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006074)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罗良平林志超陈金城陈汉芳章绪辉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肺癌
  • 3篇病变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纵隔
  • 2篇细胞
  • 2篇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
  • 2篇肺肿瘤
  • 2篇CT征象
  • 1篇动态增强扫描
  • 1篇胸部
  • 1篇胸部病变
  • 1篇胸膜
  • 1篇胸膜病变
  • 1篇硬币病变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机构

  • 8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内江市第一人...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9篇罗良平
  • 4篇林志超
  • 3篇章绪辉
  • 3篇陈金城
  • 2篇陈汉芳
  • 2篇王秀河
  • 2篇王永安
  • 1篇曹明溶
  • 1篇龚瑾
  • 1篇金志发
  • 1篇蔡春仙
  • 1篇全显跃
  • 1篇史长征
  • 1篇黄力
  • 1篇吴何嘉
  • 1篇李国岱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CD44及其在肺癌研究中的进展
2007年
CD44是属于黏附分子家族的跨膜糖蛋白,具有激活淋巴细胞、参与信号传递、促进细胞黏附等多种生物学功能。CD44的异常表达与肺癌的生长、发展预后及影像学表现关系密切,本文就CD44与肺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章绪辉罗良平
关键词:CD44肺癌
高分辨磁共振T_1成像(HR-T_1WI)技术参数优选在显示胸壁结构及病变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T1WI(HR-T1WI)技术参数优选在显示胸壁结构及病变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5名正常自愿者和45例胸膜病变患者行常规T1WI、T2WI及HR-T1WI平扫,患者再行常规T1WI增强及HR-T1WI增强扫描。对HR-T1WI不同技术参数成像的图像在胸壁结构及病变显示清晰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对胸壁结构及病变显示清晰度评分达到3分者,Torso线圈和5in表面线圈分别占87%、40%,激励次数4和激励次数2分别为85%、40%,采集矩阵512×256和256×256分别为85%、35%(P<0.05);另外视野18cm×18cm与12cm×12cm分别为80%、60%;层厚/层间距3/0.5(mm)、2/0.5(mm)分别为86%、80%(P>0.05)。结论HR-T1WI提高了图像空间分辨率及具有较高信噪比,可作为胸部常规扫描的重要补充序列。采用5in表面线圈、视野≤18cm×18cm、层厚/层间距≤3/0.5(mm)、采集矩阵≥512×256和激励次数≥4时,对胸壁结构及病变显示较满意。
林志超罗良平王秀河陈汉芳
关键词:胸膜病变磁共振成像
CT检查联合CD_(44)v6表达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水平。方法对3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CT检查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对术后肺癌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CD44v6表达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CT检查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61.5%,特异性为83.3%,准确率为74.2%。CD44v6阳性表达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66.7%,准确率为71.0%。两种手段联合对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88.9%,准确率为90.3%。联合检测对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查(P均<0.05)。结论 CT检查联合CD44v6表达检测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有助于肺癌分期及预后判断。
章绪辉罗良平全显跃
关键词:肺肿瘤CD44V6
ASSET联合EPI-DWI技术在脑梗死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并行采集技术(ASSET)联合平面回波扩散加权像(EPI-DWI)技术在脑梗死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搜集40例脑梗死患者资料,均行T1WI、T2WI、ASSET-EPI-DWI及EPI-DWI扫描。比较分析ASSET-EPI-DWI及EPI-DWI对脑梗死灶显示图像质量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1)ASSET-EPI-DWI的对比噪声比(CNR)均值高于对应EPI-DWI(t=6.327,P=0.0001)。(2)ASSET-EPI-DWI丘脑的ADC值均高于对应EPI-DWI的ADC值(t=10.494,P=0.0001);其梗死灶/对侧的脑组织ADC值的比值均大于对应EPI-DWI的ADC值的比值(t=4.844,P=0.0001)。(3)与EPI-DWI相比,ASSET-DWI序列的病灶清晰显示率高(EPI-DWI:80%,ASSET-DWI:100%,P<0.05)。结论ASSET-EPI-DWI技术不但具有成像时间短的优势,而且图像质量较高,正常的ADC值及病灶与对侧脑组织的比值有助于对脑梗死临床分期诊断,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优于EPI-DWI技术。
林志超王秀河罗良平陈汉芳黄力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并行采集技术脑梗死
支气管肺癌侵犯纵隔的CT征象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CT征象评价支气管肺癌侵犯纵隔结构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癌97例,对14种(共750个)纵隔结构的CT表现与手术、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记录原发肿瘤与纵隔结构的接触程度,判断该纵隔结构是否扭曲及是否有气管、支气管腔内肿瘤等.结果:以肿瘤与纵隔接触角大于0°(CT分级3~6级)为CT阳性征象,CT评估纵隔结构侵犯敏感度为72.5%,阳性预测值为80.6%;以肿瘤与纵隔结构接触角大于90°(CT分级4~6级)为CT阳性征象,CT评估纵隔结构侵犯的敏感性为47.5%,阳性预测值为82.6%;以纵隔结构与肿瘤接触角大于180°(CT分级5~6级)为阳性CT征象,病理结果为全部受累,其中结构扭曲占7/40,管腔内肿瘤侵犯占2/40.结论:CT检查对于发现支气管肺癌纵隔侵犯有重要价值,改进CT扫描技术并制定特定判断标准有助于提高CT对支气管肺癌纵隔侵犯的阳性预测值.
