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I16B02)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白峰刘建赵轶男孟国林郝赋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华东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93383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孔径
  • 1篇增殖
  • 1篇缺损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增殖
  • 1篇磷酸钙
  • 1篇磷酸钙骨水泥
  • 1篇孔径大小
  • 1篇孔隙
  • 1篇孔隙结构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骨缺损
  • 1篇骨水泥
  • 1篇骨髓间充质
  • 1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干细胞
  • 1篇干细胞增殖
  • 1篇CPC
  • 1篇充质干细胞

机构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篇郝赋
  • 2篇孟国林
  • 2篇赵轶男
  • 2篇刘建
  • 2篇白峰
  • 1篇陈实
  • 1篇刘昌胜
  • 1篇李征宇
  • 1篇董鑫
  • 1篇何树
  • 1篇姜杰
  • 1篇刘昌盛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孔径CPC材料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不同大小孔径的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材料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盐析法制备三种不同孔径的(200-300μm、300-450μm、450-600μm)CPC材料,利用Micro-CT测量三种材料的平均孔径、孔隙率。无菌条件下取新生大鼠BMSCs原代培养并传代;将三组材料分别放置于24孔板内,每个材料接种5×104个细胞后,37℃、饱和湿度环境下静置培养。于接种后第1、4、7、14、21天用picogreen试剂盒测定细胞增值率;并在第14天、21天戊二醛固定材料并干燥喷金,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细胞生长情况。结果:micro-CT测量结果显示:三种CPC材料孔径间相互连通,孔隙率均大于68%,平均孔径分别为235μm、422μm、505μm。细胞在三组材料上均呈对数增长趋势,在第14天到达平台期,在第1天三组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第4天450-600μm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在第7天细胞数量随孔径的增加而增加,3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4天和第21天200-300μm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其余两组(P<0.05),300-450μm组和450-600μm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孔径大小可影响大鼠BMSCs在多孔CPC材料上的增殖能力,随着孔径增大,细胞增殖力增高。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孔径结构对细胞的影响提供了实验依据。
董鑫孟国林白峰刘建刘昌胜郝赋何树陈实赵轶男李征宇姜杰
关键词:BMSCS细胞增殖孔径大小
不同孔径多孔CPC材料修复兔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孔径大小对多孔磷酸钙骨水泥(CPC)修复骨缺损能力的影响。[方法]用盐析法制备三种不同孔径(200~300μm、300~450μm、450~600μm)但孔隙率相同(68.3±3.3)%的多孔CPC材料,将材料植入兔大段桡骨缺损模型,术后4、12周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术后4、12周X线检查可见200~300μm孔径材料骨缺损区愈合相对较好;4周时BALP检测200~300μm组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BALP检测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显示200~300μm材料组新生骨面积百分比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力学结果显示200~300μm组材料的最大压缩载荷和弹性模量均好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孔径的大小可以影响骨生物材料在体内的成骨能力,本研究中较小孔径材料成骨能力更好,且更易达到成骨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统一。
赵轶男刘建刘昌盛白峰孟国林郝赋
关键词:孔径骨缺损磷酸钙骨水泥孔隙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