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

作品数:1,198 被引量:6,929H指数:28
相关作者:蒋新生张明满杨继森王昱高会江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86篇期刊文章
  • 31篇学位论文
  • 2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5篇医药卫生
  • 178篇农业科学
  • 125篇自动化与计算...
  • 89篇建筑科学
  • 88篇环境科学与工...
  • 85篇交通运输工程
  • 57篇机械工程
  • 46篇经济管理
  • 38篇电子电信
  • 38篇理学
  • 34篇生物学
  • 31篇天文地球
  • 28篇金属学及工艺
  • 28篇一般工业技术
  • 26篇电气工程
  • 2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1篇化学工程
  • 19篇文化科学
  • 18篇矿业工程
  • 13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64篇细胞
  • 36篇土壤
  • 29篇园林
  • 26篇感器
  • 26篇传感
  • 26篇传感器
  • 24篇绿地
  • 24篇城市
  • 20篇图像
  • 20篇肿瘤
  • 19篇隧道
  • 19篇网络
  • 19篇污染
  • 16篇信号
  • 16篇腺癌
  • 15篇栽培
  • 15篇绿化
  • 15篇基因
  • 14篇血清
  • 14篇仿真

机构

  • 293篇重庆大学
  • 123篇重庆市风景园...
  • 84篇重庆医科大学
  • 64篇西南大学
  • 57篇重庆交通大学
  • 4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1篇重庆理工大学
  • 30篇第三军医大学...
  • 29篇重庆市农业科...
  • 28篇重庆市中药研...
  • 25篇第三军医大学...
  • 20篇重庆医科大学...
  • 19篇中国人民解放...
  • 17篇西南交通大学
  • 17篇重庆邮电大学
  • 17篇重庆市中医院
  • 14篇第三军医大学...
  • 13篇辽宁医学院
  • 13篇重庆工商大学
  • 13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9篇蒋新生
  • 16篇张明满
  • 14篇杨继森
  • 13篇李丹丹
  • 13篇高慎阳
  • 13篇高会江
  • 13篇王昱
  • 12篇杨转运
  • 12篇徐建楠
  • 11篇徐进
  • 10篇李隆云
  • 9篇谢卫东
  • 8篇王贵学
  • 8篇冉建华
  • 8篇文俊浩
  • 8篇陈帅
  • 8篇钟先信
  • 8篇陈大霞
  • 8篇徐义刚
  • 7篇孙金山