金志发罗良平陈金城
关键词:支气管肺癌X线计算机
双能量减影在DR胸部病变摄影中的合理应用
2010年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双能量减影(dual-energy subtraction radiography,DESR)技术的优越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均有所报道,但使用该技术下辐射剂量的问题少有探讨.
林志超李国岱王永安罗良平
关键词:双能量减影胸部病变摄影DR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
孤立性肺结节CT动态增强扫描的层面优化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利用选层重组的方法改善孤立性肺结节(SPN)CT动态增强扫描各延时像测量层面的一致性,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对3种均质液体行CT螺旋扫描并在Z轴方向同层厚任意多平面重组,比较其原始扫描图像及重组图像密度测量值的差异。(2)对72例SPN患者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运用一定的选层重组的方法保证各延时像测量层面的一致性。并对其中46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SPN的CT动态增强特点进行评价,评估其增强前后的CT值、强化峰值、SPN与主动脉的强化值比。结果(1)不同密度的均质液体同层厚的原始扫描图像及重组图像间密度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44,P>0.05);(2)67例SPN选层重组前、后各延时像测量层面一致率分别为20.98%(14/67)和97.01%(65/6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2,P=0.00)。多层螺旋CT对5例SPN的选层重组全部成功。(3)SPN的CT动态增强各延时像测量层面一致性优化以后,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强化峰值[(38.48±14.32)、(42.48±11.55)HU]和结节与主动脉强化值比[(19.64±9.52)、(21.14±7.77)%]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9.52±3.78)HU、(3.41±1.86)%];P值均<0.01。炎性结节的强化峰值、结节与主动脉强化值比[(42.48±11.55)HU、(21.14±7.77)%]与恶性结节[(38.48±14.32)HU、(19.64±9.52)%]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T动态增强选层重组保证各延时像测量层面一致性后,使其对SPN定性的准确率由78%提升至80%。结论螺旋CT扫描Z轴方向同层厚任意重组对均质物质的密度值的测量无明显影响。CT动态增强扫描各延时像测量层面一致性的优化可进一步客观反映SPN的动态增强情况,有利于其形态学的比较及CT值的测量,有望提高其对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能力。
罗良平蔡春仙吴何嘉陈金城
肝脏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术前评估原发性肝癌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肝脏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扫描(LAVA)在原发性肝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LAVA组和二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T1(2D-FSPGR T1)组,各30例,LA-VA组接受平扫+LAVA动态增强;2D-FSPGR T1组接受平扫+2D-FSPGR T1动态增强。由2名放射科医师及2名肝胆外科专家对2组资料进行判读与分析,包括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指导手术的价值及保留肝容积预测准确率。结果 LAVA组和2D-FSPGR T1组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63/63)、92.31%(4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P=0.03);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83%(61/63)、82.69%(4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1)。2名肝胆外科专家评估2D-FSPGR T1和LAVA指导手术价值的一致性满意(Kappa>0.75)。保留肝容积预测准确率LAVA组和2D-FSPGR T1组分别为99.64%(99.65/100.01)、0。结论 与2D-FSPGR T1技术相比,LAVA可清楚显示肝癌病灶的特征、部位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在增强扫描方面可取代前者,对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林志超罗良平史长征龚瑾曹明溶王永安
关键词:肝脏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显像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预后与CD44v3、CD44v6表达的相关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预后与CD44v3、CD44v6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周围型NSCLC患者进入研究。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v3、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肺癌CT征象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D44v3、CD44v6表达与肺癌CT征象中的深分叶征、棘突征、短毛刺征及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CD44v3、CD44v6表达与肺癌术后3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深分叶征、棘突征、短毛刺征及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与CD44v3、CD44v6表达明显相关,提示肺癌的侵袭、转移能力较强;CD44v3、CD44v6阳性表达的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更短,预后更差。
章绪辉罗良平周序珑陈金城
关键词:肺肿瘤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