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331822333)
- 作品数:32 被引量:331H指数:11
- 相关作者:顾卫江玉林余海龙陈学平张洪江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热红外热像仪测量温度的误差分析和修正被引量:6
- 2007年
- 红外热像仪具有非接触、精度高、直观、可实时大范围地观测表面温度的优势,对表面温度的测量研究较为适合。但由于环境和被测物体的材质、表面几何结构和观测角度的影响,会使成像上表现的温度测量值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多次使用热像仪进行公路热环境观测的经验.总结了野外应用热像仪进行精确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降低误差的手段,并借鉴遥感图像处理方法提出了对整幅热像的温度进行逐像元修正的方法.得到较好的订正效果。
- 黄树青李宁顾卫
- 关键词:表面温度热像仪热环境温度反演
- 高速公路边坡生物防护研究进展
- 2009年
- 介绍了我国高速公路边坡立地状况特点,分析了边坡传统治理方法的缺陷,回顾了边坡生物治理相关领域的发展,如水土保持工程学、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恢复生态学等。总结了已有的边坡生物治理方法,并对边坡生物治理的发展轨迹和今后发展热点进行了归纳和阐述。
- 阿力坦巴根那余海龙
- 关键词:高速公路边坡生物治理恢复生态学
- 路域土壤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通过对西禹高速合阳段路域土壤的调查和分析,并和未受人为干扰的自然土壤进行比较,研究了公路路域土壤的成因、特点及其限制因子,并总结出如下特点:(1)土壤物理性质差;(2)有机质和养分贫乏,pH值普遍偏高;(3)土壤成分复杂,侵入体多;(4)有效土层有限,植物扎根受限;(5)土壤重金属污染因素增多。
- 余海龙顾卫袁帅
- 关键词:路域土壤特征重金属
- 高速公路弃土场边坡沟蚀规律研究——以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为例被引量:6
- 2006年
- 为探讨公路弃土场边坡沟蚀发生发展规律,以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宜长段)为例,从弃土场沟蚀发育特征、发生发展规律和与沟间侵蚀的关系3方面对弃土场沟蚀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弃土场边坡沟蚀与降雨有密切的关系,沟蚀在坡面土壤侵蚀量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弃土场坡面沟蚀发展呈加剧发展趋势,随着观测时间的变化,细沟侵蚀在整个坡面土壤侵蚀量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相对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 陈宗伟江玉林张洪江
- 关键词:高速公路弃土场沟蚀沪蓉西高速公路
- 液压喷播在黄土地区边坡植被建植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液压喷播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边坡快速绿化播种工程技术,目前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应用,但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黄土地区应用效果不理想。为解决黄土地区喷播植被群落建设问题,开展了微环境改良技术(土壤改良、覆盖改良)、植物选择与配比、边坡坡向等不同处理措施对植被建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开挖水平阶截持水分量是未处理的1.75倍,初始植株保存数量较未处理高82.5%;覆盖稻草与遮光网下的截持水量是覆盖无纺布的1.14倍与1.71倍,最高,遮光网与无纺布覆盖下初始植株保存数量分别为麦草覆盖下的43%与52%;麦草比无纺布覆盖下植被盖度高5%~23.7%;柠条+外来草种与唐古特白刺+本地草种当年生长季末盖度可分别达到59%和56.5%,第2年为52.5%和77.5%。研究指出,黄土地区边坡土壤可蚀性强,喷播层易于流失,干旱、盐碱性突出等因素是造成喷播植被难以建成的主要原因,进行微环境改良、选择乡土灌木+乡土草种组合可以成功建植液压喷播植被,实现持续效果。
- 陈学平江玉林宋志强
- 关键词:液压喷播黄土地区植被恢复边坡植物选择
- 植物对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土壤侵蚀的影响被引量:8
- 2006年
- 以在建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宜长段)为例,对不同混播类型、不同植物种以及不同植物盖度下的土壤侵蚀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植被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对于减少弃土场坡面的土壤侵蚀量有很强的作用;不同植物混播类型对土壤侵蚀量的影响为:草灌混播类型对于减少土壤侵蚀量效果最好,草灌乔混播类型次之,草本混播类型最差,而且草灌混播类型中高羊茅+紫羊茅+木豆+山毛豆+猪屎豆和草灌乔混播类型中高羊茅+紫羊茅+马棘+胡枝子+桤木+刺槐这两个植物组合在研究路段适应能力强,效果比较好。其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直接服务于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还可以服务于环境条件类似的其他地区,进而推动高速公路生态建设水平,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程云陈宗伟张洪江
- 关键词:高速公路土壤侵蚀植被沪蓉西高速公路
- 内蒙古中部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研究被引量:25
- 2006年
- 为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护坡效果,为道路边坡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依托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遵循恢复生态学原理,研究了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生态效果。结果表明:1)护坡植被覆盖度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2)人工建植的护坡植被群落,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演替后逐渐趋向当地自然群落;3)植物种的选择一定要结合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4)坡面植被具有明显的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效果。
- 陶岩江源顾卫刘永兵何凡
- 关键词:恢复生态学植被护坡演替规律干旱半干旱区
- 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生态保护与恢复对策被引量:8
- 2006年
- 从我国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的现状;管理体制、保护与恢复技术2个方面,论述目前公路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指出应从评价与设计技术、保护与恢复的工程技术、公路系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加强研究,提高公路建设项目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水平。
- 陈学平江玉林李振宇
- 关键词:生态工程公路
- 不同草种混播组合在公路边坡的建植效果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在青海省高速公路边坡进行不同牧草与灌木混播试验,结果表明,出苗最快的为苜蓿+扁穗冰草,盖度增加也最快,到2005年9月盖度已达70%,赖草+柠条组合盖度变化较大,从2005年的5%增加到次年的90%,且生物多样性最大,群落稳定性最强。地上植物量(干重)增加最快的组合为扁穗冰草+星星草+沙棘,从2005年9月的40 g/m2增加到2006年10月的1200 g/m2。在短期内,适宜当地阴坡种植的优良组合为扁穗冰草+星星草+沙棘,阳坡为苜蓿+扁穗冰草,不同混播组合的建植效果排序如下:扁穗冰草+星星草+沙棘>苜蓿+扁穗冰草>柠条+赖草>其他。
- 马海霞王柳英
- 关键词:公路边坡混播组合植物量丰富度指数
- 青海省高速公路沿线植物群落稳定性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针对青海省高速公路沿线植被退化现象严重问题,以青海省马平、平西、平阿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通过调查和试验对影响公路人工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土壤盐分质量分数、苗木适应性、栽植密度以及降雨量是该地区高速公路沿线植物群落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植物成活率与土壤盐分含量呈一元一次负线性关系,栽植密度与其分盖度和植被总盖度均呈一元二次关系。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调整这些主要影响因子,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盐分含量,选用乡土植物,调整合理栽植密度,保证土壤水分含量,使其向有利于植被恢复的方向发展,为类似地区高速公路沿线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 陈宗伟程云杨占武宋志强
- 关键词:高速公路植物群落稳定性