传媒

  • 29篇南方农业
  • 29篇绿色科技
  • 28篇重庆大学学报...
  • 2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1篇中国药房
  • 16篇计算机科学
  • 15篇湖北农业科学
  • 12篇重庆医学
  • 11篇中国园艺文摘
  • 11篇传感器与微系...
  • 10篇河北医学
  • 10篇计算机工程与...
  • 9篇重庆理工大学...
  • 8篇重庆医科大学...
  • 8篇中国药业
  • 7篇黑龙江农业科...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7篇中华小儿外科...
  • 7篇中国岩溶
  • 7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0篇2023
  • 64篇2022
  • 56篇2021
  • 109篇2020
  • 116篇2019
  • 92篇2018
  • 116篇2017
  • 111篇2016
  • 60篇2015
  • 46篇2014
  • 42篇2013
  • 34篇2012
  • 28篇2011
  • 34篇2010
  • 49篇2009
  • 46篇2008
  • 62篇2007
  • 50篇2006
  • 41篇2005
  • 39篇2004
1,1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载体技术体外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大量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hMSCs)的方法 ,以满足组织工程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对细胞数量的需要。方法 :普通培养的第 3代人MSCs1× 10 7个及 0 5gCytodex3微载体 ,加入有 10 0ml培养基的搅拌生物反应器中培养 ,在前 6h ,每隔半小时以 40r/min的速度搅拌 2min ,以后连续搅拌。于培养的第 1、 3、 5、7、 9、 11d取样在相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最后进行细胞表面生长因子的检测。结果 :接种 2 4h后 87%的MSCs细胞贴附于微载体并铺展 ,3d后生长加速 ,约 8~ 9d后细胞生长达最大值。最终细胞收获密度为接种时的约 15~ 2 0倍。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 ,所培养的MSCs均一的表达CD2 9和CD44 ,而CD3 4、CD45和HLA DR阴性。结论 :应用微载体技术可以大量、快速的培养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表面抗原特性不变 。
单建林许建中周强王序全朱灏赵敏
关键词:微载体生物反应器人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
一种大型圆筒类零件轮廓误差在线测量系统被引量:1
2022年
针对大尺寸工件难以采用传统圆度仪进行测量,研发了一套适合大型圆筒类零件的轮廓误差在线测量系统。本测量系统采用单片机+PC控制,以2根同步转动的托辊带动被测圆筒旋转,通过非接触式传感器获取被测工件的表面轮廓测量数据。基于轮廓定位式圆度误差算法,求出工件表面各等分点的轮廓误差值并绘制曲线图。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实现大型圆筒的在线测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田顺徐明珠张乃凡金晓清张济生
层次分析法在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权重判定的方法,使各影响因素之间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比性。方法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采用调查表对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系数的计算。结果得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其中政策因素、人才因素、成果因素、资金因素四个大类影响因素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2687、0.0683、0.1343、0.5287。结论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较为准确、实用的权重系数判定的方法。
敬培胜赵先柱黄国琼黄健张东旭
关键词:影响因素层次分析法
铬渣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1年
综述了铬渣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果,指出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固化法中水泥固化和药剂稳定化两种处理技术,提出开发重金属螯合剂是今后铬渣稳定化处理的研究方向。
陆清萍武增强郝庆菊江长胜
关键词:铬渣稳定化螯合剂
不同药剂处理对香彩雀花期及形态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探索香彩雀花期调控技术,以“热曲”系列香彩雀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药剂处理及试剂浓度对香彩雀花期及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和磷酸二氢钾能有效地推迟花期;40~50μL·L^-1 B9可以将花期提前3 d;50μL·L^-1磷酸二氢钾能明显促进香彩雀株高和冠幅增大;B9对控制株高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冠幅的影响较小。
邹世慧刘华敏
关键词:药剂花期
丘陵地苗圃地形改造后的土壤理化特性研究
2016年
选择原有地形为典型丘陵地形、经大幅度的地形改造后以平地为主的苗圃基地重庆渝北区龙兴镇御临河半岛苗圃基地为调查对象。通过土壤常规理化指标和有效土层厚度的调查,了解地形改造后土壤的肥力水平、酸碱度、物理状况、可用的土壤数量等,研究高强度地形改造后的土壤特征。
陈祥朱本国陈康徐福银胡艳燕包兵
关键词:苗圃丘陵土壤理化特性
摩托车电喇叭声音性能分析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为实现在生产线上对摩托车电喇叭产品进行合格检测和调试,建立了机动车电喇叭的物理/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声音性能指标参数与电喇叭机械零部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通过频域图中包络的幅度值和周期范围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指导调节喇叭参数的声音性能分析方法,实现了对电喇叭产品的频谱包络、共振峰值的位置和基频周期等合格性指标的有效检测与快速调试。实践证明,该方法行之有效,且操作性强。
黄丽雯郭小渝
关键词:电喇叭基频离散傅里叶变换
基于消费者权力感的个性化营销策略研究
2019年
根据权力感的能动——公共导向模型、趋近——抑制理论和控制需要理论,区分吸引新顾客和维系老顾客两个阶段,本文从广告诉求沟通(归属vs.独特)、客户文化营造(正式vs.非正式)两项软策略以及产品形象设计(拟人vs.非拟人)、优待政策实施(显性vs.隐性)两项硬策略入手,提出了基于消费者权力感差异的个性化营销CDCP策略模型和治理思路。
万秋艳吴章建
关键词:个性化营销
鹅油中VA与VE的检测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灰天鹅油中VA含量为0.88 mg/kg,VE含量为2.24 mg/kg,并将VE的含量与大豆、花生、黄芝麻、黑芝麻等植物油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上述4种植物性油脂中灰天鹅油的VE含量与花生油的最接近。
彭祥伟解华东闫峰布丽君王先明
关键词:VA
九味蒲芍胶囊挥发油包合工艺及包合物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优选九味蒲芍胶囊中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以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考察β-CD与挥发油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包合工艺的影响;采用薄层色谱法(TLC)、红外分光光度法(IR)对包合物进行验证,并考察包合物在高温、高湿、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β-CD 6.2 g与挥发油1 ml,在53℃条件下包合4.2 h;薄层色谱法和红外光光度法结果表明,包合物已经形成;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挥发油经包合后稳定性得到明显加强。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简单可行,达到了制备包合物的目地。
兰杨韩丽韩丽周年华梅勇谯志文
关键词:挥发油BOX-BEHNKEN效应面法包合工艺稳定性
共1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