11-83/041﹥南油12﹥油研10号﹥德油6号﹥内油11-83/603。
- 王仕林王相权林丽娟周海燕荣飞雪王用军易海波廖晓初黄辉跃唐章林
- 关键词:油菜栽培品种茎叶处理除草剂耐药性
- 5个骨干籼型恢复系再生能力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 2005年
- 以5个有重要育种价值的籼型恢复系为材料,研究了影响籼稻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和再生的几个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对于籼稻品种而言,MS,NB培养基都是较为适合的培养基类型,愈伤诱导率都比较高,且愈伤质量较好,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但是不同品种对不同培养基的反应有所不同,籼稻品种之间再生能力存在极大差异;分化培养基中适宜的激素配比为BAP3mg/L+NAA0.5mg/L;适当的干燥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还从这5个品种中初步确定了3个再生频率较高的品种,作为进一步研究籼稻组织培养特性的材料,并进行下一步的遗传转化试验。
- 肖向文李平杨正林钟秉强侯磊李德谋何光华
- 关键词:籼稻
- 甘薯新品种“苏薯192”在重庆的生产力及其主要经济性状表现被引量:5
- 2006年
- 在2000 2002年的重庆市区域试验和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重庆试点中,与对照品种“南薯88”比较,“苏薯192”鲜薯产量增产13.86%~34.51%.薯干产量分别增产7.54%和减产8.81%,生物鲜产量增产16.54%,淀粉产量增产7.45%,藤叶产量减产1.00%;在2002年的生产试验中也表现鲜薯产量增产、薯干产量减产.该品种萌芽性好,结薯较早,上薯率高,贮藏性较好,薯肉桔黄色,宜作薯脯类食品加工的原料品种和兼作饲料用品种种植.
- 曾令江张启堂傅玉凡杨春贤赵昕谢一芝
- 关键词:甘薯经济性状
- 甘蓝型油菜叶色黄化突变体Bn.el1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对一个单倍体×二倍体来源的甘蓝型油菜叶色黄化突变体Bn.el1的光合色素质量浓度、农艺性状、叶色遗传和无机营养元素对叶色的影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叶色黄化突变体从苗期到蕾苔期表现新叶黄化,为总叶绿素缺乏型黄化突变体,其经济性状较野生型对照变差,叶色黄化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叶色黄化性状的产生很可能与铁元素的吸收、转运或利用效率降低有关.
- 殷家明杨惠娟彭柳黄梦珠唐章林李加纳李超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叶绿素铁元素
- 三峡库区玉米地方品种配合力分析
- 2012年
- 为了明确三峡库区玉米地方品种育种潜势,以三峡库区常用的7个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设计,对三峡库区14个玉米地方品种的配合力以及主要性状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文峰白玉米’、‘大寨玉米’、‘太阳河白玉米’在单株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上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文峰白玉米’、‘大寨玉米’在改善株型、提高产量有更为突出的表现。不同性状SCA效应值变幅差异较大,其中单株产量变幅最大,为-25.48%~30.47%。所有性状中,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均对F1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穗长、穗粗、行数等7个性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可在早代进行选择;秃尖长、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较低,不宜过早进行选择。
- 冯云超余志江霍仕平张兴端张健晏庆九向振凡张芳魁邹永翠蔡明鸿
- 关键词:玉米农艺性状配合力
- 高产杂交中稻新组合渝优13号
- 2005年
- 渝优13号是重庆市作物研究所用自育的恢复系R3与不育系45A配组育成的中迟熟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株叶型好,品质较优,产量高,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适应性广,于2004年12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
- 唐永群李经勇文明余官平卢瑶
- 关键词:杂交水稻选育
- 水稻单侧卷叶突变体url2(t)的鉴定与遗传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水稻叶片适度卷曲有利于保持叶片直立,改善群体内部光照条件,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卷叶突变体是水稻超高产育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在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水稻骨干恢复系缙恢10号构建的突变体库中发现了一个单侧卷叶突变体,暂命名为url2(t).该突变体表现叶片单侧向近轴面卷曲,另一侧则基本保持平展.突变体不同时期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均高于其野生型缙恢10号,尤其拔节期和抽穗期,url2(t)突变体显著高于野生型缙恢10号.url2(t)突变体叶片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卷曲度适中,功能叶的叶基角均小于缙恢10号,即叶片表现直立.这样的形态结构使水稻叶片直立有利于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高光效群体的建成及光合产物的积累.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 丛云飞方立魁赵芳明凌英华桑贤春杨正林何光华
-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