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2005KW-14)
-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建张堃张钦袁志孟国林更多>>
-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香港中文大学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外冲击波对骨质疏松兔股骨髁部松质骨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骨质疏松兔股骨髁部松质骨的成骨作用。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OVX)对30只5月龄雌性新西兰兔去势,5个月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所有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A组),其余两组(B组和C组)动物右侧股骨髁部进行体外冲击波(ESW)处理,冲击波能流密度0.47 mJ/mm2,脉冲2000次。于处理前、处理后4、8 w时分3批处死动物,分离右侧股骨远端,进行micro-CT测量分析。结果micro-CT三维重建分析表明,冲击波处理后4w(B组)及8 w(C组)时实验组的BMD、BMC和骨小梁立体测量学的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的BMD分别比A组和B组增高79.9%和14.0%,尽管C组在BMD、BMC和骨小梁立体测量学等指标方面均较B组优,但两组测量结果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冲击波可以促进骨质疏松被处理局部骨小梁的改建,改善骨小梁的三维结构,增加骨质密度。
- 张堃刘建孟国林袁志郭炜梁国穗秦岭张钦张志敏李毅
- 关键词:骨质疏松体外冲击波
- 去势加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法兔骨质疏松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探究应用去势加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建立兔骨质疏松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5月龄雌性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假手术+肌注生理盐水组、去势+肌注生理盐水组和去势+肌注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动物。后两组动物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前和术后2、3月时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及术后3月应用micro-CT进行测量分析。结果micro-CT三维重建分析表明,去势加肌注地塞米松肌肉注射组兔术后3月时股骨远端BMD、BMC和骨小梁立体测量的一些指标与假手术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去势+肌注地塞米松组和去势组兔骨小梁稀疏、断裂、排列紊乱,但前者更为明显。结论去势+肌注地塞米松法建立新西兰兔骨质疏松症模型切实可行,造模时间较单纯去势法更短,3个月即可。
- 张堃孟国林刘建袁志张钦王军李晓娟张志敏李生
- 关键词:去势地塞米松骨质疏松症
- 不同能流密度体外冲击波对骨质疏松兔股骨髁部松质骨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不同能流密度体外冲击波对骨质疏松兔股骨髁部松质骨成骨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OVX)对30只5月龄雌性新西兰兔去势,5个月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将所有骨质疏松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A组),一组为体外冲击波(ESW)能流密度0.28mJ/mm2处理组(B组),另一组为体外冲击波能流密度0.47mJ/mm2处理组(C组),脉冲次数均为2000次,在实验组兔右侧股骨髁部进行体外冲击波(ESW)处理。于处理后4、8周时分二批每组处死5只动物,分离右侧股骨远端,进行显微CT(micro-CT)测量分析。结果micro-CT三维重建分析表明,不同能流密度冲击波处理后4周时B组和C组在骨组织体积比(BV/TV)、骨小梁数目(Tb.N)等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周时B组和C组分别在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和BV/TV、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骨小梁连接密度(Connectivity Density)等指标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的BMD和BMC分别较B组增高16.8%和10.6%,尽管C组在其他骨小梁立体测量学等指标方面均较B组优,但两组测量结果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能流密度体外冲击波对骨质疏松局部治疗后,不同时间,其成骨作用不同,较高能流密度的体外冲击波在治疗后8周时,促进骨质疏松被处理局部骨小梁的改建、改善骨小梁的三维结构、增加骨密度作用较优。
- 张堃韩娟刘建孟国林袁志张钦梁国穗秦岭
- 关键词:骨质疏松体外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